黑龍江日報10月6日訊 成功克服疫情對春耕的不利影響,有力抵禦3次颱風對農田的侵襲,經受住了層層考驗的北大荒迎來了稻穀飄香的豐收時節。連日來,北大荒的千裡沃野上機聲隆隆,晝夜轟鳴,秋收戰役全面打響。
「搶」字當頭向科技要效率
北大荒股份勤得利分公司第五管理區水稻拾合現場。
在鶴山農場一望無垠的田野裡,30臺先進的大型機械排列成飛機式陣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整裝前進,一幅壯美的秋收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此次大型農機設備列隊收割的壯觀場面受到多家媒體關注和轉發,引發網友熱議,眾多網友表示「看秋收看出了閱兵的感覺」「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大美『豐』景啊」「像航母艦隊揚帆出海,壯觀!」……這些備受讚譽的「金戈鐵馬」正是今年秋收戰役致勝「法寶」。
已是深夜十點,勝利農場第六管理區的農田依舊白亮如晝,收割機的大瓦率車燈晃得人睜不開眼。難得「十一」期間天氣晴好,這裡的種植戶正在爭分奪秒地搶收玉米。力爭按照北大荒集團秋收生產調度會議的安排部署,在10月20日前完成水稻收穫任務;10月25日前完成玉米、大豆收穫任務;11月5日前完成「黑色越冬」任務。管理區主任瞿輝志告訴記者,雖然自9月以來,受颱風影響連續出現陰雨天氣,嚴重遲滯了「三秋」生產進度。但早在秋收之前,他們就做好了機械改裝、外引機械、田間路修繕等秋收準備工作,而且,這些收割機械馬力大、智能化、效率高,為秋收搶回了進度。
在新中國第一個國營機械農場——趙光農場的萬畝大地號上,7臺最先進的收割機在金色的田野上馳騁,這些平均「身價」在200萬元以上的收割機效率高得驚人,只需3天時間,就可完成萬畝玉米收穫任務。農業生產力的大大提高,背後是農業科技的進步。從「大彎腰、小鐮刀、背藥箱」到「大農機、大數據、衛星導航」,在北大荒,傳統的耕種模式正被先進的現代生產方式逐步取代。
從亙古荒原到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歷經70餘年滄桑巨變的北大荒已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如今,墾區的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6.28%,居世界領先水平。
今年的豐收來之不易。從春耕期間的疫到臨近秋收的三場颱風,農業生產面臨重重挑戰。正是因為有強大的農業科技支撐,才有了北大荒今年的豐產豐收。春耕期間,「雲」上備耕、智能化催芽、無人化插秧等科技措施為種植戶搶回了被疫情延誤的農時,所有作物全部播在高產期。受益於近年來北大荒各地不斷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灌排系統較完備,且採取噴施促早熟微生物等科學的應對措施及時有效,抵禦住了3次颱風侵襲,多處農田「有驚無險」,整體上實現了豐產豐收。
收翻結合為明年春耕爭主動
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第六管理區用全鏈軌機械搶收玉米。
國慶假期的共青農場豔陽高照,15臺收割機、8臺整地機在嘟嚕河管理區聯合作業,為實現耕地100%「黑色越冬」奠定基礎。管理區技術員汪仕說:「秋整地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明年的農業生產。通過秋整地提早讓耕地進入休整狀態,不僅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將作物秸稈深翻增加有機質含量,還能提高耕地抗災能力。」北大荒集團深入實施「藏糧於地」戰略,通過秋整地、秸稈還田,讓珍稀的黑土「熊貓」土質更好、地力更強。
在二九一農場,農技專家陳國建和種植戶張雙剛剛測算出今年的水稻產量,結果兩個人都高興不已。經過測算,今年張雙家的水稻單產可達到750公斤,畝增產150公斤。打出這樣的高產量,要歸功於墾區推廣的秸稈還田技術。北大荒股份二九一分公司總經理田旭江介紹,這幾年,由於推行秸稈還田技術,土地的有機質含量在持續提高,在今年遭受颱風侵襲的情況下,仍然保證了產量。今年分公司40萬畝水稻平均畝產在600公斤以上。墾區每年在確保全面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秋收生產工作的同時,紮實推進秋整地、秸稈利用等工作,為第二年的農業生產做好準備。正是因為去年秋收期間做好了充足的春耕準備,才有效緩解了今年因疫情導致的農時延誤。
強化營銷為好米找個好「婆家」
北大荒股份二九一分公司適時開展割曬作業。
在爭分奪秒搶秋收的熱烈氛圍下,哈拉海農場種植戶侯殿龍早就為他家的水稻早就找好了「婆家」,而且為了讓新米搶「鮮」上市,早在「十一」前就已收割完畢了。侯殿龍告訴記者,他家的水稻收穫完在地頭就直接以每斤1.35元的價格賣給了齊齊哈爾的糧商,省去中間存儲、運輸的損耗和費用,相當於以每斤1.55元的價格賣的乾糧。
近年來,墾區各地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優品種結構、品質結構、產業結構,有效防控農業風險,並通過搭建平臺,讓種植戶與專業經銷商建立合作關係,增加種植戶的信心,有效抵禦由於水稻保護價格波動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各分子公司緊緊圍繞集團營銷思路,通過訂單種銷、委託加工、自主經營等方式,不斷夯實「種植端」,發力「營銷端」。
既要賣好糧,又要科學合理規避風險,這是企業保證營收的重要前提。近日,襄河農場有限公司以基差點價銷售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手基差貿易點價,成為北大荒集團企業化改革後以農場為主體參與「期貨+保險」、基差貿易的「第一單」,襄河與國投安信期貨有限公司以每噸4480元的合同單價籤訂了大豆基差貿易協議,提前鎖定了銷售價格,規避了市場風險,實現了種植戶和農場的雙贏。
特殊年份、特殊背景、特殊挑戰交織,今年奪取糧食豐收的意義重大,北大荒人責無旁貸。此時此刻,集團上下全面掀起秋收生產熱潮,堅決實現穩糧奪豐收。糧食豐收在,作為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北大荒人又一次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了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