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奇心強,模仿是其天性。不過,不是所有的模仿都是好的,這不,廣東一名7歲女童學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上吊身亡一事,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幼兒園老師發現,孩子因看電視「有樣學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另據一項調查結果,看電視竟然是時下最熱門的兒童娛樂方式:嬰兒在襁褓時期,就容易被電視所吸引;3個月大的嬰兒,會因為電視中的聲音而聚精會神,觀看屏幕上影像的變化;2歲半的幼兒已開始逐漸喜歡看電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電視對孩子們的影響很大。
那麼,電視節目究竟是啟蒙老師還是洪水猛獸呢?專家認為,如何利用好電視,讓電視成為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關鍵在於家長們會不會「陪」孩子看電視。這個「陪」字包含規範孩子看電視的習慣、幫助孩子挑選節目,以及一起討論電視節目的內容等。
調查
少數人不讓孩子看電視
孩子該不該看電視?本報記者隨機調查20位家長,有18人表示允許孩子看電視,有2人不允許。還真有家長視電視作洪水猛獸,乾脆不讓孩子看電視。
在某鋼結構公司上班的方女士,從來不讓6歲的孩子看電視節目,而是買一些有益的兒童影片,比如像《貓和老鼠》、《叮噹貓》這樣的經典卡通影片,讓孩子用電腦打開來看。
方女士認為,電視節目內容多而雜,一些不適合孩子看的電視節目,容易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我的美國朋友也是這樣,不讓孩子看電視,我就是跟他們學的。」方女士說。
近半家長任由孩子獨自看電視
與部分用心良苦的家長相比,不少家長的做法正好相反,不是在孩子看電視上把一道關,而是讓孩子「陪」著大人。記者採訪得知,有些孩子是由家裡的老人帶著,平時老人看什麼電視節目,小孩就得跟著看什麼。而有些家長則說,因為孩子喜歡看少兒頻道,經常霸著搖控器,他們每次換臺都要跳過少兒頻道。
記者調查發現,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裡,很多孩子「宅」在家裡看電視打發時間。
在被訪的20人中,30%的家長表示會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但仍然有約15%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
有40%的家長表示不會陪孩子一起看電視,放任孩子自由選擇喜愛的電視節目;而一些家長雖然是和孩子一起觀看電視節目,卻容易出現「自己看什麼孩子就跟著看什麼」的現象。不少家長對孩子所看的電視內容不作限制;
「就連輔導家庭作業的時間都很少,更別說陪孩子看電視了。」某公司職員梁女士說,平時太忙了,回到家裡又要忙家務事,而她的先生經常出差,7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後,他們很少有時間來陪孩子。
「孩子看電視也要人陪麼?我們都是沒空看管孩子時,才讓電視陪伴他們的。」秦先生的看法和大多數家長一樣。調查還發現,有些家長對孩子收看的節目,以及看電視的時長,也很少幹涉。
孩子對電視內容「有樣學樣」
在南寧市金浦路某幼兒園工作的黃老師,也是5歲半孩子的家長,她也表達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絕不讓我的孩子看成人的電視劇。」黃老師說,她在引導自己的孩子看電視時,既嚴格又靈活。每天晚上,她都陪同孩子看電視。
黃老師所在幼兒園裡曾有一個孩子,開學以後言行有些異常,有攻擊人的動作,時常還爆出「我要拯救地球」「我要消滅你」等言語。經觀察和詢問得知,在暑假期間,孩子的家長任由這名孩子看了數集的《奧特曼》動畫片。「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極易從電視節目中『有樣學樣』。」黃老師說。
9歲孩子的母親藍女士也稱,因為在假期裡對孩子看電視不加限制,孩子看到了一些帶有暴力情節的動畫片,過後孩子的行為果真帶有攻擊性。
專家觀點
該如何看電視?專家各有看法
南寧市關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長李英慶:幼兒園的孩子別看,中小學生少看
「我個人認為,幼兒園的孩子最好別看電視,小學生、初中生也應該少看電視。」李英慶認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但辨別能力差。而現在的電視節目,教孩子享受、消費的電視節目多,而教孩子做人道理的電視節目卻少之又少。
很多內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弊大於利。「如孩子的逃學、享受、攻擊等等行為習慣,多是從電視上學的。」李英慶認為,對於適合看電視的小學生、初中生來說,電視可作為獲取信息與資訊的渠道,而不是打發時間的工具。
「有人會問,不看電視怎麼跟得上時代潮流?但是如今的少兒電視節目糟粕太多。」 李英慶說,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不看電視的話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信息,如書籍,如父母多給孩子講故事。
廣西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師吳卿:只要「過濾」好,孩子可以看
吳卿認為,電視經驗有助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電視可能是益友,更可能成為損友,應慎重選擇孩子適合觀看的電視節目,並讓電視成為幼兒語言刺激的輔助工具,以及親子間另一互動的橋梁,而不是電子保姆。
吳卿建議家長們,先過濾電視節目內容。首先父母必須先看幾遍孩子喜歡看的每一個電視節目,千萬不要武斷地認為,卡通就一定是孩子喜歡、適合看的。有些外國的卡通節目太過暴力,或劇情過於荒誕,都不適合幼兒觀看。
共識:
主張家長陪同孩子看電視
在如何「看」電視上,兩位專家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看電視時,家長要陪孩子一起觀看。
李英慶認為,在糟粕節目充斥的當下,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說,家長陪同低齡孩子看電視很重要,一方面是對電視內容把一道關,另一方面也可以隨時與孩子交流,解答他們的疑問。
吳卿也認為,在孩子觀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家長不妨先放下手邊的事情,坐下來陪孩子一起觀看,也可以試著去詢問孩子,現在看的這節目什麼地方覺得比較有趣。
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喜歡看及適合看的節目有哪些,可與孩子共同選擇;如認為節目不適合孩子看,可適時告訴孩子父母反對的理由,不是禁止孩子看電視,一方面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和重視,也給孩子表達意見和喜好的機會。
應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兩位專家建議,對於過多關注電視的孩子,家長可把其注意力從電視上吸引過來,可以帶孩子從事其它的活動,引導孩子朝著多方面發展。
吳卿給出方法:1.安排戶外活動;帶著孩子多從事戶外活動,例如郊遊、踏青,從大自然中學習知識,另外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掏沙子、堆城堡等遊戲,這樣不但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也能讓寶寶的感覺和動作得到協調發展。 2.在家中創作; 可以買一些色彩鮮豔的積木,教自己的孩子堆出高高的城門、漂亮的房子;或者讓孩子拿起彩筆塗塗抹抹,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紙上彩色世界。讓孩子在家中除了看電視之外,還有其它種類的休閒活動。
「電視看多了,還會固化孩子的思維,束縛孩子的想像力。」李英慶也認為,電視媒體與書籍、報刊有所不同,電視畫面更具象、直觀,缺少想像空間。而如果家長多給孩子買有益的書籍,或是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比看電視要好得多。 (當代生活報 蒙進煌 胡玲玲 何潔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