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衣 & 峇峇娘惹

2021-01-15 dressup

來到東南亞一年多,我對異族婦女的衣服最感興趣,印度、馬來、娘惹(今天應該算作華族)、從頭黑到腳的保守穆斯林婦女都讓我感到一種神秘兇悍的美。雖然一樣飽經戰亂,但東南亞、南亞的社會文化從未根本割裂,在服飾上得以保留一種東方傳統的女性美,大膽的裸露、羞澀的遮蓋、異常鮮豔的配色、花卉圖案的極大豐富...當你看見印度女人頭戴鮮花、露著豐腰、搖曳著沙麗,馬來一家男女老少穿著亮麗統一的節日服裝,頭髮花白的老娘惹邁著細碎的步子、穿著刺繡豔麗的Kebaya(上衣)和Sarung(紗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講到娘惹衣,就一定要講講身世稍微複雜的「峇峇娘惹」族群。他們是指15世紀初期定居在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和當地原住民通婚產生的混血後裔,男的稱為「峇峇(Baba)」,女的叫做「娘惹(Nyonya)」。他們講馬來語和福建話混合的「峇峇話」, 自稱「Peranakan」,即「土生華人」。由於長期的英國殖民,當年多數土生華人接受的是英語教育,也有很多人皈依了基督教,這使他們在英政府中受到重用,也由於勤勞刻苦、善於經營的華人特質,土生華人漸漸成為海峽殖民地比較富裕而有社會影響力的階層,在今天的新加坡,大多數土生華人家庭也是非富即貴。但由於政治宗教原因,在如今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位華人男子如娶一位馬來女子為妻,他自己也要皈依伊斯蘭教,取穆斯林名字,他們的子女也不再是「峇峇娘惹」,而是馬來人。所以,「峇峇娘惹」可謂當世產生的特殊族群。

從前娘惹少女或已婚婦女,大多待在家中足不出戶,空閒時間裡她們烹飪、刺繡、製作珠繡飾品。美麗的娘惹衣(Kebaya配Sarung)就是土生文化的一個亮點,它融合了華人與馬來服飾的特點,並對西方工藝大量借鑑。早期的娘惹衣是過膝長衫配紗籠,布料和印染簡單粗糙。英國人來到亞洲後,帶來了一種稱為Rubia的類似薄紗的布,由於非常適合刺繡,所以很快成為娘惹衣的主要材料,同時長衫也逐漸短至腰部,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娘惹上衣(Kebaya)的樣子。Kebaya的裁剪是根據「princess cut」依身材而定,完美的展示出女性的曲線。同時Kebaya沒有紐扣,而是以一種三支成串的胸針(Kerongsang)固定,更加增添了衣服的華麗與美感。




紗籠(Sarung)其實是東南亞及南亞很多民族的傳統服裝,是用一塊長方形的布裹住下半身的穿法,男女通用,只是在材質、圖案、穿法上有所區別。娘惹紗籠顏色豐富,圖案以花草為主,相信這與馬來半島的伊斯蘭信仰有關,後期也偶有雞鴨、鴛鴦、船等元素出現。穿著紗籠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比如:紗籠的長度一定要達到腳踝;拉緊程度要緊隨身體曲線,才會顯得婀娜多姿;「頭」一定要在前方(紗籠的「頭」是指整件布的三分之一,其餘的部分為「身」);折回頭的折線一定要落在兩腳之間。



珠繡鞋是整套娘惹服飾的收官之筆。一套圖案顏色得體的Kebaya和Sarung,加上一雙與之搭配的珠繡鞋,外加一隻穿珠手袋,就是一套完整高級的娘惹服裝。其實珠繡鞋並不是早期娘惹族穿的鞋子,而同樣是受到歐洲殖民文化影響的產物,珠子由歐洲帶進來,鞋子的設計以顏色為主,圖案為輔,創意也多受歐洲風格影響,圖案多見花鳥、小狗、蜻蜓、蝴蝶、蜜蜂,甚至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都有。一雙珠繡鞋至少會用上20種不同顏色的珠子,顏色的搭配深淺變化,在細膩的針繡中透露出娘惹的智慧和無限心思。



娘惹風格服裝在當今最具代表性的絕對是新加坡航空的空姐制服,這套制服由法國高級時裝定製大師Pierre Balmain設計,是包含手袋、涼鞋的一整套造型,43年來一直是新加坡形象的經典代表,制服由始至今都交由中峇魯的老牌家族裁縫行Nelson's縫製,堅持為每位空姐量身裁製,凸顯完美身段。

Base在新加坡,最後當然要推薦點旅行攻略上見不到的乾貨!關於娘惹文化,旅行攻略上永遠只有兩個地方:土生華人博物館和Blue Ginger餐廳。其實想了解娘惹風情,最好的去處是沒有那麼多遊客的Joo Chiat、加東一帶。這裡是傳統的土生華人店屋區,走在路上,五彩斑斕的百年店屋就會讓你目不暇接。East Coast Road上有一間不起眼的店屋<加東古董>,其實它並不是賣古董的,而是一間實地博物館,主人老先生是從馬六甲移民來的資深峇峇,如果他剛好開門,會很歡迎你進去坐坐,配合他滿屋子的寶貝,用英文聲情並茂的講解土生華人的歷史給你聽。走不出兩百米,<金珠>就會出現在眼前,這座百年三層店屋經營娘惹衣和娘惹糕點,只要路過的人都會被迷住,忍不住買點嘗嘗、進去看看。新加坡最好的幾間娘惹菜館,Guan Hoe Soon Restaurant源和春菜館,Chilli Padi,Peranakan Inn都集中在這一區。閒逛之中,你應該還會遇到新加坡最有名的328 Laksa,黃亞細肉骨茶,Aufully Chocolate,文東記,鼎泰豐。。。當然,如果想定做一套娘惹衣,除非在<金珠>被迷住,否則還是出門馬路對過Roxy Square裡的Antie Judy比較划算哈!(具體地址見上一篇Judy的訪問)



Photos: From internet and Monica



穿衣戴帽雖說是一個人的事,但如果只有一個人,又幹嘛穿衣戴帽呢!所以我開設了這個平臺,大家看了訪問後有什麼想了解,想交流的,或者想接受訪問、推薦朋友訪問的,留言給我吧,直接在公眾號中回復即可!謝謝你的美好!





相關焦點

  • 《小娘惹》帶熱「娘惹文化」 什麼是峇峇娘惹?
    如今,該劇的熱播,讓歷史悠久的「娘惹文化」重新受到關注。什麼是峇峇娘惹?「Baba and Nyonya」,中文翻譯為「峇峇娘惹」,有人也把他們稱為「Peranakan Cina」,意思是「土生華人」或「僑生華人」。有關峇峇與娘惹的由來,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
  • 遇見峇峇與娘惹
    而在華人中,又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峇峇娘惹。鄭和七下西洋時曾五次到過馬六甲,船隊每次回國時都有部分隨從留在馬六甲,這些留下的隨從和留居海外的華人商人迎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為「峇峇」,女性則稱「娘惹」,此後便逐漸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如今,曾經的「峇峇娘惹」已經成為馬六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小娘惹》「峇峇娘惹」的那些事兒
    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族群——峇峇娘惹。作為一個少見的族群,他們的風俗習慣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豐富多彩的「峇峇娘惹」文化吧。峇峇(Baba)娘惹,是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的滿剌伽(今馬六甲)、滿者伯夷國(今印度尼西亞)和室利佛逝國(今新加坡)一帶的華人後裔,是古代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土著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稱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是音譯。
  • 娘惹菜?上頭禮?你不知道的娘惹峇峇文化
    前幾天頭OK看電視劇《小娘惹》,才知道還有「峇峇」、「娘惹」這麼一說。他們是十五世紀初期從中國南方漂洋過海,定居在馬來西亞的南洋一帶(馬六甲、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中國明朝或以前移民到東南亞的華人,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是廣東和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
  • 肖燕《小娘惹》將襲,讓我們一起「峇峇娘惹」的世界
    峇峇娘惹」這個說法被用來描述在當地出生的孩子,男性被稱作「峇峇」,女性被稱為「娘惹」。但是,「峇峇娘惹」也喜歡用一個浪漫的傳說來追溯他們的起源。傳說裡,他們是中國明朝公主漢寶麗和馬六甲蘇丹速沙和親時,帶來的隨行人員的後代,「峇峇娘惹」文化本身是一種中國和當地文化混合的產物。
  • 馬六甲的獨特族群--峇峇娘惹
    原標題:馬六甲的獨特族群--峇峇娘惹 原標題:馬六甲的獨特族群--峇峇娘惹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雯雯):在馬六甲,馬來人、華人、峇峇娘惹、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等組成了多元種族的社會,儘管他們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風俗習慣不同,卻能和諧相處,其樂融融。峇峇娘惹這一獨特族群就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 高清:馬六甲峇峇娘惹婚禮
    原標題:高清:馬六甲峇峇娘惹婚禮 2月8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市,婚禮主持人為新娘調整鳳冠。  馬來西亞馬六甲市有20多萬華人,有許許多多關於華人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是最早期移民到馬六甲的華人與當地馬來西亞人結婚後生下的後代,男孩稱峇峇,女孩叫娘惹,此後逐漸形成峇峇娘惹族群。一些峇峇娘惹人至今仍奉行傳統婚禮,程序十分講究,敬茶、紅包一樣都不能少。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2月8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市,新人互餵對方吃湯圓,象徵圓滿。
  • 由《小娘惹》看峇峇娘惹的文化,娘惹竟是明朝時流落在海外的華人
    馬來人與中國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就叫做峇峇娘惹。峇峇是對男人的稱呼,娘惹就是對女人的稱呼。不過峇峇娘惹不僅僅分布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一些東南亞國家都有峇峇娘惹群體的存在。雖然在國籍上,峇峇娘惹並不屬於中國人,但追蹤溯源,他們的身上具有中國血統。
  • 峇峇是誰?娘惹是誰?紀錄片導演帶你走近多元而璀璨的峇峇娘惹族群
    2020年6月,紀錄片《共生緣—峇峇娘惹情》在鳳凰衛視中文臺向全球首播,此後又相繼在新加坡「麗的呼聲」、馬來西亞國家電視臺、泰國國家電視臺等海外媒體相繼播出,引起華人華僑極大關注。來自廈門理工學院的副教授黃婉彬是這部紀錄片的製片人,為了完成這樣一部全球首個反映峇峇娘惹文化的紀錄片,她花費3年時間,與製作團隊一起跨越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拍攝,採訪了40多位關鍵人物,拍攝素材超過1200分鐘,最終製作播出了6集,總長120分鐘的成片。
  • 《共生緣——峇峇娘惹情》首播
    東南網6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通訊員 羅喆) 紀錄片《共生緣——峇峇娘惹情》日前在鳳凰衛視中文臺向全球首播。據悉,早期華人移民與馬來群島本地人通婚的後代中,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共生緣——峇峇娘惹情》由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黃婉彬策劃和擔任製片,歷時3年製作完成,跨越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拍攝,採訪了40多位關鍵人物,拍攝素材超過1200分鐘。該片共6集,總長120分鐘。全片通過對東南亞華人移民史的梳理,對海上絲綢之路進行進一步探尋,反映了峇峇娘惹族群的發展軌跡和人文風情,記錄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異國他鄉的落地生根和蓬勃生長。
  • 大馬民俗學習:峇峇娘惹文化
    自我介紹的時候,他用流利的華語說:我出生於峇峇娘惹家庭,和他是華校同學……等等!峇峇娘惹家庭?什麼是峇峇娘惹?這位老闆看起來和我們並沒有什麼兩樣啊?朋友後來解釋道:峇峇娘惹是華人和馬來人結婚生的後代,他們的祖先是15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
  • 《小娘惹》翻拍,峇峇娘惹文化令人驚嘆,堪比舌尖上的中國
    2008年《小娘惹》開播,歐萱憑藉著靈活的表演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峇峇娘惹文化走進普通市民的眼裡。如今,《小娘惹》翻拍,採用更加先進的拍攝設備,每一幀都是峇峇娘惹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增加了廚房的鏡頭,採用美食級別的拍攝手法,把獨具特色的娘惹菜的原始原味透過鏡頭傳達給觀眾。說起峇峇娘惹文化,和我們的中華文化真是脫不了關係。
  • 娘惹們的法寶和枷鎖|大明後裔—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文化十分忌諱數典忘祖,所以很多中華傳統文化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他們十分講究尊卑有序,一直保留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在一個家庭當中女子需要具備勤勞、謙恭、持家有道的品質。和中國傳統婦女需要從小學習女紅一樣,每一個娘惹從小就要苦學娘惹技藝,因為在馬來地區娘惹技藝就是女子最大的資本,娘惹們對於娘惹技藝的精通程度往往是一個娘惹是否適合婚配的評判標準。娘惹技藝一般是指馬來地區的精美的刺繡手藝和口味豐富的娘惹菜。
  • 庭院深深深幾許|大明後裔—峇峇娘惹
    我是南洋的混血兒華人的臉孔馬來人的血和淡淡的歐洋風峇峇娘惹也叫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源自來自中國的華人移民和當地婦女結合所生的後代,男孩叫峇峇,女孩叫娘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甚至更早。因為早期在馬來半島經營大型種植園,再加上當時華人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所以峇峇娘惹家族大部分都十分富裕,其住所也是雕梁畫棟,奢華無比。沿用傳統中式風格峇峇娘惹建築都沿用了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
  • 影像記憶·馬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館
    2019年8月,馬來西亞,馬六甲市馬六甲的荷蘭街有座峇峇娘惹博物館。嚴格地說,它算不上博物館,只是一家大戶留下來的老房子。這是峇峇娘惹常見的婚姻組成。峇峇娘惹是馬來發音,意為「土生華人」,這是一批特定的中國移民的後裔。他們當中的男性被稱為峇峇(baba),女性被稱為娘惹(Nyonya)。馬六甲是峇峇娘惹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土生華人是早期(明代、清代)移民,多來自於福建、潮汕。與之區分,清末民初的華人移民被稱為「新客」。
  • 「第二屆峇峇娘惹文化周」在馬來西亞舉行
    新華網發(王大瑋 攝)  新華網馬六甲8月28日電(王大瑋)「第二屆峇峇娘惹文化周」日前在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舉行。  這屆文化周的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峇峇娘惹文化藝術論壇、峇峇娘惹生活回顧展、文藝表演、藝術聯展、藝術品鑑定等活動,受到當地市民的熱烈反響。
  • 你看過小娘惹嗎?劇中的峇峇和娘惹,是明朝流落東南亞的後裔
    這部劇的劇情其實是很勵志的,但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我們在其中,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一種不太熟悉的娘惹文化。曾幾何時,我在看劇的時候以為,這些和我們長得差不多,說著有口音的普通話的人是少數民族的。但後來,隨著對國家的逐漸認識,我慢慢知曉他們與我們並不一樣。他們是娘惹,他們是峇峇,他們很特殊。
  • 「峇峇娘惹文化」濃鬱的地方之一~馬六甲
    後來這些中國後裔定居馬六甲並與當地土著婦女通婚,形成了獨有的峇峇娘惹社群。峇峇娘惹是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在經過馬六甲時,有一部分隨行人員就留在了當地。這些人定居後和當地的馬來族或其他民族的婦女通婚。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女性後代則稱「娘惹」。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
  • 中西合璧的峇峇、娘惹裝(服飾與人)(圖)
    」  公元1910至1920年間,娘惹衫發生變化,不僅運用中國傳統的手繡和鏤空法,而且從西印度群島引來荷蘭衣服的蕾絲花邊綴在長衫上叫「可峇雅」,剪裁充分顯示腰身,再配上峇迪沙籠裙,使姑娘少婦愈加嬌媚、婀娜,同時顯得嫻淑,絲毫也不張揚。
  • 墜入峇峇娘惹的「溫柔鄉」,檳城娘惹風酒店大盤點
    新版電視劇《小娘惹》已經有個happy ending ,而全網對娘惹文化感興趣的朋友越來越多,過去幾期,我們介紹了娘惹美食,娘惹服飾,娘惹景點, 而在檳城,你還有一個更「親密」的方式去接觸這種特殊的文化,那就是住酒店。在檳城有很多土生華人的豪宅,被改造成酒店, 它們結合現代設計,位於絕佳的地點,給予您最道地的古蹟建築住宿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