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稿:重慶欠防空洞一座博物館

2021-02-24 獅說新語



70多年前抗日戰爭期間,重慶人為抵禦日機轟炸而建造了大量的防空洞,用雙手挖出了一座龐大的地下城。戰爭結束後,沒完全廢棄的防空洞以納涼處、火鍋店、酒鋪等形式,再被『填滿』;兩個月前,24個洞穴被賦予文化新生,打造成為八個特色博物館,也將防空洞漸被淡忘的歷史,帶回重慶人的視線。

重慶主城區謝家灣有24個頗具規模的洞穴,兩個月前「鑿」出了很不一樣的風景。這裡是70多年前抗日戰爭時期建造的防空洞,此前雜草叢生,如今卻「別有洞天」,搖身成了八家特色博物館。
 
踏入其中一個圓拱形洞口,看到牆面上數百名抗戰老兵的鮮紅手印圖,大概可猜到這家「重慶建川博物館」的展覽主題——關於重慶、關於這座城市的抗戰回憶,還有抗戰期間洞穴裡刻骨銘心的故事。

談到重慶抗戰史,就離不開遍布山城數以千計的防空洞。1937年「七七事變」後,重慶開始修建防空工程,從最初的防空壕到後來的大規模防空洞,在近七年的抗戰期間,為遭日軍轟炸的廣大民眾提供了庇護。

戰後很長一段期間,這些鑲入山城坡坎的洞穴沒有完全被廢棄,而是規劃為納涼處、火鍋店、酒鋪等民間場所。今年6月中開張的八家博物館,則是防空洞空間使用的新嘗試,猶如為洞穴賦予了「文化新生」。

之所以取名「建川博物館」,是因為開設博物館的人叫樊建川。現年61歲,自稱「館奴」的他出生於四川,早年當過兵,1990年代還擔任過四川省宜賓市常務副市長。他之後投身房地產業,後來卻毅然賣掉產業,開了一家又一家私人博物館。有人稱他為「億萬富翁」,他卻自嘲為建博物館而成了「負翁」,夢想是建100座博物館。

《聯合早報》向建川博物館提出採訪要求,但館方謝絕採訪。樊建川早前曾向重慶媒體解釋建館原因:「重慶作為戰時首都,擁有豐富的抗戰遺址,這樣的地方拿來賣火鍋、江湖菜,太對不起家國情懷;最重要的是,我想為重慶人建博物館。」

顯然,重慶的防空洞收藏著太多故事與回憶。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接受本報訪問時如此形容:「重慶當時修建的防空洞,可以容納44萬人。44萬人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當時住在重慶城裡的常住人口,全部都可以躲進防空洞,這是獨一無二的。」

建川博物館傳承防空洞抗戰歷史

如今的建川博物館,就坐落在抗戰時期兵工署第一工廠的舊址。當時,這些洞穴裡生產了全中國三分之二的械彈,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如今,博物館還原實景,展示昔日製造兵器的場景和武器。

建川博物館聚落群由24個防空洞改造而成。(林展霆攝)


採訪當天,記者巧遇一名上世紀70年代末曾在謝家灣防空洞工作的後勤人員。當時,兵工廠已改為製造摩託車等民用物品的製造廠,不變的是在黑暗中生產與工作的環境。

這名50多歲、不願具名的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洞子很涼快,但也很潮溼,對身體不好。」但對於昔日工作場地變博物館,她心存感謝。「不容易啊。重慶大轟炸和抗戰那幾年,防空洞挽救了很多生命。防空洞已完成了歷史使命,樊建川把它建成博物館,傳承那段歷史,我很感謝他,否則它就會默默退出歷史舞臺。」

當然,防空洞裡不僅有「躲轟炸」的故事,還有更多稀鬆平常的生活回憶,尤其在抗戰時期之後。

「抗戰文物博物館」展示的抗戰文物是亮點之一。(林展霆攝)

 
65歲的周勇回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影院都沒空調,人們想出了很有創意的消暑方法:「用什麼降溫?就用抽風機把防空洞內的冷氣抽出來,再輸送進電影院裡!這樣重慶就有了空調電影院。」

防空洞歷史重回重慶人視線

「建川博物館」作為樊建川與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合作打造的特色博物館聚落群,是官方將防空洞作為文化空間使用的新嘗試。同等關鍵的是,它也將防空洞本身的歷史帶回現代重慶人的視線。

博物館多個角落保留了防空洞的設計元素。(林展霆攝)


實際上,重慶目前的歷史博物館雖然多少涉及抗戰期間防空洞的利用,但整體仍缺乏對防空洞的完整介紹。

對於有防空洞如今開闢為文旅空間,訪客溫小佳(45歲,金融從業員)如此看待:「這應該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一開始防空洞用途比較單一,例如用作生產場地、避暑地點等,沒有承載很多歷史。不過,隨著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對文化有所追求,就催生了這樣一個場地。事實上,防空洞體現了我們城市的文脈。」

雖然距離抗戰已70多載,但與重慶人談起防空洞,即使未經戰亂年代,他們也總不禁流露自豪。

周勇感慨:「重慶的防空洞,真是一言難盡啊!」

他回顧說,日本1938年開始轟炸重慶,一開始沒防空洞,市民死傷慘重。1939年五三、五四大轟炸後,重慶防空洞建設進入高峰,不僅政府投入大量物力財力修建公共防空洞,市民也掀起一場自掘防空洞的運動,包括兵工廠都在洞內生產,之後因轟炸造成的市民死傷大幅度減少。他認為,這段歷史應該被記錄、傳揚。

「這樣一座防空洞博物館,能夠加強重慶市民對自己這座城市的文化認知,這是最重要的,有了認知,才有自信,能覺得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市是漂亮、偉大,並擁有文化底蘊的。」

專家: 對防空洞研究仍不夠深入

雖然「建川博物館」將舊洞穴轉化為文旅空間的做法普遍受到肯定,但也有不少重慶歷史愛好者認為,重慶仍缺乏一個集中並系統性呈獻防空洞歷史的博物館。

實際上,「建川博物館」內的八家館子,主題也涵蓋民間祈福文化、婚嫁文化、中醫藥文化等,這些與防空洞本身並無直接關係。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以肯定的語氣告訴記者:「我們應該建一個重慶防空洞歷史博物館。」

他認為,重慶的防空洞還有很多重慶人不知道的故事。「一來是關於防空洞的研究不夠,大概10年前隨著大轟炸研究啟動才開始;其次是重慶上世紀60年代為備戰備荒再建了一批防空洞,這些防空洞當時又成了需保守的秘密,人們知道得不多。」

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秘書長吳元兵(51歲)則認為,呈獻防空洞歷史的關鍵要素是還原昔日場景。

吳元兵受訪時說:「利用洞子建博物館是好事,但如果也能展示當時的生產場景,就太牛了。就好比,原來的兵工廠有兩排機器,我們就保留一排,通道建在另一邊。」

發燒友建議供作城市探險場地

熱衷探索和研究防空洞的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兼資深旅行家寒溪(36歲),受訪時提出另一創意點子:把空置的洞穴用來舉行「城市探險」。

這些空置的洞穴,一般洞外雜草叢生,洞內神秘僻靜,藏著一條條看不清通往何處的暗道。雖然氣氛有點陰森,但寒溪說:「我們能不能把它打造為城市探險場地?畢竟這些洞是二戰時期被使用的空間,洞裡有故事,會吸引城市探險者和軍事愛好者。」

他腦裡醞釀的想法很多:「可以借鑑英國、法國的做法,提供探險者一把鑰匙、一個線索,讓人們深入現場,洞裡設分點,把故事標出來,做一個文化長廊……」

寒溪是名副其實的防空洞發燒友,過去10年走訪了重慶近600個防空洞。在兩小時的採訪中,他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大小防空洞,談起用作地下飛機製造廠、位於重慶萬盛的「海孔洞」時,更是神採飛揚地說:「這個現在是國寶,完全相等於地下飛機場。」

也是攝影愛好者的他,鏡頭下的重慶防空洞,瀰漫著「文青」氛圍。原本漆黑一片的防空洞,被他打上淺藍光影后,如同迷幻絢麗的地下城。

原本漆黑一片的防空洞打上淺藍光影后,如同迷幻絢麗的地下城。(寒溪提供)

 
他說:「去拍這些照片,也是想給大家更多不同的感受,讓大家都能去關注這些防空洞。」

防空洞在城市化壓力下消失

如今,重慶防空洞仍以商業用途居多,但寒溪認為,即使在洞裡建個茶館,也可以「有文化」。「顧客在這邊喝茶,那邊就可以擺老機器,不用兩邊都是機器嘛……適合什麼用途就作什麼用途,但也要有保存文化的意識。」

雖然越來越多防空洞被賦予新用途,成為重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寒溪指出,也有另一部分「像是永遠帶著秘密,沉睡至今」。

在寒溪看來,這些沉睡的部分才是「真正寶藏」,雖然一些洞穴未經任何勘察和維護,充滿險象環生的陷阱,但專業探險團隊每一次探洞,都是為了尋找地下城歷史事件的佐證。

尚未被開發的防空洞有如地下城堡,穿梭其中,有如在玩『密室逃脫』遊戲。(寒溪提供)

只不過,尋找這些佐證的時間未必很多。寒溪估計,在城市化的壓力下,目前重慶有65%的防空洞已消失,尤其在建房子打地基的過程中,很容易便觸及並破壞防空洞。

防空洞是重慶人堅韌精神載體

防空洞雖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寒溪更關心的是防空洞體系大幅縮小。

「哪個城市沒幾個洞子?但重慶的防空洞珍貴在於它龐大的體系。如果只有一個防空洞,說明大家怕死要保命;但在重慶,大家保命的同時,正常作息沒中斷;即使地面夷為平地,重慶照樣發揮抗戰首都的功能。」

要打造這樣一座地下城,一點也不容易,這更加深了寒溪對上一代重慶人的崇敬。他說:「重慶是花崗巖地形,防空洞是全民用鑿子、鏟子,一點一點剷出來……日本這麼一炸,地上生活都能搬到地下,有醫院、學校,該上課的上課,該接受治療的接受治療。

「我覺得這就是重慶人啊!一種特別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應該通過防空洞這個載體傳承下去。如果防空洞消失了,我們的後代應該如何?」

相關焦點

  • 重慶這家博物館很特別,建在防空洞內,大量珍貴物件讓人思緒萬千
    談到博物館,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修建在地面上,獨棟建築,外觀霸氣,內飾輝煌。但重慶有一家博物館卻與眾不同,它選址在防空洞內,而且內飾樸素,大多沿用當時的防空洞裝飾,只是添加了照明。然而重慶建川博物館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其修建在防空洞之中,這也成就了其成為第一個洞穴博物館的美譽。然而這些防空洞是從何而來,在建川博物館之前,這些防空洞又是幹什麼用的呢?其實這要從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說起。重慶山多平地少,山洞就成了重慶很常見的地方特色。
  • 重慶:防空洞裡的文物會說話
    本報訊 記者左慶瑩報導:9月18日,重慶市建川博物館迎來一批特殊的遊客:來自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等單位的數十位媒體從業人員背著相機、手握紙筆,走進這座修建在防空洞裡的國防教育博物館。早在1937年,重慶就開始修建防空工事。作為城市安全的重要載體,戰時的防空洞為無數重慶市民提供了生命庇護。這些防空洞就像是串聯城市生命的血管,隱秘但生機勃勃。據重慶市國防教育辦公室主任顧偉介紹,近年來,重慶軍地多部門在防空洞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中,注重融入紅色教育功能,使老舊防空洞煥發了新生機。重慶建川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
  • 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提起「洞子」,重慶人沒有不曉得的,曾經為重慶人們提供生命庇護的防空洞,現在依然散發著餘熱。防空洞的落成,能夠有效應對敵人空襲,挽救了無數重慶市民的生命。
  • 山城重慶:「8D魔幻城市」防空洞裡拓展國防功能
    餘壬午攝 山城重慶,地勢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關注的軍事重地。遠有公元1259年的釣魚城之戰,蒙古大汗蒙哥戰死,改變蒙古大軍徵伐歐洲的腳步,這裡被譽為「上帝折鞭處」;近為民國「陪都」,作為戰時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被世人所知。
  •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地址在哪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在哪可以吃到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地址在哪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在哪可以吃到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地址在哪  有「火爐」之稱的重慶,近期也出現連續高溫天氣。氣象部門監測,7月重慶35°C以上高溫天數為15.3天,較常年同期偏多7.1天!8月中旬前期重慶可能持續晴熱少雨天氣,極端最高氣溫達到38-40°C,部分地帶在40°C以上!
  • 重慶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承載著人類的記憶,是歷史的積澱和文明的見證!走進博物館,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歷史的溫度。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重慶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前身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區撤銷更名為重慶市博物館,2000年為承擔三峽文物保護工程的大量珍貴文物搶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設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重慶那些好吃好玩的防空洞!
    對於山城人民來說,防空洞與我們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山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站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促使了重慶防空洞的產生。1937年重慶開始修建防空工事,從只能蹲兩個人的「防空坑」慢慢發展為了「防空洞」。戰時的重慶山多路窄,所以不少的防空洞都是依山而建,走在路上的某一個拐角,就能看到一扇牢牢緊閉的圓形拱門。正是這些洞子保障了物資的安全,挽救了無數重慶人的生命。
  • 防空洞變身酒窖火鍋館 網媒行記者打望重慶式別有「洞」天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張質攝&nbsp&nbsp&nbsp&nbsp「重慶不僅把防空洞變成休閒納涼點,還把'講習所'搬進了防空洞,講解員把一些枯燥的主題宣講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來呈現,非常接地氣,效果也很好。」寧夏新聞網的編輯張玉婷坦言,重慶把防空洞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市民在這裡喝茶乘涼,很休閒。
  •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生意火爆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生意火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6 17:18:02
  • 重慶防空洞特輯!藏在防空洞裡面的小店,你去過幾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重慶本地君,ID:cqbdj02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防空洞是重慶的特色因為冬暖夏涼在經過改造之後受到了不少重慶人以及外地人的歡迎不難發現在防空洞裡面藏著許多有意思的小店快來和本地君一起來重慶防空洞玩呀·源道防空洞· 渝中區李子壩正街34號在李子壩,藏著一個重慶新晉的打卡地,源道防空洞。
  • 重慶的防空洞有多少?曾為抗日作出不可磨滅貢獻!如今有何用途?
    重慶是中國二戰時期的陪都,曾與倫敦、華盛頓、莫斯科一起並稱為二戰時期同盟國的四大代表城市。日本曾經對重慶轟炸不計其數,但最終仍沒能讓重慶屈服。最大的原因莫過於重慶的防空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保存了抗日力量。既然防空洞如此重要,那你知道重慶有多少防空洞嗎?
  • ...重慶工業博物館|重慶|老君洞|建川博物館|九街|禮嘉智慧公園
    二.特色博物館之旅重慶工業博物館外景1.工業博物館重慶工業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依託重鋼原型鋼厂部分工業遺存建設而成,由主展館、「鋼魂」館以及工業遺址公園等室內外公共空間工業展品裝置式陳列共同構成。
  • 防空洞裡釀酒納涼吃火鍋 網絡行記者打望重慶式的別有「洞」天
    東方網記者蔣瑞霞9月4日報導:魔幻的重慶城裡地上有高低錯落的水泥森林,地下還有蜿蜒曲折的防空工程,地上現代時髦,地下卻暗藏著一個特殊年代的歷史。硝煙遠去,這個龐大的地下世界早已被繁華的都市所塵封。而在和平年代,防空洞裡吃火鍋、納涼點裡度酷暑、地下商場買東西,甚至就連深入地下的停車庫、洞穴博物館,都屬於人防工程。
  • 廈門昔日防空洞如今變成地下商場、博物館(圖)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是昔日的海防前線,有著眾多的防空洞。這些大大小小的神秘洞穴如盔甲一般,曾經為廈門人抵擋了戰火和空襲。如今,硝煙已經遠去,防空洞是否變了模樣呢?本期《你所不知道的廈門》,晨報帶大家走進廈門防空洞。據悉,昔日的避難所如今用處多———有的用作商用,被改造成貝殼博物館;有的成為軍事科普長廊;有的變成人們納涼避暑的好去處……
  • 重慶防空洞洞子火鍋怎麼樣好吃嗎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地址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生意火爆,真是大熱天也阻擋不了重慶人吃火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空洞火鍋館地址在哪裡?重慶防空洞火鍋館真的好吃嗎?  重慶防空洞火鍋館地址在哪  有「火爐」之稱的重慶,近期也出現連續高溫天氣。氣象部門監測,7月重慶35°C以上高溫天數為15.3天,較常年同期偏多7.1天!
  • 防空洞往事
    The Story of Bomb Shelter走在重慶街頭,可以看到許多防空洞遺蹟。那些曾經隱蔽在角落的地下空間,如今因為城市的建設而大多暴露在外。路邊突兀的酒窖、加油站和洗車場、錯綜複雜的地下的商業街,甚至餐館和小吃店,都可以始於深不見底的防空洞洞口。我喜歡探索各式各樣的防空洞,也喜歡在防空洞裡吃火鍋。
  • 重慶一防空洞內「藏」加油站 成新晉網紅打卡地
    重慶市渝中區,一防空洞內居然是一座加油站,吸引車主前往體驗。這座加油站位於重慶網紅建築輕軌穿樓後的三層馬路邊的防空洞內,共有6臺加油機,汽車從一端進洞後弧形駛出另一出口,該加油站已經營38年。重慶主城遍布著各種大小不一的防空洞,在戰爭年代是人們的避難所,近年,當地不少防空洞被合理開發利用起來。 文化/IC photo
  • 1941年,三大慘案之「重慶防空洞慘案」
    前面已經說完了中國近代3大慘案其中的「花園口決堤」和「文夕大火」,今天說一下最後一起事件「重慶防空洞慘案」! 「內容概括:1941年6月5日晚上9點,日軍出動了24架轟戰機,對重慶實施了長達5個小時的轟炸。
  • 昔日防空洞,今日地下鐵:戰時重慶如何開掘出「世界最大地下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陣營中有兩座城市在殘酷的空襲下受損最嚴重,一座是位於歐洲的倫敦;另一座在東方戰場——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1939年初,重慶市區共建成公共防空洞、防空壕和私人防空洞各500餘個,可以容納12萬人避難。圖為抗戰時期在防空洞內避難的重慶市民。
  • 重慶:防空洞裡的「麻辣江湖」 吸引食客嘗鮮 (1/4)
    重慶:防空洞裡的「麻辣江湖」 吸引食客嘗鮮 (1/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