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近年來,太原立足西山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圍繞「遊西山就是讀歷史」這一主題,打造最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名片,牢牢抓住「文化旅遊」搞建設、作文章,努力把西山打造成「遊山西、讀歷史」重要基地,使西山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西山旅遊逐漸火起來了。
自然人文結合的旅遊勝地
「西山現在空氣好、風景美、植被多,西山的變化我可以說是個見證者。」家住西山河澇灣57歲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我就住在西山腳下,經常和幾個朋友去爬山,西山旅遊公路修好後,遊人越來越多,每到周末,自駕車到西山旅遊的人就更多了。
東西山長達136公裡的旅遊公路,串聯起了晉祠、龍山、天龍山石窟、太山、蒙山、龍泉寺、竇大夫祠等歷史文物遺存,以及玉泉山、萬畝生態園、康培、太山等城郊森林公園,還輻射帶動周邊100餘處觀光景點。西山有精湛的石窟藝術、精巧的仿古建築、精美的寺院塑像和壁畫,獨有的自然風光正吸引八方遊客,成為太原文化旅遊的靚麗名片。
現在的西山,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山上林木蔥鬱、百花競放,道路通達,處處有綠,抬頭見藍,讓人想起金代詩人元好問的詩句「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鬱蒼蒼三十裡」,寫出了西山的雄渾蒼茫。西山是一處自然天成與人文造化完美結合的旅遊勝地,旅遊元素更加豐富。
配套設施跟上
金秋,正是一年中最好的遊玩季節。然而,遊玩不僅有山水廊橋、詩和遠方,還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旅遊設施,以提升旅遊綜合接待能力,全力打造旅遊亮點。
市文旅局張廣亮副局長告訴記者,西山旅遊元素、旅遊景點很豐富,發展前景非常好,但存在的問題也要正視。例如,政府通過宣傳營銷,西山旅遊火了,但連續性很重要,每年的春秋季封山防火對打造西山旅遊有很大影響。一是怎樣打通森林防火和旅遊開發這個問題,外省有很成功的範例;二是旅遊「六要素」、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西山旅遊面積大,但停車場少、旅遊廁所少。旅遊「六要素」中的吃、住、購,在西山旅遊區基本沒有。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周末與家人去西山遊玩,內急找不到廁所,只能找無人處解決。太平洋國旅劉經理告訴記者,西山景點多、風景好,我們有時也會拉一些外地遊客去,但是不敢跟外省旅行社就西山旅遊線路籤訂合同,原因就是我們每年一到防火季,要封山,客人想來來不了,旅行社也就沒辦法把外地客人引進來。
西山要把「綜合」做到位就必須做好對資源的有效整合,文化旅遊不應該是「文化」與「旅遊」的簡單結合,而應該發揮全域旅遊下「旅遊+」模式的優勢,加強產業融合的廣度與深度。
加大對外推介
去年6月21日,省委書記樓陽生視察西山,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文旅融合路徑,做靚綠水青山底色,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著力將我省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打造成踐行「兩山」理論的山西樣板。
如何讓西山旅遊火起來、打響「西山生態文化旅遊」品牌?近日,市政府邀請國內專家學者、文旅企業大咖等齊聚太原,共同探討「西山生態文化旅遊」的豐富內涵,為西山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建言獻策。與會專家蘇宏宇表示,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在全世界也不多。西山最能代表太原。有了西山、有了汾河,才有了太原、有了太原人,遊西山就是讀太原,遊西山就是讀歷史。
「西山要作為一個大的旅遊品牌打造,就要把旅遊公路、景點連貫起來,為市民和外地來太原的遊客打造『色香味俱全』的『文旅大餐』。」張廣亮說。
市文旅局交流合作科科長賀銳坦言,加大對西山的推介力度有助於提升西山旅遊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太原相關部門要聯起手來,通過「走出去」的形式把西山旅遊品牌傳播出去,讓更多國內外旅遊者能走進西山、了解西山。當前,市政府正在科學制定規劃,加大形象宣傳,全面開展推介,為西山旅遊高質量發展點燃「新引擎」、跑出「加速度」,讓旅遊火起來,讓西山成為太原旅遊的一張新名片。記者 馮嘉銘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