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eer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吸電子菸的人群或許和非吸菸者擁有相同的腸道菌群,而吸菸者機體中的腸道微生物組卻會發生顯著改變。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吸菸者、電子菸使用者以及非吸菸者進行分析,採集了參與者消化道(包括口腔和腸道)中的樣本並對其中的細菌進行分析;研究者在吸菸者人群機體中發現了腸道菌群的明顯改變,即普氏菌群水平的增加,這或與個體患結腸癌和大腸炎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在吸菸人群中,其腸道中擬桿菌屬細菌(一種有益菌群)的水平會明顯下降,低水平的擬桿菌屬常常與個體患克羅恩病及肥胖發生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相比較而言,吸電子菸和非吸菸的人群體內的腸道菌群則是相同的。研究者Christopher Stewart博士表示,我們體內細菌的數量遠超於體內細胞的數量,而且微生物的重要超過了大腦的重要,然而我們才剛剛開始意識到腸道菌群對機體整體健康的重要性。後期我們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來尋找為何電子菸對機體腸道菌群的損傷會明顯低於吸菸,這或許能夠推動人們開始轉向吸電子菸來作為戒菸的動力。
微生物菌群的比較
這項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比較了菸草吸菸者和電子菸吸菸者機體腸道菌群的差異,文章中研究人員分別採集了10名電子菸吸菸者、10名菸草吸菸者及10名非吸菸者的樣本,隨後對採集的糞便、口腔樣本及唾液樣本進行靶向基因測序來鑑別樣本中的細菌水平,研究結果闡明了糞便樣本中腸道菌群的明顯改變。
由於直接暴露於菸草或蒸汽中,研究人員對口腔和唾液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吸菸者樣本中的細菌與非吸菸者有著明顯的不同,然而,就好比腸道中一樣,電子菸吸菸者和非吸菸者的口腔和唾液樣本均含有相類似的細菌。研究者Stewart說道,本文研究基於當前使用電子菸人群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進行的,而且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深入闡明電子菸對人類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隨著電子菸人群的增加,研究人員呼籲後期應該基於本文研究結果進行大規模的研究,他們希望能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對更大的電子菸吸菸人群進行研究,而後期研究人員也將重點對性別特定的人群進行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僅含有兩名女性)。
掃一掃,關注大浙健康,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免費領取更多健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