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奈洛比12月15日電(記者楊臻)肯亞裡亞拉大學國際商業和貿易高級講師貝亞特麗斯·馬蒂裡-邁索裡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強勁的復甦勢頭給非洲疫後經濟復甦帶來啟示,也提供了更多合作機遇。
列車行駛在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北段延伸工程花橋段(上海安亭站至崑山花橋站)兆豐路站附近(8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馬蒂裡-邁索裡表示,中國經濟在短時間內強勢復甦,非洲國家應考慮如何借鑑中國經驗,並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她說,科技創新在中國疫情防控和疫後經濟復甦中扮演重要角色。疫情下,中國高度發達的數字基礎設施使線上貿易、線上教育等活動得以開展,這些大大加快了中國復工復產的步伐。
馬蒂裡-邁索裡說,新冠疫情在非洲暴發以來,中國多批次向非洲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援助並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願率先惠及非洲國家……中方一系列務實舉措為處於抗疫關鍵期的非洲國家雪中送炭,得到了包括非洲國家在內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6月1日,在赤道幾內亞首都馬拉博一所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幫助當地同行整理防護服。(新華社發,專家組供圖)
她表示,團結抗疫體現了中非合作精神。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八大行動」,涵蓋了基礎設施建設、貿易、衛生、教育、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多個領域,雙方都將從彼此合作中受益良多。
馬蒂裡-邁索裡指出,中國不僅有能力、有意願幫助非洲實現產能升級,更重要的是,中國懂得非洲國家對發展的願景和渴望。她說,作為非洲重要的貿易夥伴和主要基建融資提供方和建設者,中國對非洲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和發展非常關鍵。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將目光投向非洲,賦予這片年輕大陸更多活力。
據這位肯亞經濟學者觀察,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建廠,這對於非中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機遇。非洲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中國產能、設備和技術轉移將對非洲產生積極影響,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也將持續刺激非洲國家釋放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