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2日訊(記者 丁鵬志)9月11日上午,在淅淅瀝瀝的秋雨中,在風景如畫的武夷山下,在晉商萬裡茶路起點下梅村,"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出徵發車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山西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張佔鷹與晉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美科為採訪團鳴鑼發車,之後,採訪團以下梅村為始,展開全媒體聚焦式報導,從而拉開萬裡茶路採訪序幕。
此次活動將跨越國內共八個省份,途經中、蒙、俄三國38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裡。發車儀式當天,來自晉中各縣(區、市)委宣傳部、晉中市文化和旅遊局、晉中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南平市委宣傳部、武夷山市委宣傳部、中國商業史學會萬裡茶道專業委員會等代表,晉商代表、萬裡茶路常家後裔、渠家後裔、鄒家後裔、吳家後裔代表,以及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福建當地數十家媒體、萬裡茶道沿線重點城市10餘家媒體等嘉賓出席。
聚多方優勢資源,探索茶路歷史文化
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王炳雲表示,"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是一場集結國內媒體力量、匯聚多方優勢資源,探索茶路歷史文化、追求創新試聽傳播的思想及文化盛宴。主辦方邀請萬裡茶路沿線的百餘家主流媒體以及學術機構聯合參與,這將是一場融傳統報導和新興傳播方式為一體、集採訪報導和活動策劃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創新性新聞報導活動。採訪團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採訪報導,弘揚晉商精神,全力講好萬裡茶路上的故事。
"古老的萬裡茶路從這裡起步,新時代的萬裡茶路正在書寫新輝煌。"晉中市委宣傳副部長丁美科表示,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意義深遠,積極主動地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重塑萬裡茶路山西品牌,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大通道。今天,採訪團發車出徵,期待通過媒體記者的視角,對萬裡茶路途徑的沿線站點進行全新觀察和記錄,尋訪晉商及晉商締造的商業歷史和現實,同時能夠助力晉中市與武夷山市等沿途省市建立更為密切的經貿文化聯繫,為締造新時代的萬裡茶路牽線、搭橋、助力。
"發車儀式過後,"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就全面開啟了。" 山西晚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尹長虹表示,之所以舉行這樣的活動,就是希望以文化賦能、旅遊聚能、產業釋能的路徑,充分展示晉中市積極主動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挖掘晉商茶路人文價值,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商路,為新時代山西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尋找新動能的生動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萬裡茶路"走茶"場景再現
"迢迢萬裡路,茶通天下情。"武夷山市政協副主席金文蓮對到場的嘉賓表示歡迎並致辭,"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意義非凡,這是推動新時代茶產業、茶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弘揚"萬裡茶路"的偉大成就,為新起點上打響"萬裡茶路"文化品牌、促進沿線城市產業、文化等方面交流共同發力。金文蓮表示,晉中市和武夷山市深長情誼,城市之間資源優勢互補、文脈商脈相融,期望能夠與晉中市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旅遊協作等領域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展,更期待採訪團能夠尋訪萬裡茶道上的歷史故事,弘揚晉商精神和武夷文化。
"足斤足兩——起運碼頭——吉時已到,響鼓喧聲——" ,武夷山下梅村景隆號碼頭,晉商常家後裔與武夷山茶商鄒家後裔採集茶葉後,再現了當年晉商先祖們踏上萬裡茶路徵程的"走茶"場景。
"走茶"結束後,萬裡茶路後裔代表紛紛登臺向採訪團傳遞茶道仿古旗面,新時代、新發展、新轉型之下,晉商後裔、茶商後裔們傳遞旗幟,並希望新晉商們能夠重塑萬裡茶路山西品牌,全力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茶道。同時,更期待接過旗幟的採訪團能夠"鐵肩擔道義",講好山西故事,聚焦晉中晉商故裡,弘揚晉商精神,傳播晉商文化,傳遞晉中文旅和招商引資新動向,塑造晉中良好的形象。
融媒體全面報導"弘揚晉商精神"
武夷山之後,採訪團還將前往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並從伊林(現二連浩特)進入蒙古國境內;沿阿爾泰軍臺,穿越沙漠戈壁,經庫倫(現烏蘭巴託)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穿過俄羅斯境內,經莫斯科,最後抵達聖彼得堡。
據介紹,為宣傳好晉商萬裡茶路,宣傳好晉中的文化旅遊資源,採訪團將全面引入融媒體技術進行宣傳報導,旨在為晉中"弘揚晉商精神"的宣傳造勢;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展示晉中精品景觀;關注晉中旅遊產業發展,嫁接學界智力資源,為晉中文旅發展出謀劃策;聯動社會各界力量,為晉中量身打造"爆款"活動,將山西的好酒、好茶、好禮、晉中部分非遺產品,傳播至沿線各地,擦亮晉中對外宣傳的名片,搭建起學界和政府以及各地之間共同發展的平臺,共同探索新晉商、新晉中、新山西的創新發展之路,並將加強沿線八省經濟文化聯動交流,也將起到助推作用。
當日上午,與會嘉賓們還在下梅村的茶坊街市,參觀了鄒氏家祠、大夫第府、"景隆號"商號等地。
本次大型採訪活動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邀請萬裡茶道沿線的百餘家主流媒體以及學術機構聯合參與。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