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元謀人」的搬家之路

2021-02-08 三峽小微

  「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飛馳的駿馬」。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省元謀縣而定名為「元謀直立人」。元謀縣因此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乘著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建設的東風,元謀縣姜驛鄉黑者村135戶村民離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喜滋滋地搬進新居——元謀甘塘安置點。 

元謀縣姜驛鄉黑者村全景

本文作者:彭業華 李傑鑫 昝昭

「嗚.」長長的汽笛聲打破了金沙江畔小山村清晨的平靜。隨著汽笛的長鳴,輪船在元謀縣姜驛鄉黑者村村民看慣了喝慣了的金沙江水中駛向遠方。5月9日上午8點,黑者村最後三戶村民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小山村,乘輪船前往龍街渡碼頭。乘著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建設的東風,他們作為烏東德水電站的移民,高興地遷往新居——元謀甘塘安置點。

「黑者」傈僳語「江水轉彎的地方」

黑者村是元謀縣最東部邊緣金沙江河畔姜驛鄉太平村委會的一個村小組,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全村135戶,526人,皆屬傈僳族。村子交通閉塞,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黑者村地理條件差,交通不便,村民外出前往姜驛鄉,步行需要五到六個小時。金沙江開通水上交通後,村民以乘船為主,前往江邊鄉購買生活用品。到元謀縣城都需要先坐船到江邊鄉,再乘車到元謀,需要七八個小時。

從5月8日下午開始,黑者村最後要搬遷的這三家人就忙碌著,他們把所有的東西打包歸類,一趟又一趟地扛到江邊的沙灘上。

56歲的楊愛科一家有6口人也在忙著搬家。他和妻子李美秀在黑者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用老楊的話說,他們家在黑者村祖祖輩輩五代人都是以種植玉米、土豆、玫瑰茄為生,一年大概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老楊的大兒子在元謀縣城打工,有一個11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老楊的女兒也在縣城打工,有兩個女兒。

村民們把行李從船上搬到汽車上

老楊一家在元謀縣城附近甘塘移民安置點分到三套房子,大兒子120平方米,自己90平方米,女兒90平方米。老楊說,從去年底開始,他們村的人就陸陸續續往新家搬遷,他們幾戶是由於新房子沒有裝修好,所以搬遷得比較晚。

輪船駛向龍街渡,距離黑者村越來越遠。4個多小時後,到達元謀縣江邊鄉龍街渡碼頭。經過兩個小時的忙碌,村民們將行李轉運到汽車上。當天下午3點,裝車完畢。下午五點,車輛到達元謀縣甘塘依彰村新居,先前搬來的村民們紛紛熱情地前來幫忙。

一時間,小孩子的歡笑聲、大人們的問候聲、狗叫聲,合著廚房裡飄來的炒菜香味,飄蕩在甘塘移民安置點依彰村。

村民們歡迎新搬遷的鄰居

在甘塘移民安置點,記者見到從黑者村搬來兩個月左右的移民戶李世平。他說,2016年,他們一家人在縣城租房子住,一是為父母治病,二是為孩子上學。甘塘安置點房子建好後,全家搬進了新家。以前黑者村的小孩上學都要去姜驛鄉的貢茶小學,從黑者村到貢茶小學大人需要步行4個小時,小孩則需要步行5個小時,小孩子上學都是住校,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搬到甘塘移民新家後,他非常高興,因為女兒李鳳豔可以轉到甘塘小學讀四年級了,甘塘小學離家很近,女兒每天都能回家,學校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都比以前好多少倍了。孩子們可以安心在學校學習、吃飯。對於他們一家來說,孩子也是他們的希望。

黑者村整村搬遷入住的元謀縣移民安置點

黑者村移民戶李建玉,家裡五口人。2012年,他三歲半的孩子病重,因為黑者村距離縣城醫院太遠,搶救不及時而失去了那個孩子。從那以後,李建玉和妻子決定搬離黑者村,於2013年選擇外出打工。2018年,黑者村開始移民搬遷,夫妻二人從外地趕回來,在移民安置點迅速建好了新房,並於2019年1月搬進新居。2月17日,他的小兒子李亞降生了,一家人過上了和和美美的新生活。

現在,搬進甘塘移民安置點的黑者村民,在不斷建設美化著自己的新家園。他們盼望著、期待著、適應著一天一個變化的新生活。

黑者村整村搬遷入住的元謀縣移民安置點

「黑者村移民搬遷到元謀甘塘安置點後,將實行移民每人1畝耕地的長效補償機制,確保移民群眾搬進來後有房住、有事做,生產有發展,經濟有收入。」甘塘移民安置點指揮部指揮長楊發華介紹,甘塘安置點建成後將主要以傈僳族村寨為主,打造集果蔬種植、旅遊養生、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產業小鎮,最終實現讓移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目標。

責任編輯:唐東軍

視覺編輯:熊鑫

責任校對:陳昆

值班總編:王東紅

來源:中國三峽集團官網

相關焦點

  • 「元謀人」的搬家之路|三峽集團出品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省元謀縣而定名為「元謀直立人」。元謀縣因此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建設的東風,元謀縣姜驛鄉黑者村135戶村民離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喜滋滋地搬進新居——元謀甘塘安置點。
  • 元謀人:中國境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
  • 元謀人從哪裡來?人類是從哪裡開始的?
    1972 年 2 月 22 日,新華社首次報導了 元謀人化石發現的消息。1973 年,中國 地質博物館胡承志先生發表文章,將新 發現的元謀人牙齒化石定名為直立人元 謀新亞種,認為元謀人牙齒化石與北京 猿人的不同,代表一年輕的雄性個體。 後來,北京自然博物館周國興先生主持 進一步研究,總結了如下特徵 :齒冠粗 壯,輪廓呈三角扇形,向切緣兩端擴展。
  • 【元謀人】的發現
    元謀人因為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 【元謀人】的發現
    元謀人因為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 訪問元謀人——錢方教授情系「元謀人」45年田野調查瑣記
    《訪問元謀人》——錢方教授情系「元謀人」45年田野調查瑣記一文,筆者立足於本土文化,以確鑿的在場證據,娓娓道來的向人們講述了:「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發現者,國土資源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的科技工作者,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榮譽稱號的錢方教授,多年來無數次穿梭往返元謀、探訪元謀、訪問元謀,衷情於元謀的一些工作經歷。
  • 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這些古人類之間有什麼區別?
    那麼先說說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的時間大約在170萬年以前,發現的地理位置在雲南的元謀縣,這個時候的元謀人已經學會了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比如說一些石頭或者樹枝做成的武器。然後據說,我們的考古學家還從元謀人的遺蹟當中,發現了燒焦的碳屑,如果可能的話,元謀人應該初步接觸到火了,但還不能保存火種,所以元謀人理論上應該屬於猿和人之間的中間階段,而從時間的節點上來看,應該剛剛進入晚期猿人的初期。
  • 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盆地,元謀人的生存環境情況如何?
    這兩顆門牙與周口店所發現的北京人相比,有相似之處,但兩者仍有明顯的差異,元謀人的標本齒冠末端擴展、較寬,基部比較收縮,略呈三角形。而北京人的標本則略呈長方形,因此元謀人的時代早於北京人。研究者以化石出土的元謀縣命名,定為直立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直立人,通稱元謀人。
  • 元謀:打造全國重要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元謀:打造全國重要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雲南省元謀縣按照 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 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高...
  • 驚動世人和考古界的兩顆牙齒——元謀人牙齒化石
    毛澤東在《賀新郎*讀史》寫道,人類是從猿進化而來的,而翻開中國歷史書的第一頁,元謀人牙齒化石赫然佔據著中國歷史的第一章。雖然從現在看來這兩顆元謀人牙齒化石似乎平淡無奇,但在發現伊始,這兩顆元謀人牙齒化石卻是驚豔了世人和考古界,使人們對於自身起源和人類文明起源有了更深的了解。
  • 元謀法院@所有元謀人:接聽「12340」,您就是家鄉「代言人」
    元謀法院@所有元謀人:接聽「12340」,您就是家鄉「代言人」 2020-11-16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猿揖別:挺直腰板的元謀人,如何昂首闊步,推開文明世界之門?
    雖然1965年5月1日,得見天日的元謀人化石,僅僅只是兩顆門齒化石。但是,50多年來的史料向我們證明,170萬年前的元謀,已然生活著我國版圖上迄今為止最為古老的直立人——元謀直立人,卻並非僅僅是個偶然。
  • 每月一講——元謀人從哪裡來
    元謀人遺址發現的砍砸器(攝影者:Kathleen Kuman) 1984年12月,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野外隊在距元謀人遺址發現地約250米以外的郭家包元謀組第4段25層以上的河流相地層中發現人類左側
  • 元謀人的發祥地,即將邁入高鐵時代!
    元謀人的發祥地,即將邁入高鐵時代! 建設中的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 永(仁)廣(通)鐵路元謀西站進行採訪 ↓↓↓戳視頻,直擊現場↓↓↓ 「元謀是個得天獨厚的熱壩。
  • 元謀「擺夷鬼「 的由來
    為什麼小時候元謀的一些老人家講故事都會講江邊、江驛等地有「擺夷鬼」?「擺夷鬼」又是什麼鬼? 會在人熟睡後把心臟吃了?會用灶火灰畫一個圈,然後夾著掃帚,念咒語然後變身?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擺夷鬼」的由來!   傣族亦稱焚麥、白夷、擺夷。為元謀的土著民族。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語支。
  • 中國原始社會元謀人生活時間巧記
    在中國人類文明歷史中,公元前一萬年前的原始人類,比較典型的人類有元謀人、北京人、三頂洞人。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具體時間說法不一,我統一採用中學歷史課本按距今約170萬年。
  • 元謀有絕景,景在土林,風化形成的風景!
    轎子雪山其實不是永久積雪的真正雪山,但因每年只有2-3個月時間冰雪融盡,故云南人還是習慣性稱之為「雪山」。山上奇峰峭壁險峻雄偉,瀑布星羅棋布,原始森林茫茫如海,湖泊明淨神秘,奇花異木爭相輝映,珍禽異獸不時可見,山頂大片的平坦雪地,是冬季雪上運動的好場所。楚雄州博物館位於楚雄市南端。
  • 北京人?元謀人?中國人最早的祖先到底是誰?
    學過中學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元謀人是我國目前已發現最早的古人類,距今約170萬年。但是有人會提出疑問:「山西省芮城縣發現的西侯度遺址距今約180萬年,為什麼不說西侯度人才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呢?」
  • 我們的先祖是元謀人、山頂洞人,還是非洲智人?張開嘴你就會明白
    每一個上過學的人,都會對歷史教科書上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等留下深刻印象。他們都是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原始人類。其中元謀人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藍田人距今115萬年到60萬年,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到20萬年,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
  • 元謀文旅局開展元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燈戲」調研
    雲南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原雲南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副主任,原昆明軍區國防話劇團創作員陳本仁先生;玉溪市花燈劇院編劇、雲南省著名劇作家、省文旅廳省文聯專家、雲南省各類藝術賽事評委馬良華老師;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原黨委副書記、教授、國家一級編劇,教育部藝術職業教育專家、雲南省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文化藝術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雲南省戲劇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雲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張紅明先生專家組一行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