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名主,他擁有著以赫舍裡皇后為首的龐大後宮,嬪妃最多之時竟達到了50多名。這些后妃得到皇帝的寵幸,一共為康熙帝生下了30多位皇子,可以說皇室子嗣繁盛、後繼有人。
康熙皇帝重視忠義親情,他6歲便登基稱帝,11歲那年就迎娶了結髮妻子赫舍裡。婚後,康熙對於初戀兼髮妻的赫舍裡非常信賴,帝後的感情基礎可謂既穩固又深厚。赫舍裡皇后一生為康熙誕育過2位皇子,可惜第一個皇子早夭,第二個皇子名為胤礽。
因為康熙對赫舍裡懷有深切厚重的愛意,他就非常看重並溺愛胤礽,將胤礽冊立為皇太子,相當於把對赫舍裡皇后的感情全部轉移到胤礽身上。
但人們都知道,康熙之後的清朝皇帝是雍正,雍正乃是康熙的四皇子。康熙後期,諸位皇子對皇位繼承人的身份進行了激烈的爭奪,而四皇子胤禛在骨肉相殘的爭奪戰中最終勝出,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同時爭議又頗多的雍正帝。
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的雍正帝
不同於明朝時期的"嫡子繼承制",清朝帝王多主張"賢者為王"。當康熙皇帝考慮到冊立皇子的時候,首先就傾向於由赫舍裡皇后所生的嫡長子胤礽。於是,胤礽2歲那年就被冊立為皇太子。後來,康熙外出親徵之時,便命太子胤礽留京監理國事,公開培養並樹立起皇太子胤礽的威信。
原本胤礽是"子憑母貴",如果能夠表現得乖順討巧,一定會順利繼承大統的,可胤礽卻偏偏因為經常忍不住與父皇康熙頂嘴而令康熙心生不滿。
不但如此,每當康熙生病之時,很多皇子都爭相在病榻左右侍候父皇,而二皇子胤礽卻表現得並不積極,臉上還極少有擔憂哀傷之色,這些表現都令康熙窩火不已,深感失望。
公元1708年,康熙帝終於下定決心將皇太子胤礽廢立,其餘諸位皇子一看,馬上就對懸而未決的太子之位產生了極大的渴望。與此同時,二阿哥胤礽也仍希望能夠再次恢復太子的身份。
此後的4年時間裡,康熙帝的大皇子胤褆、二皇子胤礽、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誐、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共9人參加了皇位繼承人之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宮"九子奪嫡"事件。
公元1722年11月,康熙帝臨終之際將隆科多召到臥榻前顧命,康熙駕崩後,隆科多立時當眾宣布康熙帝的遺囑——欽定四皇子胤礽繼承大統。於此,四皇子胤礽龍袍加身,成為了歷史上的雍正皇帝。
雍正帝繼位後有預謀有計劃地分批"血洗"骨肉親情
在九子奪嫡過程中,皇子們自發形成了數個勢力集團,除了單打獨鬥的皇子外,八皇子胤禩的黨羽勢力最為強勁:除了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誐、十四皇子胤禵支持擁護八皇子胤禩之外,朝中更是有許多大臣也站在八皇子胤禩的陣營裡。
四皇子胤禛暗中窺視著一切,默默地估量著各方的勢力,決心以並不聲張的"攻心之法"來默默贏得父皇的倚重和矚目。
深諳韜光養晦道理的胤禛在朝中勇挑重擔,時常替康熙處理一些棘手的大事、說一些康熙想言卻不可言的話,還屢屢向父皇展示自己的孝心和恭順,漸漸博得了康熙的好感和讚賞。
除此之外,四皇子胤禛還暗中拉攏權臣隆科多、培植親信大將年羹堯,不僅藉助他們的力量為自己穩奪皇位打下了堅實的黨羽基礎,即位後的雍正還在心腹輔臣的威懾下令其他皇子們不敢興風作浪、覬覦皇權。
雍正親政初期,對八王爺胤禩表現得頗為親善及重用,而當平定了西北的戰事之後,雍正便開始對八爺一党進行血洗清算。
首先,雍正褫奪了八王爺胤禩的爵位,然後將其開除宗籍並將其禁足於高牆之內,為了解恨,雍正還將胤禩的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之意為"豬"。
雍正四年秋,46歲的胤禩患上嚴重的嘔吐症,因長期無法進食而最終慘死。處置胤禩的同時,雍正亦將其同黨胤禟也開除宗籍,並將其改名為"塞思黑",滿語之意為"狗",並在雍正的授意下被獄卒活活折磨而死。
十四爺胤禵與雍正為一母所生的親兄弟,雖然他也因昔日"站隊不當"而招致了雍正的多番打壓和欺侮,但卻能夠得以保存一條性命,直到乾隆初年才去世。
而作為八王爺黨羽親信的十王爺胤誐雖然也被奪爵拘禁,可相比之下他卻幸運多了,少受了很多折磨與虐凌,還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乾隆時期,可以說雍正對這個與自己並非一奶同胞的十弟手下留情了,算是保全了十王爺胤誐性命,並未痛下殺手、趕盡殺絕。
看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十王爺胤誐究有什麼特別之處能讓以冷酷多疑著稱的雍正帝網開了一面呢?!
善謀帝王權術的雍正帝為了顯示"寬仁"之心而留下了老十的性命
有人說,雍正不殺老十胤誐是因為有所忌憚、害怕胤誐強大的母族背景。
誠然,胤誐是康熙時期重臣遏必隆的親外孫,其生母乃是溫僖貴妃,而其嫡母孝昭皇后乃是他的親姨媽。這樣強大的母族勢力,確實不容小覷,但這仍並不足以令雍正說服自己留下胤誐一命,要知道,善謀帝王權術的雍正至始至終都是一個冷血果決、陰狠毒辣之人。
那麼雍正為何會留下老十胤誐的性命呢,翻閱清史,我們可以從康熙帝對胤誐的一句評價中找到答案。
據《清史稿》所載,十皇子胤誐自小就不學無術、無勇無謀,是個十足的皇室草包。對於胤誐的表現,康熙帝曾慨嘆道:十阿哥乃忠厚老實之人,並無能力。雖說十皇子胤誐母族背景和實力夠強,可此人卻對坐擁江山的興趣並不濃厚,否則的話,他也不會隨同九皇子胤禟、十四皇子胤禵一道去擁護八皇子胤禩。
對於雍正來說,無論是登基前還是登基後,最不放心的就是那些既有野心又有能力的手足兄弟。因此,他最先剪除的威脅就是實力強勁的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其次便是解決了手握兵權的老十四胤禵;接下來,便是將文武雙全的潛在威脅老三胤祉奪爵削籍,並永禁於景山的永安亭。而隨後,當年作為老八黨羽的老十胤誐該如何處置就成了雍正所要抉擇的問題了。
雍正非常清楚老十胤誐的斤兩,無智無謀的胤誐僅憑自己一個人根本就無法對雍正及皇權造成任何威脅,與其殺掉胤誐不如留他一條性命,恰好可以對外界彰顯自己的仁慈和厚道。
因此,雍正登上皇位後,信用並禮遇了老十三允祥、老十六允祿、老十七允禮,讓有才華但沒野心的他們為自己所用。
以雷霆般的手段處置了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及老十四胤禵,讓他們再無"死灰復燃"的可能。傻人有傻福,老十胤誐只是被禁足,只要他不到處亂走,其實幹什麼都不受限,當了一輩子逍遙王爺,甚至在乾隆時期還被分封到了爵位,甚是幸哉!
自古在帝王之家,情感就與權力不可兼得,雍正作為皇位爭奪戰的勝利者,勢必會為了維護自己的王權及利益而深謀遠慮。而總得來說,雍正並沒辜負康熙的厚望,他在位的13年一直都是很勤政圖治的,可以稱為大清王朝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