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8 年迎來復興後,日本威士忌的產量一直沒能跟上需求。日前,日本威士忌主要的生產廠商之一三得利公布了新一輪的調整,計劃暫停銷售部分威士忌。
三得利宣布,旗下的白州 12 年(Hakushu 12 Years)與響 17 年(Hibiki 17 Years,曾經在《迷失東京》中出鏡)這兩款威士忌將分別於 6 月、9 月暫停銷售。三得利已經將該消息通知了批發商與零售商。
暫停這兩款年份威士忌,主要是因為產能跟不上需求,三得利計劃在提升產能後再次對外供應。重新上市的時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三得利的一名發言人稱:「重新上市需要很長時間。我們認為品質是最重要的,在銷售上相比數量更重視質量。」
過去幾年,包括三得利在內的日本威士忌生產商已經多次暫停旗下威士忌的銷售,包括餘市、宮城峽的年份威士忌、三得利的響 12 年、Kakubin Black Label 43 Degrees 等,主要也都是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
一部分市場需求來自於日本本土市場。日本威士忌去年總共出貨量達到了約 1600 萬升,同比增長 9%,是 2008 年的 2 倍還多。
即便產量增長迅速,滿足本土需求的時間暫時還不能確定。根據三得利公司此前預估,到 2026 年,該公司的產能可能追上需求。
除了日本本土,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市場對於日本威士忌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根據美國蒸餾酒理事會的數據,美國 2011 年進口日本威士忌的規模在 110 萬升,2016 年進口規模達到了 2470 萬升,是 2011 年的 22.5 倍。
從歷史上來說,日本威士忌的生產只有大約 100 多年的歷史,遠少於蘇格蘭威士忌、美國波本威士忌的歷史。
三得利是日本第一批開始生產威士忌的廠商,旗下主要有 3 家酒廠在生產威士忌。三得利在 1920 年代建造了山崎蒸餾所,標誌著日本威士忌一個重要的起點。
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成為了日本威士忌獲得地位的節點。2003 年,三得利的山崎 12 年(Yamazaki 12 Years)第一次拿下了國際烈酒挑戰賽金獎(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抬高了日本威士忌的地位。
從 2008 年以來,日本威士忌市場開始復興,在業界的風頭也超過了蘇格蘭威士忌以及波本威士忌。現在,每 20 個美國消費者至少有 5 個知道日本威士忌。
日本威士忌的短缺,以及停產傳聞,導致價格不斷攀升。線下零售渠道經常無貨的狀態下,日本威士忌在電商渠道上賣出數倍於建議零售價的價格。例如一瓶 700 毫升的山崎 12 年的售價已經達到了人民幣 1200 元,是三得利建議零售價的 2 倍,也是 2 年前價格的 1.7 倍。
線下零售渠道即便有少量的現貨,也會很快被賣光。一名商店經理稱,他們每天只能獲得 10 瓶響系列的威士忌,早上 7:30 上架後的 10 分鐘內就會賣光。
日本機場航站樓的採購和管理部門主管 Kozo Ishiki 本月表示:「我們聽說,威士忌的供應無法趕在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前恢復。」
市場至今都在炒作年份威士忌的售價。例如響 17 威士忌的建議零售價在 694 元人民幣,但現在的價格已經被炒到了近 2 萬元。少數幾瓶所剩無幾、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已經進入拍賣行拍賣,例如今年一瓶 6 年前限量發售的山崎威士忌拍出了約 191 萬人民幣的高格。
除了暫停銷售這種做法外,三得利還在投資擴建酒廠,推出無年份威士忌以增加威士忌的種類。但由於預計過低,加上日本威士忌努力維持質量,實際產能似乎仍然跟不上需求的缺口。
從 2013 年以來,三得利在持續投資酒廠以提升產量,包括增加蒸餾釜、增設酒桶,擴大儲藏倉庫容量。這部分的投資已經達到了 11.6 億人民幣,三得利今年還將在白州蒸餾所追加約 5 億人民幣的投資。
題圖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