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
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
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籌資重建,僅建殿堂時間就前後歷十八年之久,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雲林禪寺」。
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構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隱寺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猙獰,俗稱四大金剛。天王殿上懸「雲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是靈隱藏品中最古的一件文物。通過端莊嚴謹而又精熟優美的書法字跡,我們仍然能夠感覺到佛法的莊嚴威儀和抄經手嫻熟的書寫技巧。這卷寫經紙張經黃檗染制,歷1000餘年而依然堅韌完好、輕盈光潔,未受蟲蛀。俗話說,紙壽千年,但這件作品歷經14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完好無損,極其罕見。
近年來通過整合建設,新的靈隱景區既保持佛教勝地的傳統風格,又符合現代旅遊文化的需要,成為以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為主題,以自然景觀為依託,集歷史文化、石刻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生態型宗教文化旅遊景區,實現「景區美、寺廟興、百姓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