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位於江蘇無錫市的西郊,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山,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南朝時被稱為「歷山」,傳說舜帝曾在這裡躬耕過。惠山雖不高,山景卻很多,更是以山中名泉著稱於世,有「九龍十三泉」之稱,康熙、乾隆時期曾七下江南到惠山十四次,每次都流連於惠山美景之中,並盛讚惠山為「江南第一山」。
無錫惠山之上人文古蹟眾多,旅遊勝地有南北朝惠山寺、宋代蘇東坡詩石、江南四大名園之一的寄暢園、古樸的惠山古鎮、秀麗的錫惠公園,還有乾隆御賜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此匯聚,吸引著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遊覽惠山,除寄暢園外,「天下第二泉」是必遊之地,惠山以名泉聞名,最有名的是「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惠山泉和寄暢園也有一定的聯繫,寄暢園的園林景觀以山池為中心,將「二泉」引入其中,形成獨特的「二泉映月」景觀,在眾多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
《天下第二泉》於公元766年開鑿,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至宋代初年在原泉池下面開了一方大池,明代著名雕刻家在泉池壁上雕了一個魚鱗紋,形似龍非龍,故稱「石龍頭」,水龍頭上方的泉水經注入此池,終年不斷。
池上的泉水水質清澈,清澈清澈,清澈清澈,據傳說,唐代茶聖陸羽曾親自品嘗過這裡的泉水,並稱這裡的泉水為「天下第二泉」,所以惠山泉又稱「陸子泉」,乾隆以後也曾嘗過這裡的泉水,並將其封為「天下第二泉」,可見惠山泉是真正的「天下第二泉」,宋徽宗年間,惠山泉水還一度成為宮廷貢品。
池塘後邊可以看見一個亭子,亭子內牆上刻著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俯親手為惠山泉題寫的「天下第二泉」五大字,至今保存完好。
世界上不僅有第二泉清澈甘美,也孕育出了阿炳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它以惠山泉為素材,節奏明快,曲調清澈,動人心弦,聽後讓人不禁深思。現在,在天下第二泉池旁也有二胡演奏,來此遊玩不妨駐足聆聽片刻。
說到泉,不得不提的就是茶水,與「天下第二泉」相隔的一處好地方就是品茶的地方,白色牆壁上鋪著爬山虎的灰瓦,中間開著一扇月洞門,透過月洞門可以看到對面院落裡火紅的楓葉,整個景觀看起來也是極具古典風韻的。
到那時,院落裡已坐了不少來喝茶的人,有常客,也有遠道而來的遠道而來的遊客。院子裡的紅楓樹特別引人注目,今年許多地方的楓葉都不如往年美麗,但這棵楓樹似乎與往常不同,此時已滿樹紅了,茶几上擺著一張紅紙,一看就是景物。
找到一個空閒的座位坐下,點一杯上好的碧螺春,服務員很快就把茶水端過來,提著一個熱水瓶,說實話,這麼長時間沒這麼清閒了。一陣風聲,凋零的楓葉慢慢落下,落在杯邊,火紅的楓葉,與茶水完全不一樣的色調,卻又如此和諧。
以前也有不少地方領略過楓葉,但大多是在山林之間,沒想到白牆灰瓦掩映在楓葉間的畫面竟如此美麗,這是一種古典的美,充滿了意境,尤其是坐在這裡還能看到對面院落裡的「天下第二泉」,惠山的美景似乎在這裡都能盡收眼底。
無怪乎許多文人墨客及當時的帝王都會流連忘返,如果這裡只有泉而無景,或許也不會被譽為「天下第二泉」吧,二者應該是相得益彰、相得益彰的,當然,這裡泉的甘美也不可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