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可可西裡:藏羚羊今年遷徙結束,母羊為保護小羊以身飼狼

2020-12-17 慢新聞
達才餵養小藏羚羊

天剛剛亮,達才和同事洛松就開始燒開水。索南達傑保護站海拔4479米,水燒到約86度就開了,燒開之後,先把編好號的7隻奶瓶逐一消毒,再把超市買的牛奶倒進奶瓶中,接下來就開始給7隻收養的小藏羚羊餵奶。

三江源全國媒體大型採訪最後一站,8月底來到可可西裡索南達傑保護站。記者從保護站獲悉,在可可西裡集中產仔的藏羚羊於8月底結束回遷,絕大部分已陸續返至原棲息地。

救助

被救助的小羊

在索南達傑保護站背後,有好幾片被鐵絲網圍起來的草場,7隻小藏羚羊就養在其中一片草場上,這是他們在7、8月份救助的,有的是跟母羊走失,有的是母羊意外死去的孤兒。達才和洛松提著奶瓶還沒走到圍欄邊,小羊們就「咩咩」叫著圍過來,仿佛看到了母羊。奶瓶從1號到8號,缺了3號。3號羊從卓乃湖送回來時就身體虛弱,發熱嘔吐,儘管隊員們悉心照料,還是沒能救過來。「不想說了,我們都挺傷心的。」洛松說。

每隻藏羚羊脖子下都吊著一個號牌,吃對應編號的奶瓶。由於羊的大小不一樣,奶量也相應有區別。羊吃奶跟小孩子吃奶沒什麼兩樣,不過他們比人的求生欲望更強,300毫升的奶,「咕咕咕」20來秒鐘就吃完了。吃完後又去搶達才手中的其他奶瓶,「要控制量,不能讓它們吃飽,必須讓它們去吃草。」達才說,純牛奶是不行的,還得兌水,往裡面加些葡萄糖,才適應小羊的腸胃。這樣的餵奶每天要做三次。

達才在索站已經工作了八年,八年中救治了300多隻藏羚羊,早就有了餵養經驗。

記者在一旁隔著鐵絲網拍照,達才一再叮囑:「千萬不要接觸到它們。」不到十分鐘餵完奶,隊員們就催促記者趕緊離開,「不能讓它們跟人類有太多接觸,要是形成習慣,以後它們在野外看到人不怕不跑,那太危險了。」

吃完奶的藏羚羊,就要訓練它們的奔跑。達才在前面跑,小羊們在後面追,索站海拔近4500米,一般人在這個高度快走兩步都喘得不行,但隊員們必須帶著小羊奔跑,哪怕這是件對身體很危險的事。

半歲之後,小藏羚羊就要開始慢慢斷奶,工作人員就會把草場圍起來讓它們自己吃草,自己奔跑,工作人員不再出現在它們面前,只通過攝像頭監控。到明年4月份,就會打開圍欄,讓它們走出去,最終它們會融入周圍的藏羚羊群體。達才告訴記者,這麼多年,還沒發現救助的藏羚羊無法融入新種群的現象。

遷徙

車隊被攔住,讓藏羚羊通過公路

關於藏羚羊的遷徙,大概是高原動物中最神秘的現象,至今未能明確其遷徙動因。中國的藏羚羊有四大棲息地,青海可可西裡、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都在可可西裡周圍。

每年五六月份開始,各地的雌性藏羚羊就向可可西裡的卓乃湖、太陽湖、烏蘭烏拉湖遷徙,行程從幾百公裡到上千公裡,神奇的是,它們都帶著雌性小羊,以讓它們認路,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到這幾個湖邊產下小羊後,又從8月份開始帶著小羊們返回各自棲息地,千百年來,路線固定。於是,每年五六月藏羚羊遷徙過程中,就出現非常感人的一幕:三江源的牧民和志願者們,在藏羚羊遷徙的路途沿線,每隔一兩公裡就有一個人自願去站崗,直到把藏羚羊護送通過青藏公路,進入可可西裡無人區。另外記者還注意到,青藏鐵路在可可西裡段,全部採用橋墩式路基,以便讓藏羚羊從下面通過。

保護站工作人員在巡邏

母藏羚羊產下小羊後,如何把它們安全帶回家,這是一個生死博弈物競天擇的過程,從羊群聚集到湖邊開始,尾隨而來的豺狼、棕熊、鷹隼、豹等動物就開始獵食藏羚羊。千百年的進化,讓小藏羚羊們從出生幾分鐘後,就具有了奔跑的能力。達才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一隻母藏羚羊帶著小羊返程,小羊的奔跑能力還很弱。這時,一隻狼盯上了它們。在經過幾次偷襲之後,母藏羚羊知道在劫難逃,在下一次狼襲擊時,它沒有再全力奔跑,而是跑一段,就停下來看看狼,直到把狼引到一個山坡上,最終母藏羚羊被吃掉,而它的幼仔被救回了保護站。達才承認,當看到其他動物襲擊藏羚羊的時候,在能救的情況下,他們也會違背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去儘量救助。

當然,參與捕殺的還有人類。在上世紀90年代盜獵猖獗的時期,盜獵分子大都是在藏羚羊產子期間出擊。可可西裡保護區抓捕的最大一起盜獵案件中,犯罪分子一次獵殺了上千隻藏羚羊。因此在藏羚羊產子期間,卓乃湖設立了臨時保護站,而其他地方則採用巡護的方式加強反盜獵。人為加強保護,讓藏羚羊幼仔的成活率有所提升,目前在50%左右。

奶爸

給小羊餵奶

達才和洛松都是餵養小藏羚羊的奶爸,他們餵大了幾百隻小動物,養育小動物的時間比養育自己孩子的時間多得多。

達才的家之前在曲麻河鄉,後來搬到了格爾木的職工宿舍,但這兩個地方離索南達傑保護站都有兩三百公裡,回趟家並不容易。兒子到索站來玩過,知道爸爸是救助藏羚羊的,他會跟同學炫耀,把自己的爸爸形容成一個蓋世英雄。「我把我自己的生命放在了這些羊身上,連我家孩子都沒有照顧,每年把它們養到這麼大健健康康地回到大自然時,特別感慨,那種感覺,沒法形容。」他做了一個抱羊的動作,來形容羊的大小,眼睛有些泛紅。

在餵食過程中記者看到,小藏羚羊特別粘人,甚至會用鼻子去觸碰達才,但達才迅速避開,避免與小羊們建立感情,以免影響它們的野性。在將它們放歸自然時,也不會在它們身上做任何記號或佩戴追蹤設備,以免影響它們融入種群。不過,還是有曾經救助過的藏羚羊重新來到索站。2003年的冬季,有一隻公藏羚羊在冰天雪地中找不到吃的,就來到索站求助。「那肯定是我們救助過的,因為一般的羊是不會主動靠近人類的,既然它來了,說明它有這裡的記憶。」

小羊吃奶

救助是一件投入感情的事,但也容易被傷害感情。比如今年有一隻小羊死去,大家都避免談到這個話題。2014年春天,有遊客給索站打電話,報告一隻成年母藏羚羊被車撞傷了,達才他們趕緊過去,發現藏羚羊前肢只剩一點點骨頭連接著。他們把褥子鋪在皮卡貨廂裡,把母羊抱上車,回來後盡力救治,但三天後還是去世了。這樣的情感傷害,猶如烙在他們手背上的疤痕,讓他們時時觸及。

一輛大貨車在索站門前的青藏公路上疾馳而過,達才衝貨車背影大吼一聲:「開這麼快做什麼!撞到羊怎麼辦!」他在接受慢新聞記者採訪時不止一次提到,青藏公路上的很多司機開得太快了,根本無視警示路牌,撞死撞傷藏羚羊的情況,有報案的每年都有十幾起。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廖平 圖文

相關焦點

  • 可可西裡:巡山隊員為藏羚羊遷徙提供保護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記者王金金)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在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區域產仔,目前開始陸續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可可西裡藏羚羊進入回遷季,巡山隊員們正為藏羚羊遷徙日夜提供保護。  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紛紛到被稱為藏羚羊「大產房」的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  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裡,是世界自然遺產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為保護這些珍稀野生動物,國家有關部門在可可西裡設置了不凍泉、索南達傑、沱沱河、五道梁、卓乃湖等保護站,一批巡山隊員常年在這裡巡護。
  • 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幼兒園」
    嚴冬季節的可可西裡滴水成冰。上午九點,在索南達傑保護站駐站的巡山隊員趙新錄、鄧海平、達才,帶著奶瓶和奶壺,來到保護站後面的一片草地。「可可西裡戶外太冷,手很容易粘在鐵鎖上。」趙新錄用嘴試了試溫度,趕緊把奶瓶餵到了小羊嘴裡:「這8隻小羊是今年從卓乃湖救回來的,只有5個月大,不能喝涼奶,會拉肚子。」每年遷徙產仔季,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的母藏羚羊會來到可可西裡卓乃湖集中產仔,然後再帶著羊寶寶回家。
  • 可可西裡有個「藏羚羊幼兒園」
    青海可可西裡有個藏羚羊「幼兒園」每年,可可西裡巡山隊員都會救助產仔季被落下的藏羚羊幼仔今年7月可可西裡巡山隊員救助了11隻藏羚羊幼仔如今,它們已經五個月大了……視頻來源:新華視點微博上午九點,在索南達傑保護站駐站的巡山隊員趙新錄、鄧海平、達才,帶著奶瓶和奶壺,來到保護站後面的一片草地。「可可西裡戶外太冷,手很容易粘在鐵鎖上。」鄧海平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圍欄的門鎖。「奶爸」來了,遠處8隻小藏羚羊迅速跑到巡山隊員身旁,用頭蹭他們的褲腿、咬衣角,簇擁著向草地的低洼處移動。
  • 可可西裡迎來藏羚羊遷徙產仔季
    本文轉自【新華網】;  5月16日,幾隻藏羚羊嘗試通過一座大橋,前往可可西裡地區。 可可西裡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的監測顯示,4月30日開始,藏羚羊陸續穿越青藏鐵路五北大橋和青藏公路,向可可西裡腹地遷徙,這標誌著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產仔季全面開始。
  • 可可西裡有個藏羚羊幼兒園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有一群「奶爸」,在他們的悉心照顧下,今年被救護的8隻藏羚羊「小朋友」快樂成長。索南達傑保護站站長趙新錄說道,「當時,在卓乃湖產羔的藏羚羊約有3萬多隻,產崽過回遷過程中因為躲避天敵,部分體質較弱的藏羚羊幼仔會與羊群失散。」據了解,位於可可西裡腹地的卓乃湖被譽為藏羚羊「大產房」,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會到卓乃湖區域產仔,其往返遷徙行程可達上千公裡。
  • 可可西裡的「高原精靈」——藏羚羊
    可可西裡地勢高亢,氣候惡劣,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不適宜人類生存,千百年來一直被稱為「生命禁區」。可即便如此,在清晨或日落,仍然可以看到一群群結伴覓食的「高原精靈」——藏羚羊。為了讚揚其能在嚴酷環境生存的頑強生命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中的福娃迎迎便以藏羚羊為藍本,表示挑戰極限的精神,更以「羊」字諧音意喻「喜氣洋洋」。
  • 可可西裡藏羚羊遷徙,見證生命未知之謎,但:可可西裡不歡迎你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站長趙新錄說:「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是目前藏羚羊遷徙產仔的主要通道,4月30日至今幾乎每天都有藏羚羊穿越這些區域,截至5月7日,從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穿越的藏羚羊達590隻。」
  • 直擊藏羚羊產仔:嗜睡的小羊 夢中成了烏鴉的美餐
    坐在野保員皮卡車的車廂裡,記者有幸慢慢靠近了一隻熟睡的小羚羊。沒有防備,沒有警覺。在暖融融的陽光下,躺在遠離羊群百米遠的一處草地上,小羊安然入睡。人類已不再是藏羚羊的威脅。「等這裡的母羊全部產完仔,會有數千隻小羊活下來。」塔爾青說,「再過數日,遷徙而來的和就地產仔的羚羊總數會超過上萬隻。」
  • 藏羚羊:可可西裡之"子"
    天藍得水洗一般,濃密的雲團團簇簇,緊貼著高原的青色,把天與地融為一體⋯⋯這也許是對可可西裡最準確的描述。只要說到可可西裡,人們就會聯想到藏羚羊。抑或只要一提起藏羚羊,人們就會想到可可西裡。可可西裡和藏羚羊如一對父子,相攜相擁,引領著人們走進一塊連接著大地和天空的神秘之地。
  • 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裡藏羚羊迎來「戀愛季」
    圖為趙新錄給小藏羚羊餵奶。格爾木市融媒體中心供圖中新網西寧12月9日電 (馬曉梅 孫睿)深冬時節,在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迎來藏羚羊「戀愛季」。每年進入5月,都會有來自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可可西裡保護區內的數萬隻藏羚羊前往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產仔,8月母藏羚羊帶著年幼的小藏羚羊回遷,各自返回棲息地。
  • 可可西裡藏羚羊回遷數量穩步增長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隨著三江源生態整體趨好,近年來可可西裡地區藏羚羊回遷數量穩步增長,從側面展示了該物種種群的健康恢復態勢。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
  • 藏羚羊為什麼要長距離遷徙
    藏羚羊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每到六七月份便會從四面八方往固定地點大規模的遷徙,之後又原路返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藏羚羊的遷徙地點一般都在卓乃湖、可可西裡湖和太陽湖一帶,可是對於它們的遷徙路線以及方式人們一無所知,還有不理解藏羚羊為什麼要長途跋涉進行遷徙?我們為大家揭秘藏羚羊遷徙之謎吧。
  • 藏羚羊的另類遷徙路—新聞—科學網
    儘管那次考察匆匆結束,但夏勒也正式立下了與藏羚羊的「約定」——他要揭開藏羚羊隱秘的生活方式。 每年的5月底6月初,浩浩蕩蕩的藏羚羊隊伍便會開始它們的遷徙之行。它們翻過高山,蹚過冰河,直至那個不為人知的地方。 和其他的有蹄類大遷徙不同,藏羚羊的遷徙隊伍幾乎都是雌性,它們的目的是去到一個秘密地點產仔。
  • 卓乃湖,令人感慨的藏羚羊大遷徙一些事
    由於必然的原因,我們不能跋山涉水去卓乃湖親眼目睹藏羚羊集中產羔的盛況,那麼當風塵僕僕來到地處格爾木市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管理處,來到更遠的可可西裡索南達傑保護站,採訪了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扎西,觀看了他手機裡記錄的萬隻藏羚羊集群遷徙的震撼場景,以及跟隨而至的狼群等天敵的貪婪模樣,就和電視裡看到的非洲大草原上大群角馬遷徙覓食,獅群虎視眈眈隨時捕獵的景象差不多,心裡不由對正處關鍵時刻的藏羚羊多了許多關切和擔憂
  • 可可西裡破獲一武裝盜獵藏羚羊案 當場抓獲6嫌犯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據新華網報導,可可西裡主力巡山隊7日晚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區交界處的可可西裡腹地破獲一起武裝盜獵藏羚羊案,當場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繳獲藏羚羊皮84張、小口徑步槍1支、雙筒獵槍1支、子彈800發、吉普車3輛及其他盜獵工具。這是記者今日凌晨2時從巡山歸來的可可西裡主力巡山隊那裡獲悉的。
  • 藏羚羊開啟一年一度大規模遷徙
    新華社西寧5月9日電(記者王金金)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日前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向可可西裡腹地進發,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產仔季拉開序幕。監測顯示,4月30日,首批待產雌性藏羚羊通過可可西裡野生動物通道前往產仔地,其中有43隻藏羚羊穿過青藏公路,開始時間與去年相比提前了大約一周。
  • 揭秘藏羚羊大遷徙
    藏羚羊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海拔3700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地區(包括青海、西藏和新疆),猶如「高原精靈」。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藏羚羊每年夏季都會長途跋涉、一路向北遷徙到特定地方,約十幾天之後原路返回。那麼,這是為何而去,特別是在如此高寒之地,它們怎樣繁衍生息?
  • 可可西裡的鐵血"奶爸"們:藏羚羊由1萬頭上升到6萬頭
    一隻母藏羚羊撒蹄疾跑,它一邊唧唧叫著一邊回頭張望。後面緊追的吉普車發出貪婪的咆哮……相反方向的巖穴裡,一隻嗷嗷待哺的小羊仔豎耳聽著遠方的槍聲,它不知道,媽媽為了保護自己剛剛被射殺——索南達傑管護員達才給我講的這個故事,多年來也折磨著他自己:當時為啥沒能阻止住那幫盜獵賊啊。
  • 身後和遠方都是家園——2020藏羚羊大遷徙現場報導之四
    今年,日報全媒體記者再次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持續關注、報導藏羚羊歷經艱辛,前往天然大「產房」卓乃湖、可可西裡湖和太陽湖,繼續一代又一代生靈繁衍的生命之旅;持續報導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們,把野生動物當作自己的親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的守護之旅。敬請關注。向卓乃湖行進。
  • 可可西裡迎來大規模回遷季,生命與信仰聖地
    ,都能看到大規模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待到羊羔出生之後,母藏羚羊便會帶著小羊一起按照原路返回。青藏鐵路五北大橋和青藏公路,向可可西裡腹地遷徙,這標誌著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產仔季全面開始。近日,據五道梁保護站附近的監控畫面顯示,7月25日大約40頭藏羚羊帶領幼仔陸續通過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這證明藏羚羊開始進入大規模回遷季,預計9月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