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是漢人,為什麼能躋身遼國頂級貴族圈?韓家在遼國有多牛?

2020-12-13 騰訊網

近日,古裝電視劇《燕雲臺》熱播讓許多觀眾對遼國和契丹族的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與大家聊聊身為漢人的韓德讓為什麼能躋身於遼國頂級貴族圈,與那些王公宗室子弟平起平坐。

韓德讓在遼國是位「官三代」,因此要說到韓家的輝煌史,自然要先從他的祖父韓知古開始說起。

韓知古是薊州玉田(今河北唐山)人。早年耶律阿保機率軍攻克薊州後俘虜了大批漢人,這些漢人被帶回契丹(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大遼」)分賞給契丹貴族。時年只有6歲的韓知古就這樣被分配到述律平家族成為家奴。後來述律平嫁給耶律阿保機,韓知古作為陪嫁奴隸隨述律平來到耶律阿保機家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淪落為家奴,這輩子基本就很難擺脫被奴役的命運了,可是韓知古卻成了一個例外。他聰明好學,又善於揣摩人心。雖然他的身份只是家奴,但卻深得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的信任。在耶律阿保機夫婦的支持下,韓知古得以深入了解中原王朝的文化禮儀、規章制度。

後來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作為阿保機心腹的韓知古被任命為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遼國最早的典章制度便都是出自於韓知古之手。耶律阿保機為表彰韓知古的貢獻,加封他為「推忠契運宣力功臣」,這是遼國開國功臣才能享有的殊榮。晚年韓知古因徵渤海國有功,晉升為中書令(相當於現在的正國級幹部)。

韓知古的兒子韓匡嗣並沒有他老爹那麼牛,不過作為「官二代」,他的人生道路顯然比他老爹好走很多。韓匡嗣從小就喜歡醫術,經過長期潛心鑽研總算學有所成。韓知古與宮裡關係密切,所以韓匡嗣年輕時能像其他契丹貴族子弟那樣在宮中值侍。又因為他精通醫術,所以經常有機會接觸到皇后述律平,史書稱「皇后視之猶子」(皇后待他像對自己兒子一樣)。

韓匡嗣先後擔任過始平軍節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等重要職務,封燕王。自古以來,除了皇親國戚外,能獲得王爵封號的臣子少之又少。韓匡嗣身為漢人,卻能在遼國封王,足見韓家當時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韓匡嗣在遼穆宗(即《燕雲臺》中那個天天酩酊大醉的皇帝)執政時期還曾參與過耶律喜隱謀反案,但卻得到了赦免。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韓家在遼國的根基必然已非常深厚了。

韓匡嗣有五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韓德讓。與《燕雲臺》中的「韓德讓」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韓德讓在年輕時期是個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而真正改變他一生的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爭。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御駕親徵,打算一舉收復中原故土「燕雲十六州」。當時韓德讓正替他老爹守衛南京(今北京),結果卻正好趕上了宋朝大軍圍城。

正所謂是「時勢造英雄」,原本大家眼裡吊兒郎當的韓衙內卻在這次戰役中表現異常突出。在數十萬宋軍的瘋狂圍攻下,韓德讓憑手頭一點微弱的兵力嚴防死守,硬是扛到了遼國援軍趕來。最終宋遼兩軍在幽州城附近的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決戰。關鍵時刻,宋太宗指揮出現重大失誤。結果人數佔絕對優勢的宋軍反而被遼軍打敗。韓德讓憑此戰一舉成名,韓家也因此更加顯赫。

蕭太后(《燕雲臺》中的蕭燕燕)攝政時期,韓德讓身兼南北兩院樞密使等職務,包攬了遼國軍政大權,其權勢在遼國歷史上真正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

經過三代人的努力,韓家在遼國成為了僅次於皇族耶律氏、後族蕭氏的大家族,終遼之世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遼史》

相關焦點

  • 韓德讓:在遼國被封為王的漢人,跟蕭燕燕關係密切,打敗強大宋軍
    一個漢人能夠得到皇帝皇后的寵幸,最終被封為王爵,賜予他契丹國姓。就連著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都得視他為父親,遼景宗耶律賢雖然也是中興之主,早年經歷父親被殺的心理陰影。因此體弱多病,在位時間不久便去世。這就給了蕭燕燕和韓德讓的機會,野史記載他們二人之間從小便是情侶關係。實際斷然不是如此,電視劇多多少少都有虛構美化的成分在這裡。
  • 為何說遼國蕭太后殘忍又專情?殺死親姐姐,下嫁權臣韓德讓
    遼景宗耶律賢蕭燕燕治理國家的確很有一套,她仿照宋朝的治理方法,重用漢人發展文化、勸課農桑讓老百姓學習種地,避免了遊牧民族不會種地,在災害來臨時缺糧的情況發生、裁撤在軍中指手畫腳吃空餉的人韓德讓之所以為蕭燕燕做這麼多,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確實有感情。韓德讓是秦王韓匡嗣之子,韓匡嗣和蕭思溫是好朋友,當年韓家向溫家求娶過蕭燕燕,並定下了婚約。只是因為遼景宗看上了蕭燕燕,韓德讓才不得不忍痛割愛,娶妻李氏,從此兩人再無關係。
  • 遼國「攝政王」:你只知他的緋聞,卻不知他有多牛
    漢、契混血的「官三代」高梁河戰後,守城大功臣韓德讓得到了封賞,擢升為遼興軍節度使。乾亨四年(982年),韓德讓再獲升遷為南院樞密使(相當於遼國境內管理漢人的最高長官),成為遼國漢臣中權勢最盛者。一名漢臣為何能在契丹人云集的遼國朝廷嶄露頭角,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呢?這還得從他的身世講起。
  • 漢人韓德威,遼國金吾衛將軍,狼牙滅北宋楊繼業,叛臣還是謀將?
    比起權傾朝野,蕭太后信任的初戀情人、大丞相韓德讓,他的五弟韓德威就更像是身負才華從基層做起的優秀青年。沒有四哥與蕭太后年輕時刻骨銘心的愛情羈絆;沒有遼聖宗待之如親爹信任!韓家的這一位錚錚兒郎,軍事才能卓著,謀略無雙,靠著戰場俘獲北宋名將楊業,大敗宋軍,威震北宋與遼國!
  • 祖籍唐山韓德讓逼死正妻,為蕭太后所愛;攝政遼國,才能還是美色
    韓家自此在遼國站穩了腳跟。石敬瑭獻幽雲十六州給遼國,至此唐山大部分都歸遼國統治。韓德讓的才能劇中,被封燕王的韓匡嗣正是韓知古的兒子,經過韓家2代十幾人為官,韓家此時根深葉茂的貴族了。韓家在遼國籌謀幾代,豈可輕易放棄,韓家實際上已成為幽雲十六州的實際掌權者。韓德讓不驕不躁,兵法戰策嫻熟,又是為自己家族而戰,馬力全開,曹彬等人大敗。統和22年,韓德讓又隨蕭太后對北宋用兵。
  • 從「金瓜斃虎」案,看韓德讓的冷酷與囂張,蕭燕燕的心機與城府
    韓德讓的出身與耶律虎古正好相反。韓德讓人祖父韓知古是漢人,6歲時被耶律阿保機的舅兄俘虜為奴,可是由於韓知古有謀略、有膽識,人又乖巧機靈,居然由底層奴隸一躍而躋身大遼國官場,並成為鎮守一方的節度使。這是現實版的從奴隸到將軍,勵志典型。
  • 大宋正和遼國激戰之時,為何遼國的蕭太后會極其愛慕一位漢臣?
    而在楊家將時代,遼國也出現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與佘太君相差無幾,那就是遼國的蕭太后。出徵時蕭太后一隻手牽著兒子,一隻手挽著自己的情人,而且這個情人還是一個漢人。這一幕景象讓很多人生出了八卦之心,這個漢人到底是誰?為什麼此時遼國和宋朝處於敵對的時候,蕭太后還如此鍾情一位漢人?
  • 蕭燕燕和韓德讓是青梅竹馬,他們為什麼會分開,為何後來又在一起
    蕭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妻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的母親,可是她本來可以是韓德讓的妻子,不必做母儀天下的皇后,承受萬人之上的孤獨。韓德讓是秦王韓匡嗣的兒子,蕭燕燕和韓德讓是青梅竹馬,韓家曾經向蕭家提出過求娶蕭燕燕的事情,而且兩個人都定下了婚約。
  • 遼國太后改嫁的臣子竟是她初戀情人!後來把持朝政四十年,政績堪比...
    她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之嬌女,老爹是遼國「四朝老臣」、北府宰相蕭思溫,老媽是耶律呂不古是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女,被封為燕國大長公主。 後來,蕭思溫擁立遼景宗耶律賢繼承大遼皇位,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耶律賢,耶律賢便投桃報李,將蕭綽封為貴妃,然後升為皇后。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於遼景宗體弱多病,有時還無法上朝,蕭綽便趁機插手朝政。
  • 遼國蕭太后有何魅力?毒殺了情夫的妻子,情夫還忠心為她打天下?
    一方面,皇族諸王宗室有近百人都擁兵掌權,尾大不掉,對皇位虎視眈眈。另一方面是外患,位於遼國南方的北宋王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時刻想著收復幽雲十六州,所以遼國的南境一直受到宋朝的軍事威脅。而面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蕭太后卻有些勢單力孤,因為她沒有兄弟,所以沒有外戚力量可以藉助。這時,她能依靠的,只有一個叫做韓德讓的漢人。那麼這個漢人韓德讓又是誰呢?
  • 《燕雲臺》中女主原形是遼國蕭大後
    這句話是蕭太后在遼國景宗去世後對韓德讓說的話。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到從前,大名鼎鼎的蕭太后與韓德讓確實有一腿,經年舊事才會重提,被寫進史書。從近期熱播的燕雲臺可以看出,蕭燕燕出生遼國王族名門,是大臣蕭思溫的女兒,深得其父親賞識。
  • 《燕雲臺》中的「攝政王」:你只知他的緋聞,卻不知他有多牛
    漢、契混血的「官三代」 高梁河戰後,守城大功臣韓德讓得到了封賞,擢升為遼興軍節度使。 乾亨四年(982年),韓德讓再獲升遷為南院樞密使(相當於遼國境內管理漢人的最高長官),成為遼國漢臣中權勢最盛者。 一名漢臣為何能在契丹人云集的遼國朝廷嶄露頭角,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呢?這還得從他的身世講起。
  • 韓德讓:一個漢人何以在大遼王朝這麼生猛?看他的背景和戰力!
    遼聖宗親自為韓德讓舉行國葬,將他安葬在先他一年多去世的蕭太后的陵墓邊。韓德讓是漢人,出身於薊州玉田韓氏家族。這樣一個漢人,在大遼王朝牛叉到了什麼程度呢?作為中原王朝的正統觀念,咱們總認為華夷有別,華尊夷賤,其實對於人家契丹人來說,沒有那麼多種族觀念,為我所用就好了。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如遼、金、元等,都有這個特點,漢人在這些朝廷中也都能得到重用。阿保機還讓韓知古主持管理漢人的機構漢兒司,並負責宮廷禮儀。韓知古後來成為中書令,遼王朝最有勢力的漢氏家族就此開啟。
  • 《燕雲臺》蕭燕燕邂逅韓德讓,並非金風玉露一相逢,卻是舊時相識
    其實蕭燕燕與韓德讓相差12歲,二人之間"卻是舊時相識"。不存在邂逅,因為,兩人早就認識。 一、韓家改命 韓德讓是漢人,其爺爺韓知古六歲時在薊州被南下的契丹人擄掠,成為述律平皇后之兄欲穩的奴僕,皇后出嫁時,成為陪嫁的人員轉歸皇后所有。韓知古很好學,但其才能無從施展。
  • 鐵血紅顏蕭燕燕,16歲入宮為妃,輔佐丈夫兒子,為遼國操持一生!
    說起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姐妹花,從三國大小喬、南北朝獨孤氏姐妹,再到契丹蕭家三姐妹,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即將上線播出的《燕雲臺》就講述了蕭家三姐妹的故事,以契丹蕭太后的成長史為主。雖是一部歷史改編劇,卻也能看到這個契丹女人的不平凡。那麼歷史上的蕭後燕燕,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值得一說呢?
  • 韓德讓為什麼幫遼人打漢人?請不要用現代的認知去衡量古代的問題
    一位讀者在某篇文章後給我留言:韓德讓既然是漢人,還在大遼當漢籍宮奴,為什麼不願意回到自己民族做個正常人?卻幫著大遼殺那麼多漢人,還那麼愛蕭太后?真讓人想不通。看完留言,我不由長嘆,又是以現代種族主義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種族問題,猴格很認真地提醒,請不要用現代人的認知,去衡量古代的問題!
  • 遼國統治者用什麼手段讓數十萬漢人在契丹生活而不復思歸?
    《遼史》中有這樣一句話「漢人安之,不復思歸」。意思是漢人在遼國統治的契丹地區安家,幾乎沒有人想回到中原。既然宋、遼之間矛盾如此尖銳,為什麼數十萬漢人在遼地生活有不復思歸的現象呢? 這要從遼國的國家政策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等方面來分析。 遼國在成功推行部族制和州縣制以後,建立起對各地有效統治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理順統治秩序,在對其他被徵服地區的各族,實行了改編,分別編入契丹的八部管轄,稱為「新八部」,統歸北、南相府管轄。
  • 遼國太后改嫁的臣子竟是她初戀情人!後來把持朝政四十年,政績堪比...
    她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之嬌女,老爹是遼國「四朝老臣」、北府宰相蕭思溫,老媽是耶律呂不古是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女,被封為燕國大長公主。 後來,蕭思溫擁立遼景宗耶律賢繼承大遼皇位,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耶律賢,耶律賢便投桃報李,將蕭綽封為貴妃,然後升為皇后。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於遼景宗體弱多病,有時還無法上朝,蕭綽便趁機插手朝政。
  • 中國皇帝之遼,為什麼遼國被女真滅了,還能滿血復活?
    宋朝沒能完成最終統一的主要障礙就是這個遼國。遼國是遊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權,可汗耶律阿保機在公元916年稱帝,國號契丹。 契丹對中原一直有野心,石敬塘給了他們機會,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中原其實已經向其敞開了大門。後來,契丹南下,滅了不聽話的兒皇帝後晉。改國號為遼,擺出了一副準備入主中原的架勢。
  • 揭秘:蕭遠山既然是軍官,為什麼遼國沒有出兵為他報仇?
    書中還寫道,蕭遠山曾是遼國蕭皇后屬珊大帳的親軍總教頭,並且很得蕭太后的賞識,受遼國太后信任,任屬珊軍總教頭。那麼蕭遠山在雁門關外被漢人伏擊,為什麼遼國不出兵為他報仇?首先,蕭遠山的官職「屬珊軍總教頭」是個什麼級別?據明代《宣府鎮志》載,天顯十一年(936),「契丹籍奉聖州(今河北涿鹿)兵為親軍」(原註:時契丹主選州郡精甲置諸爪牙為皮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