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合璧,可以連休8天!休假計劃安排好了嗎?
有一群人的假期計劃可能要擱淺了,因為他們節日期間只能休一天假......
另據外交部最新提醒,國慶中秋假期儘量避免非必要跨境旅行。
多所高校通知:中秋、國慶放假一天!
日前,多所高校發布國慶中秋放假安排。
河北師範大學9月2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10月1日(國慶節、中秋節、星期四)放假一天;國慶節部分假期時間調至寒假。
石家莊鐵道大學國慶節、中秋節放假時間為2020年10月1日(星期四),僅放假一天。10月2日、10月5日至8日按照正常工作日上班、上課。9月27日(星期日)、10月3日(星期六)、10月4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無教學任務的師生正常休息,國慶節、中秋節部分節假日調整至寒假。
9月6日,長春大學發布的《關於2020年秋季學期作息時間調整及國慶節、中秋節放假有關事宜的通知》顯示,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放假安排為:10月1日放假休息,10月2日至8日按照教學部門制定的教學計劃正常上班、上課,其他放假時間順延至秋季學期結束後的寒假,寒假放假時間相應增加。
湖北大學、湖北經濟學院也對假期安排作出調整,10月1日(周四)放假一天,期間的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課,周末安排休息,與此同時,寒假也有所提前或延長。
外交部提醒:國慶中秋假期儘量避免非必要跨境旅行
外交部領事司28日通過「領事直通車」微信公眾號提醒,當前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採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中國公民海外出行仍面臨較大健康和安全風險。
國慶中秋假期將至,外交部鄭重提醒,中國公民要密切關注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發布的安全提醒和海外疫情信息,充分評估當前國際旅行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滯留國外、隔離期長等嚴重風險,堅持「非必要,不旅行」原則,在國內的儘量避免出國旅行,在國外的儘量避免跨境流動。
確需出國的留學、經商、務工等人員,妥善安排個人行程,關愛自身健康安全,行前務必詳細了解目的國入境、中轉、疫情防控等政策,充分掌握疫情防控與健康知識,並提前做好相應準備。海外中國公民如遇緊急情況,可聯繫中國駐當地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86-10-12308;+86-10-59913991。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重點提示:假期可正常安排國內旅行
9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了《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旅行衛生重點提示》,其中明確指出,當前仍處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時期,儘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遊,可正常安排國內旅行,旅行期間要服從旅行目的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有關要求。
以下為重點風險提示:
1.2020年國慶中秋期間我國境內旅行需要重點注意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感染、食物中毒。
2.目前我國境內各地均為新冠肺炎疫情的低風險地區,可以正常旅行,旅行期間要服從旅行目的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有關要求。同時準備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溼巾、口罩等物品。旅遊期間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勤洗手,密閉和人群密集處佩戴口罩。
3.目前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採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出入境前後可能最長需28天的隔離觀察,會嚴重影響短期跨境旅遊的體驗。
4.節日期間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要注意預防諾如病毒、食物中毒。不吃未燒熟煮透的食物、未經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採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外出就餐時,注意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飯店或餐廳。
假期出遊如何防護?
目前我國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壓力仍然存在。同時,夏秋之交的季節特點,既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與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又存在登革熱、食源性疾病等疾病的威脅。因此,不管外出旅行、聚會還是居家休息,都要做到放假、防護兩不誤。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送上「防護指南」,為假期健康保駕護航!
1.出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項?
乘坐飛機、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時要全程佩戴口罩,並配合、遵守交通部門採取的各項防控措施和要求;儘量少觸碰公共物品,勤洗雙手,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劑保持手衛生。
2.去景點遊玩應如何做到科學防護?
提早了解景區限流、預約等資訊,準備好健康碼;儘量選擇線上購票、掃碼支付等非接觸購票和支付方式;遊玩時應勤洗手,不用髒手觸摸眼口鼻;隨身攜帶口罩,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和人員密集場所自覺佩戴;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3.若在旅行中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該如何處理?
如旅途過程中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應立即佩戴口罩並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及時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4.旅行歸來後,還需要注意什麼嗎?
保存好各類行程票據和電子消費記錄以備查詢、追溯;回家後做好個人健康監測,自主健康觀察時間為14天;期間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應及時至附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
5.參加聚餐聚會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牢記個人衛生,勤洗雙手;注意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大聲喧譁;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避免暴飲暴食,做到飲食有度;如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避免參加聚集性活動。
6.在餐廳用餐,需採取哪些防護措施?
選擇間距較大、通風較好的位置落座;二人以上合餐時應使用公筷公勺;建議採用非接觸式的電子化支付方式。
7.居家時多久需要開窗通風一次?
開窗通風是降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感染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溫度適宜或條件允許時可保持開窗通風,建議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以上;通風時可打開家中距離最遠的窗戶或門,讓流動的空氣穿過整個房間,確保室內外空氣充分流通和交換。
8.假期裡應注意哪些食品安全問題?
通過正規渠道採購食品,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食材;生熟要分開,接觸生鮮食材前後都要洗手;海鮮水產和肉蛋類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不食用野味;水果儘量削皮,蔬菜避免生吃。
9.旅行在外,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根據不同的致病因素可分為微生物、化學汙染物、動植物天然毒素等。節日期間,一些地區氣溫仍較高、溼度大,適宜微生物增殖,且旅途中人們的生活規律被打破,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易發生微生物食源性疾病。
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飯店或餐廳就餐;注意飲食衛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應及時就診。
10.假期全程宅在家裡,這樣總沒問題了吧?
居家休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要「靜動結合」。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裡,不妨利用難得的假期,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適當的運動量,出出汗,減掉小肚腩;假期中也要保持規律作息,牢記熬夜追劇傷身體,避免暴飲暴食,注意營養均衡。
(來源:工人日報、 新華網、東方網)
原標題:《最新提醒!國慶中秋假期這些地方別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