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總指揮,現有1名從中風險疫情地區到達車站的進站旅客體溫異常,請求啟動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12月11日,成都市客運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在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舉行。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全市客運線路正常運行,未接到停班停運的指令。同時,嚴格執行分區分級防控,要求旅客全程佩戴口罩。
情景1:旅客體溫異常,現場複查後轉診
演練以現場實地演練形式開展,設置了2個模擬情景。情景一為3名旅客到站,體溫監測發現其中1名旅客有發熱現象。
「全副武裝」的車站工作人員在旅客進站通道前進行健康碼查驗。3名旅客到達客運站,紅外線體溫檢測設備突然報警。體溫監控人員發現其中1人體溫為37.5℃,立即用額溫槍對她進行複查,結果仍為37.5℃。經詢問,3人近期均有疫情中風險地區旅居史。因此,3人被引導到距進站旅客通道1米開外,且通風的區域進行信息登記。
▲防疫人員登記旅客信息並測量體溫。
接到報告後,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程復昭下達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的指令。安全警戒組及成華區住建交局駐站民兵立即穿戴好防護服、口罩和手套,用警示帶對隔離區域進行管控,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或通過手機進行拍攝;應急處置組成員也穿戴好防護用品,將3名旅客引導至「發熱病人檢查室」,交由成華區衛健局駐站專業醫務人員進行體溫複查。消殺專業組人員立即對體溫異常旅客滯留區域進行消毒。
經3次複查,其中2名旅客體溫正常,按照衛健部門要求自行隔離觀察;另外1名旅客體溫仍然異常,需轉診進一步檢查。醫務人員立即向上級部門報告,請求救護車到場轉運。消殺專業組人員又對轉診人員經過的滯留區域進行消毒。
▲防疫人員登記旅客信息並測量體溫。
情景2:高風險地區班車抵達,設有專門檢疫點
情景二為車站接到通知,一輛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的班車即將抵達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車上載有7名旅客。
「報告總指揮,接成都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火車站支隊通知,從高風險地區駛往我站的客運班車將於15分鐘後到達,該車載客7人,請求啟動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在應急站臺專門設置了「中、高風險疫情地區轉乘人員車輛停靠檢疫點」。得到開展應急處置的指令後,安全警戒組及成華區住建交局民兵立即到達檢疫點進行現場秩序管控。應急處置組人員攜帶額溫槍、乘客信息登記表和執法記錄儀,成華區衛健局駐站醫務人員攜帶必要的檢查設備,共同到達檢疫點待命。
▲將站內體溫過高的旅客轉移至醫院。
車輛進站後,應急處置小組人員開啟執法記錄儀,引導車輛停放至檢疫點,詢問駕駛員載客人數。現場處置小組人員拿著《乘客信息登記表》,按照填寫的順序,依次呼叫旅客下車,逐一查驗健康碼、身份證號、抵達地居住地址等信息,並測量體溫。
通過信息核對、體溫檢測,班車旅客全部無異常情況。車站才允許班車進站落客。待旅客依次出站換乘後,車輛前往專用消毒停靠點,對車輛外部、行李艙和客艙全面消毒。
查驗人員完成高風險疫情地區到站車輛及乘客的處置程序後,互噴酒精消毒,更換防護用品。消殺專業組人員立即對車輛停靠和旅客滯留區域進行消毒。
▲車輛到達消毒場地。
專業醫務人員駐站,旅客全程戴口罩
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程復昭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該站作為高鐵綜合樞紐配套部分,目前開行了200多條客運班線,每日到發客流量達3萬餘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必須到位。他擔任車站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同時召集了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把疫情風險控制在站外、車下。
對於疫情防控,既注重專業性,對於異常體溫旅客,有專業醫務人員駐站複查;又兼顧人性化,為老年機或無手機旅客設置專門進站通道,由工作人員通過疫情身份追溯小程序進行行程追蹤。
▲將站內體溫過高的旅客轉移至檢查室。
在現場,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全市客運線路正常運行,未接到停班停運的指令。對於汽車客運站,要嚴格執行《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指南(第四版)》要求,嚴格落實通風消毒、司乘人員口罩防護「三個100%」基本措施。對於未佩戴口罩的旅客提供免費或有償購買口罩,提醒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的乘客應勸其不得乘坐客車,駕駛員未佩戴口罩不得出站發班運行;對所有進站旅客進行體溫檢測,一旦體溫檢測發現37.3℃以上疑似症狀旅客,要第一時間進行隔離。各客運企業和汽車客運站堅持用「四川省道路客運乘客信息登記系統」登記乘客信息,確保乘客行程可追溯。
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攝影記者 張直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