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著鄉民最質樸感情的山貨在綠皮車裡成了旅客競相追捧的「明星」,農副產品的信息展示板、勞務市場的用工信息以及沿線旅遊產品……本該安靜的車廂變成了熱鬧的集市,原本「不起眼」的「慢火車」變成了鄉親們喜愛的「富民車」。在中國一座座大山深處,無數百姓夢寐以求的小康,正被列車源源不斷地拉來;風笛悠悠,小康「奔跑」在綿延萬裡的鐵路線上。
與整潔、舒適的高鐵截然不同,公益「慢火車」載著百姓的柴米油鹽。《人民鐵道》12月5日報導,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公益性「慢火車」結合沿途地區經濟發展,推出了多項便民利民新舉措:12.5對「慢火車」更換為空調車體;乘務員組成的「親情隊伍」與沿線百姓培養起長期友誼;在車廂預留部分區域裝載貨物,滿足百姓農貿物流需求……穿行在山野林間的火車,用盡了「七十二變」本領,因地制宜,優勢盡顯,紛紛成為當地百姓致富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貝車」。而這只是鐵路部門落實扶貧舉措的縮影。
快慢無別,火車跑出扶貧致富路。「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膾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調》傳唱出了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讚嘆。2019年11月26日,日蘭高鐵日曲段開通運營,讓這塊承載著1100萬人民夢想的大地首次接入山東省內高鐵圈。一年來,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以老區高鐵為切入點,實現運輸扶貧、建設扶貧、定點扶貧和消費扶貧,撬動了當地4000億元投資和消費,創造了10萬個就業崗位。濟南局與文旅部門通力合作,打造「高鐵+旅遊」模式,活用老區紅色旅遊和非遺文化資源,助推脫貧攻堅。在這裡,高鐵+「慢火車」組合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隨著日蘭高鐵日曲段開通,依託「一帶一路」建設開行的中歐班列得到長足發展;而行駛在淄博至泰山的7053/7054次公益「慢火車」也提升了品質,山間悠悠慢行,將省會都市圈的旅客拉進魯中山區,與高鐵截然不同的慢節奏,讓分散的山區百姓嘗到了鐵路扶貧帶來的甜。
民族共榮,火車跑出扶貧圓夢路。「上班第一個月拿的工資,就超過全家的年收入。」在「人民鐵道」微信公眾號12月6日的信息中,新疆姑娘道出了心聲。作為南疆貧困地區的大學畢業生,阿娜爾古麗·奧斯曼被烏魯木齊局優先招入鐵路,工資收入成為了全家脫貧的重要經濟來源。而在京通線上,鐵路部門擘畫出蒙古風情線,用特色化的主題線路帶動沿線百姓邁入脫貧快車道,蒙漢雙語服務讓兩族人民心連心、情共情。鐵路部門把扶貧鏡頭聚焦到了各族人民身上,發揮運輸職能優勢,不僅帶動起沿線就業和經濟發展,還通過助學幫扶、優先招工等方式,卓有成效地解決了一批少數民族人民脫貧和圓夢的現實問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我們的豐厚遺產和發展優勢,各族人民血濃於水,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各族同胞始終秉承的美好願望,鐵路部門在助力各族打贏脫貧攻堅戰方面發揮著交通運輸「先行官」的巨大作用。
路網暢通,火車跑出扶貧強國路。當前,我國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正因如此,才有了各行各業在疫情暴發之際仍然頂住壓力,實現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經濟逆勢增長,實現貧困人口逐步擺脫貧困。縱觀世界風雲變幻,我國始終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而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隨著高鐵技術自主創新、中歐班列穩步開行,正越來越多的在拉動內需、增加就業、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素有「基建狂魔」之稱的中國鐵路,通過完善路網結構,將泱泱大地連接成有機整體,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從農特產品售賣到醫療物資轉運,從莘莘學子圓夢到高精尖人才引流,中國鐵路的不斷發展讓強國血液暢通。「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12月5日報導,格庫鐵路將於12月9日開通運營,這條大漠新動脈全線貫通,將對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產生深遠影響。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紮實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像這種把鐵路修進沙漠、把發展惠及百姓的重大舉措正是做好「六穩」、落實「六保」的強力體現,凝聚人民智慧和心血織密的國家鐵路網,正以符合民心的方式接入扶貧強國路。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貧困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邁向小康社會、一起過上好日子始終是黨中央在脫貧攻堅實踐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鐵路在當好交通運輸「先行官」的實踐中,以民心為根本,以民生為導向,不斷挖掘自身發展潛能,與多部門、各行業合力共為,催生出奔向小康的加速度,助力百姓走向扶貧致富路、圓夢路和強國路,綿延萬裡,慎終如始。(文/周聖博,圖/劉軍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