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報告造假案,判了

2021-01-20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混凝土報告造假一案終於塵埃落定,此前拒絕認罪的12名被告也被判了。

綜合香港《文匯報》等港媒報導,上述12人於上月20日被裁定串謀詐騙罪罪名成立,今天(11日)他們正式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判3個月至32個月不等,4人被判緩刑,2人須履行社會服務令。而早前已認罪的案中汙點證人,則被減刑至22個月。

法官李慶年直言,本案屬極為嚴重的串謀詐騙案,考慮各方因素後認為判刑合理,拒絕各人的上訴許可申請。法官稱,港珠澳大橋是近年連結三地的特大工程。眾被告行為持續兩年之久,嚴重打擊公眾對有關檢測及認證系統的信心,為補救及消除公眾疑慮,政府須耗費5800萬港元重新進行測試。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圖源:香港「東網」

2017年,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被發現混凝土壓力測試涉嫌造假。19名土木工程拓展署承包商前職員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涉嫌篡改報告結果,同被控一項串謀詐騙罪。其中7人早前認罪,其餘12人此前在受審中拒絕認罪。該案件於11月20日開審,經審訊後,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最終裁定12人罪名成立。

此前案中不認罪的被告包括前工地實驗員餘維德、李詠暉、薛家俊、陳銳鏗、姚宇峰、葉德傑、吳汶鴻和張嘉明,以及前實驗室助理員謝德禮、李志勤、陳志成和郭文輝,所有被告都是嘉科工程顧問有限公司(Jacobs China Limited)的前職員,年齡介乎23至59歲。

香港「東網」11日稱,法庭的量刑因素,包括被告犯案時段或造假文件的數量,亦考慮個別被告的背景。12名被告的職位只是技術員或助理,法庭認為他們非主動犯案,受上司壓力,加上工作繁忙及時間緊迫才犯事。

被判緩刑的被告謝德禮被證明在犯案時,獲醫生開的抗抑鬱藥物,顯示他當時的精神狀態不佳,犯案時受抑鬱病影響。謝雖涉19套造假文件,但法庭認為謝因勤力工作,替懶惰的同事辦事,才致造假文件數量較高。

其餘被判緩刑及社會服務令的被告,法庭考慮他們的造假方式只是更改實驗時間,沒有使用替代品做實驗,大大減少風險係數。其犯案時段亦僅1天,造假文件只有1至3套。

而前高級工地實驗室技術員麥培盛(65歲)和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吳啟堯(64歲)等7名被告,早前已分別承認串謀欺詐罪和使用假文件罪。麥培盛的刑期最長,被判32個月,其餘6人均被判23至21個月。被告吳啟堯為主管級,主導執行造假工程,指點員工造假,犯案情節嚴重,但他轉做汙點證人,給予法庭實際幫助,因此獲刑期扣減至22個月。

【延伸閱讀】

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全長55公裡。從2009年起動工建設,整體投資約1000億人民幣,由中央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使用壽命長達120年,計劃收費50年。

2017年,香港廉政公署收到土木工程拓展署轉達的貪汙投訴,而後展開調查。17年5月23日,廉署發布新聞稿,證實在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建設中,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一家承包商涉嫌貪汙,並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供虛假混凝土壓力測試報告。

港廉署新聞稿

2017年5月25日,港府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在記者會中回應,路政署在得悉事件後已就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完成初步的結構檢查,確認全部結構良好,未發現異常跡象,也未發現裂紋,餘下的工程可以繼續按原計劃和目標進行。

隨後,廉署對21名涉案人員進行拘捕調查,其中19人被起訴:1人被控一項製造虛假文件罪名,被判8個月;18人涉及一項串謀詐騙罪名,其中12人不認罪。

12名被告是嘉科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及助理,依次為謝德禮(36歲)、餘維德(29歲)、李詠暉(25歲)、薛家俊(25歲)、陳銳鏗(23歲)、姚宇峰(49歲)、葉德傑(28歲)、李志勤(24歲)、吳汶鴻(27歲)、張嘉明(29歲)、陳志成(59歲)和郭文輝(35歲)。

相關焦點

  • 香港特區政府回應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混凝土測試涉嫌造假事件
    香港特區政府回應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混凝土測試涉嫌造假事件 2017-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原標題:香港特區政府回應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混凝土測試涉嫌造假事件
  • 新聞背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記者郜婕 顏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今日正式通車。作為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港珠澳大橋香港段2011年底正式開工,2017年5月全線貫通,其建造過程中的不少施工技術經驗可為香港未來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借鑑。香港口岸坐落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海面總面積約150公頃的人工島上,其中口岸區面積約130公頃,為經港珠澳大橋進出香港的旅客及貨物提供出入境檢查服務。
  • 航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10月13日無人機拍攝)。 即將於10月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在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架起一條直接陸路的通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是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航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組圖)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是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人工島(10月13日無人機拍攝)。 即將於10月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在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架起一條直接陸路的通道。
  •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海底隧道破裂發生漏水事故 及時搶修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目前,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鋪裝路面,年底便具備了通車條件。 雖然內地方面的工程進度理想,但香港段仍有阻滯。據港媒10月16日報導,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相關工程又有意外:該段工程一條建設中的海底隧道發生管道壁破裂現象,導致大量泥水如「井噴」湧入。
  • [分享]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專題為您提供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東南沿海一些城市目前還主要靠渡輪來解決交通問題,一旦發展跨海橋梁工程,將會給這些地區帶來很大的便捷,同時能夠促進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跨海橋梁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 香港廉政公署拘捕21人:涉嫌港珠澳大橋質量報告造假
    於2009年開工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按計劃將於年底通車。然而據澎湃新聞5月23日報導,當日香港廉政公署發布新聞稿,證實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一家承判商(也稱承包商)涉嫌貪汙,並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供虛假混凝土(香港稱石屎)壓力測試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對21名涉案人員進行拘捕調查。
  • 香港老太逼停港珠澳大橋 致造價增加88億港元
    香港東湧一名60餘歲女子在2010年向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稱此前獲批准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兩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未評估在空氣品質指標中未提及的汙染物,要求推翻特區政府批出環境許可證的決定。■《香港老太逼停港珠澳大橋》追蹤香港66歲老太朱綺華認為,造價逾700億港元的港珠澳大橋沒有評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懸浮微粒的影響,因而不合理也不合法。於去年就大橋香港段環評報告申請司法覆核。18日,香港高院裁定香港環保署2009年完成的環保報告無效。大橋因此停工。
  •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混凝土完成復檢:共346處異常 無結構安全問題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開工建設,按計劃將於年底通車。而此前,這一工程香港段被曝出混凝土磚測試報告造假,引發各方關注。5月,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21名涉案人員,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對相關測試報告展開復檢。 據澎湃新聞網22日援引港媒報導,日前,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完成復檢最後一批涉事混凝土磚測試,結果又發現20個測試結果有異常情況,這讓異常個案總數增至346個。
  • [分享]港珠澳大橋合同管理資料下載
    專家報告 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部副總經理、總設計師劉曉東在2018第七屆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上作了題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實踐與體會》的報告。 港珠澳大橋大事記錄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首座涉及「一國兩制」三地的世界級跨海大橋,協調難度前所未有,大橋著陸點、橋型線位、口岸模式、融資安排等成為三方博弈的四大焦點。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意味著爭論了26載的大橋話題劃上句號。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段最後合龍,香港段出現故障再傳延期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就在港珠澳大橋主橋的海底隧道段展開最後階段的合龍工程時,香港接線觀景山隧道工程出現故障。香港《東方日報》4日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成為國家戰略,港府也表示要做龍頭及「超級聯繫人」,但作為兩大跨境基建的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卻好事多磨,加上「一地兩檢」懸而未決,「香港能否搭上大灣區的順風車,其實並不樂觀」。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已有9名工人死於意外。
  • 港珠澳大橋涉造假 呈交虛假石屎壓力測試報告
    遲遲未能建好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被曝質量報告造假和貪汙疑雲。兩天前,也就是5月21日,大公網就曾報導稱,有消息指香港廉政公署早前接獲舉報,指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使用不合格材料,懷疑承判商內部有人於物料化驗報告中造假,對不合規格的材料批出合格證明書,從中收取利益。
  • 高德地圖報告顯示:港珠澳大橋將助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升溫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高潔)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全國80多家交通管理部門發布了《2019元旦出行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於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對港珠澳大橋開通前後的周邊路網及道路通行情況進行了分析。
  • 港珠澳大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造價超過7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 香港連接線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是雙程三線行車道路,全長約12千米,連接主橋與香港口岸,包括約1.8千米陸上高架橋段、約7.6千米海上高架橋段、約1千米觀景山隧道和約1.6千米沿赤鱲角東岸地面道路。
  • 港珠澳大橋開通「滿月」了
    大巴車經過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附近。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月24日正式通車,在大橋開通滿月之際,交通運輸部表示,港珠澳大橋運行總體上實現了「安全、便利、有序、通暢」的預期目標。截至11月20日24時,港珠澳大橋客運量共約179萬人,平均每日約6.4萬人次,最高約10.3萬人次。
  • 港珠澳大橋開通 珠海至香港可節省2小時車程
    中國網12月28日訊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全國80多家交通管理部門共同發布了《2019元旦出行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預測了剛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在元旦小長假期間的通行情況。
  • 港珠澳大橋測試報告涉嫌造假 21名涉事人員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
    香港廉政公署昨天發布通告稱,廉政公署近日拘捕了一家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承判商的兩名高層人員及19名職員,懷疑他們涉嫌貪汙並向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呈交虛假水泥壓力測試報告。據了解,涉事人員涉嫌在用於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水泥樣本測試中造假。
  • 香港港珠澳大橋一日遊
    行程:三水—珠海港珠澳大橋—香港—港珠澳大橋—珠海—三水指定地點約定時間集合乘車前往港珠澳大橋口岸,乘坐港珠澳大橋直通巴前往香港口岸,過關後在專業領隊帶領下搭乘旅遊巴士前往香港市區,遊覽香火最旺的廟宇--黃大仙(約30分鐘)。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圖看懂港珠澳大橋
    vid=543077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建設到通車前後歷時十幾年的時間跨度,無數的技術創新,一個又一個的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造了奇蹟。
  • 遙遙無期完工日 港珠澳大橋深陷「拉布」泥潭
    聯通廣東珠海市和港澳、日前被英國媒體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內地段已接近完工,而工期一再延誤的香港段,至今還深陷香港立法會的「拉布(指反對派拖延議事)」泥潭之中。追加撥款遲遲不能到位,能否在2017年底完工也成了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