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風景如畫
那到底怎樣的風景才能稱的上是如畫呢?
也許浙江的這個宜居小城—臨海能告訴你答案
攝影/蔡石
▼是藍天白雲之下的山清水秀,自然美景,美不勝收
▼是秋天那片醉人紅衫林,美到詞窮
▼是雲霧繚繞,宛如仙境的清新自然
▼是灘涂之間支滿的網格,在海面留下一道長長的弧線
▼是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的普通工作者
▼是遊走在金色的田野,隨著稻香奔跑的暢快
▼在臨海,不自覺入畫的人們,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臨海,春夏秋冬,都能尋到最美的景
攝影/峰巖
臨海古長城—江南八達嶺
臨海的江南長城是明代戚繼光抗倭古戰場,據史載,北方長城的空心敵臺源自臨海長城(皆為戚繼光修建),故臨海長城與北方長城結下了不解之緣,又稱「江南八達嶺」。
雄關不獨北國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長城,仿佛只存在於大漠雄關的北國,殊不知在風景宜人的江南,竟也有如此雄奇俊秀之地。
臨海古城牆,除了禦敵的功能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如今這巍巍江南古城經歷了千餘年歷史不倒,依然聳立在東海之濱。
為防洪,把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圓弧形,其餘一方仍為方形,這在全國古城牆中,都十分罕見,目前所知尚屬孤例。
愛把東湖比西湖
東湖與古長城城樓遙相呼應,山水相依,構成古城獨特的風韻,有語云「杭州有西湖,台州有東湖,東湖之勝,小西湖也」。
此湖是城北白雲、山宮數溪匯聚而成,風景秀麗,尤其是在湖中樓臺亭閣的點綴下,頗有蘇州園林的味道,分外雅致。
這樣的景致,不知引得多少文人騷客為它留下了墨寶,如今,它就這樣靜靜的佇立在長城腳下,等著有緣人的駐足!
紫陽古街—臨海第一古街
有人曾說「到了臨海不去紫陽街,就好比到了北京不去故宮」,紫陽街,一條唐宋神韻猶存,明清風骨仍在的名街,猶如臨海千年古城的縮影。
這裡曾是台州府城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街,是為了紀念南宗始祖張伯端(號紫陽),鮮亮與沉暗、現代與往昔相互交融,歲月的滄桑掩不去它的無窮魅力。
在紫陽街,使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古人們創造出來的「坊」,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塊青磚砌成的一堵坊牆,至今人們在下面行走,都暢通無阻。
漫步其中,那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面民宅,錯落有致的白牆黑瓦無不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桃江十三渚—最美田園風光
臨海桃渚有一個地方叫桃江十三渚,這裡美到不敢置信,清新田園風在溼地上徐徐展開,還可遠眺火山遺蹟!
渚上原植有桃樹,故稱為桃渚,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綠,青山倒影,堪稱「中國最美的田園風光」。
勝坑村—最寧靜的石頭小村
和多數山間古村一樣,勝坑也依山傍水,一條溪流穿村而過,靜謐的古村落被一分為二,阡陌的古道依水而建。
七百餘年的悠悠歷史,讓這個古村落有了一種歷經滄桑後的從容感。殘垣斷壁,帶給這裡的不是蕭索,是歲月的印記。
村民們沿溪以石頭築屋,以石塊鋪路,以石條造橋。石頭般的執著和淳樸已經滲入了山村人的血脈之中。
這還是一個行將消亡的小村,因移民,二十多年來,這裡再沒有造橋修路,人煙更是稀少,倒是探幽的好去處。
更別說那個被稱之為「江南喀納斯」的紅樹林,就藏於這深山古村之中。秋天一到,淺紅、深紅多種色彩相交織,倒映於碧波蕩漾的河面,仿佛時光都是靜止的。
攝影/吳劍丙
龍灣海濱踏浪而行
從桃渚鎮政府去往龍灣海濱,只有七公裡,沿著觀潮亭、迎旭橋、朝陽洞的路牌指示,山路一直往上,在路的盡頭,海灘就這樣豁然開朗的出現在你眼前。
白雲卷括蒼—浙東第一高峰
括蒼山,又名蒼山,海拔1382.4米,為浙東第一高峰;周圍三百裡,南呼雁蕩,北應天台,西鄰仙都,東瞰大海。
其脈由浙南洞宮山向東北延伸而來,在臨海市與仙居縣交界處,形成主峰米篩浪,冬季的括蒼更是迷人!
江南大峽谷—山水小桂林
江南大峽谷位於臨海尤溪鎮境內,沿線密林覆地,綠水長流,古村落、古寺廟隱現於幽谷之中。
這裡還是「長三角」地區首例以軍事為主題的探險漂流項目,一路風景美不勝收!
臨海美食
羊角蹄
核桃調蛋
食餅筒
湯羹
麥蝦
三鮮面
自駕路線
上海方向:A4--金山衛--杭浦高速--杭州灣大橋--瀋海高速--寧波繞城--湧臺溫高速--臨海北下
杭州方向:從杭州上高速,先走杭甬線到上虞,從上虞後轉上三線,上三線結束後轉入台州溫州下的甬臺溫高速,在臨海有兩個出口,一個是臨海北,一個是臨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