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升國旗,使命神聖、職責光榮,人民解放軍接過護衛國旗的使命,應該說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因為人民解放軍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責任,而國旗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象徵。
▲新年新氣象 揭秘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七大變化
文 | 社論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向來與神聖聯繫在一起,承載國人的愛國情懷,帶給人們榮耀。來到北京,不辭勞苦去天安門廣場近距離觀看升國旗儀式,已經成為多數人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2018年1月1日清晨,來自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人,不畏冬日寒冷聚集在一起,參加2018年首次升國旗儀式。
據報導,這次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是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任務後,首次舉行的升旗儀式。此前,黨中央批准,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禮炮鳴放任務。守衛國旗35年的天安門國旗護衛隊(1991年以前為「天安門國旗班」)光榮結束使命,將成為歷史。
武警領導體制調整後,將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和禮炮部隊轉隸歸屬人民解放軍,並由人民解放軍擔任升旗任務,主要是出於集中展示解放軍形象的需要,也是武警和解放軍體制融合的需要。另外,歷史上,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和禮炮部隊也曾經屬於解放軍序列,這次也算是一次回歸。
作為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展現中國由大向強邁進中堅定自信的重大禮儀活動,這次天安門廣場升國旗任務的調整,不僅是具體細節的簡單調整,而是在新時代展示大國風範和強軍風採,是在國家司禮層面的標誌性調整。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這是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任務後,首次舉行的升旗儀式。圖為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吹響升旗號角。圖片來自新華社
天安門升國旗,使命神聖、職責光榮,人民解放軍接過護衛國旗的使命,應該說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因為人民解放軍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責任,而國旗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象徵。某種程度上說,升旗儀式本就應是「中國軍隊的名片」,是向世界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良好形象的窗口。
細心的人們可能發現,除了升旗任務外,這次升旗儀式發生了許多的微妙變化。每月第一天升國旗增加號手和禮兵的迎旗環節;增加護旗隊人數;調整升旗時長;調整軍樂團出場和演奏位置;調整《歌唱祖國》演奏時機;調整護旗隊動作;調整升旗人員……這七個方面的重大變化體現了更加精細的設計和日益成熟的自信。
其中,八名禮號手登上吹奏臺吹響號角,嘹亮的號聲劃破夜空,成為升旗儀式變化後的一大亮點。軍樂團8名禮號手天安門城樓演奏新創作《升旗號角》音樂,強化莊重威嚴的氣氛,頗為大氣,體現出中國元素和中國音樂語言。
中國人有很強的國旗情節。無論我們身在何方何時,不管現場觀看還是收看視頻,國旗總能給人以鼓舞。索馬利亞護航、葉門撤僑、海地救援,只要出現國旗的地方,就能讓人感受到背後強大的國家。
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任務,是一次職能的回歸,能更好地體現人民解放軍完成職能使命的堅定意志,當然也將激勵更多身處不同崗位的人。實際上,這也是推進國防教育,培塑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抓手。
懟天懟地懟空氣,你懟你有理?
指定唯一支付平臺,證券業協會如此維護市場公平?| 新京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