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爆發後,本來和德國交往密切的英國,為何突然對德宣戰?
當奧匈帝國的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在一次訪問途中,被一位名塞爾維亞青年人給槍殺以後。表面平靜的歐洲各國再也按耐不住了,德國首先發難了。很快,在歐洲各國被分成了兩大陣營。其實,在這裡面最有意思的還是英國了。
首先,英國王室和德國王室有著相當密切的」血緣關係「。也就是說,這相當於是一家人了。而且,在一戰爆發之前,兩國關係相當密切,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好的都能穿同一條褲子了!「可以,在一戰爆發之後,英國不顧」血緣「和之前的甜蜜,毫不客氣的選擇站在了德國的對立面上,並且對德宣戰。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還是也歐洲當時所處的各具有一定的關係。在一戰爆發之前,歐洲大陸有話語權的自然就是,德,法,英,俄四個國家了。不過,相對比起另外三個國家,俄國的距離比較遠,而且其實力和以前實在是沒有辦法相比了!在剩下的三個國家裡面,說不好聽的英國就是一個」攪屎棍「。那一個國家比較強大,他就喜歡煽動是非,聯合另外一個國家來針對他。比如,最早的時候和德國一起爭鬥法國,而到了一戰的時候正好又反過來了。英國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無利不起早「了!
英國一直都號稱是」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殖民地。而當時的德國也在海外擴張,這樣一來,對於英國就不能一家獨大,有了競爭關係。萬一以後,雙方爆發戰爭,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肯定也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了!
那時候的德國,雖然沒有英國那樣強大的海軍,可其陸軍實力不容忽視。普魯士的軍隊把多餘自己數倍的法國軍隊大的抱頭鼠竄,這也成為了歐洲人們的噩夢之一。除了強大的陸軍,德國的經濟也是位居當時歐洲第一的。要知道作為世界上的一個」日不落帝國「,在經濟上都沒有辦法和德國抗衡,可想而知其自身的實力了。要是雙方之間產生矛盾,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又能剩下多少呢?工業上英國雖然算是一個領頭人,可是德國後來的發展位居其上。所以,按照這個」攪屎棍「一貫的作風肯定不會讓德國在歐洲力壓自己一頭,自然會和德國宣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