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爆發後,本來和德國交往密切的英國,為何突然對德宣戰?

2020-12-18 蟾歷千年

一戰爆發後,本來和德國交往密切的英國,為何突然對德宣戰?

當奧匈帝國的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在一次訪問途中,被一位名塞爾維亞青年人給槍殺以後。表面平靜的歐洲各國再也按耐不住了,德國首先發難了。很快,在歐洲各國被分成了兩大陣營。其實,在這裡面最有意思的還是英國了。

首先,英國王室和德國王室有著相當密切的」血緣關係「。也就是說,這相當於是一家人了。而且,在一戰爆發之前,兩國關係相當密切,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好的都能穿同一條褲子了!「可以,在一戰爆發之後,英國不顧」血緣「和之前的甜蜜,毫不客氣的選擇站在了德國的對立面上,並且對德宣戰。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還是也歐洲當時所處的各具有一定的關係。在一戰爆發之前,歐洲大陸有話語權的自然就是,德,法,英,俄四個國家了。不過,相對比起另外三個國家,俄國的距離比較遠,而且其實力和以前實在是沒有辦法相比了!在剩下的三個國家裡面,說不好聽的英國就是一個」攪屎棍「。那一個國家比較強大,他就喜歡煽動是非,聯合另外一個國家來針對他。比如,最早的時候和德國一起爭鬥法國,而到了一戰的時候正好又反過來了。英國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無利不起早「了!

英國一直都號稱是」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殖民地。而當時的德國也在海外擴張,這樣一來,對於英國就不能一家獨大,有了競爭關係。萬一以後,雙方爆發戰爭,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肯定也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了!

那時候的德國,雖然沒有英國那樣強大的海軍,可其陸軍實力不容忽視。普魯士的軍隊把多餘自己數倍的法國軍隊大的抱頭鼠竄,這也成為了歐洲人們的噩夢之一。除了強大的陸軍,德國的經濟也是位居當時歐洲第一的。要知道作為世界上的一個」日不落帝國「,在經濟上都沒有辦法和德國抗衡,可想而知其自身的實力了。要是雙方之間產生矛盾,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又能剩下多少呢?工業上英國雖然算是一個領頭人,可是德國後來的發展位居其上。所以,按照這個」攪屎棍「一貫的作風肯定不會讓德國在歐洲力壓自己一頭,自然會和德國宣戰了!

相關焦點

  • 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德國為何首先進攻的卻是比利時?
    在上文中我們了解到,由於德皇威廉二世的魯莽和外交上的稚嫩,導致德國在罷黜俾斯麥後迅速將俄國推向了法國和英國,最終英法俄三國結盟,聯手對抗德國和奧匈帝國。,而這也是為何俄羅斯和土耳其大戰兩百多年的根本原因之一。
  • 二戰時美國對日宣戰,未對德國宣戰,為何德國反而先對美國宣戰
    在偷襲珍事件發生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開始了對日宣戰。不過美國當時僅僅是對日本宣戰,並沒有對大西洋彼岸的德國宣戰。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美國沒有對德國先宣戰,德國反倒是對美國先宣戰了。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大致狀況。其實,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是發表了宣戰的,結果因為時間問題在戰爭開始之前並沒有及時公布。所以才出現了不宣而戰的狀況。
  •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為何會主動對美國宣戰
    早在美國沒有參戰前,德國就一直在警告盟友義大利和日本不要招惹美國,德國本身也一直對美國保持著最大限度的克制。不過在1941年12月8日,納粹德國還是對美國進行宣戰,而且是主動宣戰,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擴大。德國一直非常忌憚美國,為何還要主動對美國宣戰?第一,珍珠港事變是德國對美國宣戰的直接原因。
  • 英國和法國是一對冤家,為何一戰後卻走到了一起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和法國是歐洲西部的兩個重要國家,是隔海相望的鄰居,也是恩怨糾葛不斷的一對宿敵。英國和法國的仇怨由來已久,如果說德法是死敵的話,英法就是「世仇」。即使到了近代,兩國的關係仍然非常緊張,作為第一殖民帝國和第二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一直在明爭暗鬥,鬥爭從歐洲蔓延到了世界各地,從歐洲一直打到北美,從中東一直打到印度。不過一戰後,這對宿敵卻突然握手言和,不僅摒棄了前嫌,而且還綁到了一起,成為了同進同退的鐵桿盟友。那麼為何一戰後,英法這對宿敵卻走到了一起?其實兩國走到一起主要有兩個原因。
  • 二戰德國對美宣戰,為何為美英蘇同盟鋪平了道路?自找苦吃
    在一些二戰史料中,多數人認為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非常擔心美國加入二戰。但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讓人奇怪的是,此時美國並沒宣布與德國為敵,而德國卻率先對美國宣戰,這是為什麼呢?一些人認為,這是德國為了吸引美軍入歐,準備為日本開闢的第二戰場,事實真是這樣嗎?
  • 塞拉耶佛事件真的是一戰爆發的原因?它背了一百年的鍋
    我還歷史書上描述了塞拉耶佛事件,塞爾維亞一名青年普林西普槍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直接導致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為何一場槍擊案件能引發一場世界大戰,我們必須從一戰爆發前歐洲的政治格局開始說起。
  • 一戰失敗了,短短二十年,德國二戰為何那麼強?
    說二戰,先從一戰開始講。 在一戰之前,德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超越英國、法國、俄國等傳統強國,按照實力比較,德國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霸主。
  • 蘇德合夥入侵波蘭,為什麼英法只對德國宣戰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150萬大軍突然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發動進攻不久,蘇聯人在東部也發動了進攻,110萬蘇軍越過邊境向波蘭進行猛攻。在蘇聯和德國的夾擊下,波蘭很快滅亡,蘇德瓜分了波蘭。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英國為何選擇跟德國開戰
    當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在一次訪問中被塞爾維亞人槍殺後,整個世界,忽然陷入到一種極為短暫的沉默中。緊接著,德國率先打破了沉默,在它慫恿下,戰爭拉開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圖為塞拉耶佛事件這場戰爭的爆發,很快讓那些參戰國自動劃分為兩個陣營。英國的選擇,倒是挺有意思的。英國王室跟德國王室之間,其實是有密切的血緣關係。而且在戰爭爆發以前,德國跟英國,還曾經讀過一段非常好的蜜月期。當時這個兩個國家,好得你儂我儂,恨不得穿同一條褲子。
  • 近代以後中國對外宣戰那些事兒 曾3次對德宣戰
    中國對德奧宣戰:搭上「一戰」末班車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發布《大總統布告》,正式對德、奧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的行列,布告如下:   德國施行潛水艇計劃,違背國際公約,危害中立國人民生命財產。
  • 「一戰」與中國關係有多大:日本幹涉中國對德宣戰 改變中國近代史...
    此時,北京政府已經深入掌握和了解國際法,遂採取了國際法專業人士伍朝樞等人建議,1914年8月6日宣布中立。之前,北京政府最關心日本採取怎樣的立場,並未預想到日本會參戰。不料,日本緊隨英國,於8月23日對德宣戰,並出兵中國山東,佔領德國租界青島和膠濟鐵路。中國要收回日本侵佔的膠州灣、膠濟鐵路及相關權益,最佳途徑是參加戰後和會並伸張權利。
  • 二戰期間,德國為何突然向美軍宣戰,是誰給希特勒的勇氣?
    前言: 1941年,德國突然對美國宣戰,當時德國在大西洋戰場上還未能戰勝英國,而且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工製造業國家,那麼納粹德國哪來的勇氣向美國宣戰呢?希特勒為什麼要將美國的憤怒帶入歐洲?
  • 一戰故事:日德青島之戰——一戰遠東唯一戰場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日本藉口英日同盟趁機向德國宣戰,意圖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進一步侵略中國。11月德軍戰敗投降,日本佔領青島。
  • 國民政府為何在日軍全面侵華4年後才對日宣戰?
    ,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 「浪速」艦悍然擊沉了清軍借來運兵的英國商輪「高升」號,製造了「高升號事件」。有評論認為,《宣戰詔書》中「彼等」二字,將除了自身以外所有外部世界統統列為敵人,說白了就是向全世界宣戰。中國對德奧宣戰:搭上「一戰」末班車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發布《大總統布告》,正式對德、奧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的行列,布告如下:德國施行潛水艇計劃,違背國際公約,危害中立國人民生命財產。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
  • 德皇威廉二世何許人也?憑啥發動了一戰還能活到82歲得以善終?
    因其母出身英國王室,經常向他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並堅持稱他的英語名字,這也讓威廉二世從小就對英國有種極為複雜的情感,因此也影響了他對於英國的外交政策。 德皇的位置本來沒有威廉二世什麼事,是因發生了變故,德皇的帽子才落在了他頭上。
  • 1939年德國為何選擇進攻波蘭,而不是英法?因為一戰埋下了禍根
    波蘭的反應無疑激怒了德國,因此德國在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侵略的目標自然而然便鎖定了波蘭。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進攻,這次進攻使得波蘭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可見德國對波蘭的戰爭是預謀已久的,進攻波蘭勢在必行。
  • 從綏靖政策換取和平,到堅定意志殊死一戰,德國看不懂的英國國策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宣戰併入侵了波蘭,此事被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出乎希特勒的預料之外的是,英國在9月3號給希特勒發了一封措辭強硬的最後通牒,希特勒看完都驚呆了,這哪是什麼最後通牒?這根本就是宣戰通告啊!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
  • 二戰中阿根廷和德國為什麼關係密切?其產生的影響也很深遠
    不過,阿根廷雖然在戰爭中宣布「中立」,由於歷史的原因,其當局在戰時與納粹德國暗中保持著密切關係。阿政府、軍人和大資本家一直同情或支持納粹德國的事業,而對盟國戰時的行動則三心二意,若即若離,並拒絕參加西半球防禦體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阿根廷政府深信德國將會獲勝,並將控制歐洲,因此認為與其保持良好關係至關重要。於是,姑息、縱容納粹間諜在其境內的非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