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旅遊的升級版,在西方稱作long stay的深度遊成為高檔消費。近日,臺灣各高大上的景區都推出long stay產品,以溫泉著稱的臺東、以太魯閣著稱的花蓮、以阿里山著稱的嘉義、以海景著稱的墾丁……初聽之下,大有可為;探頭一看,「錢」景慘澹,深度遊的價格相當於過往一二天的逗留。臺東高野飯店10天9夜2人只要9999元(新臺幣,下同),嘉義皇爵飯店6天5夜2人7900元,福壽山農場2人住一周1萬元,墾丁夏都沙灘酒店4天3夜2人9999元……這些飯店平日裡大多數人不敢涉足,如今翡翠賣了白菜價,為何?
「陸客不來!」飯店老闆們給出答案。再加上經濟不景氣,臺灣內需不振,「大半年來飯店和民宿住房成績都不理想」,跳樓大降價倒是能提升人氣,但畢竟是「跳樓」了,人潮過後呢?
臺灣當局大有寅年不論卯年的「氣魄」,只要有數字,不管數字背後多辛酸。近日,臺灣官方高調宣揚2016年遊客數「創歷史新高」,有1069萬人次,蔡英文在個人網站上「親民」又博學地用9種語言寫下「感謝」二字。皇帝的新衣很漂亮,但總有小童口無遮攔:1069萬人次, 很好! 請公布2016年1-6月以及2016年7-12月的旅客人數! 言下之意,閣下去年5月份才上臺當家,別「直把杭州作汴州」。也有人真心看不懂:既然遊客這麼多、旅遊業這麼好,為什麼還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旅遊業者呢?
因為,「歷史新高」的數字背後,是增幅10年來最少,大陸遊客去年10月跌了近一半,將臺灣同期遊客降幅拉低到8.75%。為此,臺灣當局得砸廣告、簡化入境手續吸引東南亞遊客,補充人頭數。但大陸遊客消費力高,失掉這部分客源,旅行社、餐廳、旅館、商店叫苦連天,「錢」途黯淡。今年1月,大陸遊客數更是斷崖式下滑,業者估計較去年同期損失了63億元。連一位得了蔡英文「臺灣觀光特別貢獻獎」的大佬都公開表示,近年來臺灣大力發展觀光業,新蓋的飯店如雨後春筍般激增,但隨著陸客來臺人數驟減,供過於求情況已然浮現。最近有人在拋售飯店,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臺灣觀光業就得小心了。
業者在政策下討生活,「小心」也沒用。當下看來,臺灣當局將旅遊業併入「新南向」,對大陸市場嘴上調著油、心裡揣著刀,頭等大事是「去中國化」。有媒體幫腔稱「只有不長進的業者才會做不到生意」,不知業者敢不敢回嘴:「只有不負責任的當局才會毀人家的生意」!(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