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峇里島,你想像中的亞洲著名度假勝地,可能是蔚藍的天空,清澈的大海,柔軟的沙灘,然而這座被遊客譽為天堂一樣的島嶼,其生態問題在很久之前就爆發出來。
峇里島沿岸遍布2千多公頃紅樹林,其中最出名的是藍夢島紅樹林,因為適合浮潛和划船看潛灘生物,過去這裡是遊客到峇里島最熱門的光觀之一。但由於環境汙染所致,這些紅樹林面臨著生存考驗,而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紅樹林不止是龍蝦、小型魚蝦和珍惜鳥類的棲息地,更能夠利用根系緩解周邊水流,改善海水質量,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避免海岸線侵蝕,在風暴中起到防禦性作用。
而導致紅樹林生態破壞的汙染源,有郵輪汙染、石油洩漏、峇里島的生活廢水,以及旅遊業開發過程中的各種細微傷害。這些遊客很難去注意到,甚至也不會把汙染責任放在自己身上。
但在沿岸紅樹林,我們清晰地發現樹根腳下掛著大量的塑料垃圾。而在一些相對低矮的紅樹林裡,每當海水退去後,樹枝上就掛滿著垃圾。有些是剛成活不久的幼苗,因為承受不住垃圾而倒在海水裡死去。
那麼這些塑料垃圾來自何處呢?除了全球沿海城市倒入漂洋過海的因素之外,大部分是因為遊客的不文明舉動。當然還有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峇里島遊客人次逐年上漲,早已超過了島上的環境負荷以及處理垃圾的能力。
根據報導數據顯示,每天峇里島上的工人要處理一百多噸垃圾,但仍然有一部分垃圾沒有及時處理。而隨著遊客暴漲,飲食、酒店、娛樂等帶來的垃圾量近一步提升,峇里島的生態環境已十分惡劣。
環境汙染不止影響著峇里島生態,也為遊客的體驗帶來不適。過去峇里島是全球著名的潛水聖地,但人們發現潛到海底之後,看到的不再是五光十色的珊瑚,而是漂浮在海水裡的塑料。除此之外,海水逐年渾濁,退潮後沿岸布滿垃圾,昔日被譽為天堂一樣的峇里島早已破碎。
當旅遊經濟與環境面臨衝突時,當旅遊文明與環境保護面臨衝突時,每個人都知道該如何作出判斷,但人類似乎總是一直在明知犯錯,只是當人們有天幡然醒悟時,那時還有挽救的機會嗎?【攝影:Rob Barnes,來自挪威。來源:GRID Arendal,GRID Arendal是一家與聯合國環境署合作的公益組織,旨在傳播環境知識,關注全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文字編輯:去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