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明節之際,水唇鎮高塘村官倉寨幹臣公後裔十四世祖乾標公遷臺灣族裔二十代裔孫羅兆勲,帶領在臺灣新竹的家人,回到官倉寨尋根問祖和祭拜祖先,緬懷先祖,受到官倉寨全體村民的熱情接待,在理事會成員的帶領下,祭拜了黃塘大宗祠和祭掃先祖公墓,對先祖文化進行了解和探討,親人回家,官倉村民大家倍感親切,並在官倉寨文化室舉行座談會,理事會及村民小組成員和鄉親們50多人及來自臺灣新竹的親人們歡聚一堂,共敘骨肉情誼。
在祠堂龕前問祖
清明節,是人們牽腸掛肚的日子;更是人們緬懷先祖,寄託哀思的日子。今年的清明節談不上風和日麗。也談不上文人墨客的雨紛紛,只見一大群祭拜者聚集在被雜草覆蓋的祖墳旁,揮舞鋤頭、鐮刀,年輕人活躍著歡聲笑語,與時俱進者已經使用割草機,除去雜草、掛灑五彩祭紙、放上茶酒、擺好三牲果品,那飄向遠方的縷縷追思,寄託著對先祖的哀思,那五彩繽紛的彩紙,驅走了後輩心中的惆悵,鞠躬後,許上一個心願,讓天地永存,老少安康,祈禱著祖先的護佑,讓後輩實現先人的期望。
與官倉寨宗親們一起掃墓
官倉寨改革開放以來,寨容寨貌正在翻天覆地變化,為了響應新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開展農村三清理行動的指引下,官倉寨進行了分期打造新農村建設項目。
在自然村建設理事會和村民小組的努力下,外出鄉賢配合資助,村民無償獻出了菜園、房屋和土地,給集體使用建設文化室、廣場、道路、公廳,公共衛生間等,現在寨裡外部環境還沒有完善,目前正在重建老寨三棟廳,已經初具規模,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
在建設中官倉寨公眾廳前留影
官倉寨始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四年,築城開池到現在454年(1565年),幹臣公移居官倉在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1699年)至今319年,今天的古寨,是老祖宗給後人留下的珍貴遺產,全寨村民正在共同獻謀獻策,出錢出力,響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號召,把官倉寨建設成美麗鄉村,打造有影響性的古村寨,讓村民增加優越感和美好前景。
在文化室舉行座談會
羅兆勲介紹臺灣族人的情況,並感謝所有兄弟姐妹的熱情接待,希望大家創造機會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共敘血肉之情
正在建設中的公眾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