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廣江
今年2月,成都拉麵小哥田波因拉麵時的妖嬈舞姿一夜爆紅網絡。火了以後,「拉麵哥」從拉麵店辭職,有人說他創業當了老闆,還有人說他做起了網絡主播。4月底,田波又回到黃龍溪景區「重操舊業」,做起了拉麵師傅。這一次,他換到了300米外的另外一家拉麵館。同時,田波也有了競爭對手,曾經的「網紅」似乎遭遇複製危機。(5月4日《成都商報》)
「我只想做個普通拉麵師傅,不想當網紅」,「過去總想讓全世界知道我,現在就希望這個世界忘記我」,面對田波的網紅自省錄,當初質疑他走紅後就辭職的人也許會說些風涼話:看,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最終還是灰溜溜地回來了吧,沒有含金量的網紅終究走不遠。
其實,這種說法未免有點刻薄。成也網紅,敗也網紅,但在成敗之間,「拉麵哥」的人生已是另一種境界。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和自由,憑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獲得報酬、贏得認可,實現人生價值,應該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特別是,當一個人走了彎路,能及時反省和醒悟,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重新開始,也是一種境界的升華。
「穿新鞋走老路,江湖再見」,但江湖已今非昔比。田波走紅後不到兩個月,黃龍溪景區7家拉麵館裡冒出了另外3個拉麵小哥,也許後來者無法複製田波的傳奇,但存在競爭是無疑的。所以換了新東家後,田波並沒有漫天抬價,主動選擇了5000元的普通工資,這種自知之明尤為可貴。
從意外走紅到果斷辭職,從接商演到重操舊業,田波的復出是一堂生動的「網紅課」,值得今天的網紅們以及想做網紅而不得的年輕人深思。在眼球經濟時代,網紅的確是一種資源,很多人做夢都想一夜走紅,進而名利雙收,甚至有人不惜以「不管惡名、臭名、罵名,成名就是目的」的方式博眼球。
但網紅也是一門技術活,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當網紅,沒有相應的能力、才藝、智慧、誠意等正能量的品質,即使意外走紅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千萬別當真,誰當真誰輸。田波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在短短時間內認清了自己,也頂住了毀譽參半的輿論壓力,勇敢地邁出了回歸之路。田波的復出,不是像蒼蠅一樣飛了一個大圈後又飛回原點,而是一種「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式上升。
據報導,復出後,田波不僅成了店裡的「拉麵舞」老師,還採用了新絕招,拉麵時有美女伴唱,每天平均獻唱30首,店內生意火爆。在新東家眼裡,田波是讓餐館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步棋,因此田波獲得了不少「特權」,比如工作累了可以找人來換。這是一種雙贏的買賣。
「拉麵哥」參透了「網紅經」,其他人呢?(陳廣江)
[責任編輯: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