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羅東夜市
上午搭臺鐵出發,到羅東。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前身是羅東林場,現在其實已經非常荒涼了。不需要門票,進去就仿佛一小片公園,沒有什麼人煙。只有幾條鐵路和廢棄的火車車身,然後就是擺放的木材。有一小片湖和幾個展館,展館都沒有什麼人接待,自己脫鞋進去觀看就好。之前網上看到木雕藝術的擺設都沒有,所以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真的是很無聊的地方,大家不要去啊喂~~
天公不作美,從林業園區出來以後忽然下起了大暴雨,我和朋友又只帶了一把傘,不太夠撐,就跑到附近的店裡買了一件雨衣。吃了中飯,再出發去傳統藝術中心。
傳統藝術中心
古色古香的燈
傳統藝術中心
民俗風的座椅。
傳統藝術中心
民藝街,兩旁都是賣伴手禮以及民俗小物的商鋪。這條街和廣州上下九、廈門鼓浪嶼都有些類似,但牌匾又多了一絲和風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對這些古風的東西情有獨鍾,每次看到老街,心中就生出一種別樣情愫。
傳統藝術中心
傳統藝術中心
這家店真的很懷舊,還記得小時候的零食嗎,還有這種校門口戳洞的小玩意。花了10臺幣戳了一把紙傘。那個小姑娘特別可愛,戳的時候幫我選,然後拿出小紙傘之後,還教我怎麼打開。
傳統藝術中心
臺灣的零食,和我們的兒時記憶可能有一些不同吧、
傳統藝術中心
傳統藝術中心
傳統藝術中心
這邊的溫泉也很出名,很多和風的店賣泡湯的用品。
傳統藝術中心
也是蠻日式的小吃販
傳統藝術中心
傳藝的表演
傳統藝術中心
一隻很大的籤筒。
傳統藝術中心
逛完之後我們就回到酒店了,歇一下然後晚上去逛羅東夜市。
吃過了太多蚵仔煎,有點膩,這次試試蝦仁煎。
強烈推薦這家冰淇淋,船來冰淇淋。味道真的很好,我試了抹茶和芋頭,抹茶很正宗,芋頭味真的很多芋頭泥。這樣一份也很便宜。才40臺幣。
羅東
羅東
來宜蘭之前有臺灣的小夥伴和我推薦一定要吃諾貝爾奶凍。於是特意去找了這家。
羅東
味道還不錯,只是很貴……而且只能冷凍保存,沒有辦法帶回去。
2 幾米車站——宜蘭設治紀念館——礁溪溫泉
第二天早上,我們睡到自然醒出發
其實兩個地方真的離得不遠,但是就是鄉下交通不方便(誤)哈哈,只能做火車咯。
宜蘭車站都是幾米的風格。
出了車站左轉步行幾分鐘就到了幾米公園。
天氣真的好熱啊 啊人也很多 所以沒拍幾張照片就走了
丟丟當森林,就在宜蘭車站對面。
走路去宜蘭設治紀念館,大概要15-20分鐘路程。旁邊有一個宜蘭文學館,就是一個小小的咖啡廳,因為金城武在這裡拍廣告所以出名。如果想進去參觀當然是要消費了,和朋友對這裡沒什麼興趣,直接去了宜蘭設治紀念館。
宜蘭設治紀念館
宜蘭設治紀念館建於1906年,「設治」是「設官治理」之意。宜蘭繫於1812年(清朝嘉慶17年),方由清朝設廳任官。以往是宜蘭歷任行政首長的官邸,戶外庭園老樹成林,尤其是一棵百年老樟樹,彌足珍貴,引起保存之議。從外觀上看就是一片小小的日式庭院。走進去濃厚的和風氣息。
宜蘭設治紀念館
宜蘭設治紀念館
小朋友都很可愛屈膝而坐,等著父母給他們拍照。
宜蘭設治紀念館
宜蘭設治紀念館
枯山水 枯石流 榻榻米 小庭院就此別過
買了一趟區間車 裡面就像地鐵一樣的座位
很快就到了礁溪車站,然後乘坐公交到溫泉。
礁渓溫泉
森林風呂,開始以為是會館一類的,走到裡面發現是一個裸湯……兩個北方妹子都沒在怕的,說進去就進去了。
礁渓溫泉
進去之後就沒得拍了……(在想什麼啊喂)
水很燙 周圍雖然有樹木竹牆遮掩,但是還能看到樹間跳躍的小松鼠的露天環境,我倆進去之後發現泡湯的全是歐巴桑級別的……有點方啊……有個大媽還一直找我聊天問我從哪來blabla……半泡半洗2個小時出來了……其實還是挺舒服的……
礁渓溫泉
礁渓溫泉
消耗了太多體力,吃個粉圓杏仁露什麼的
辣椒博物館 辣椒冰淇淋 沒敢嘗試
好餓好餓好餓我真的好餓好啦知道了去吃個牛肉麵吧
真的是很愜意的行程 完全不用care時間 也不擔心車的問題 說走就走 回去宜蘭的酒店啦
宜蘭住的夜市橙堡 環境真的很棒 很舒服 買了一堆小吃回去看柯南 好幸糊啊~~
3 龜山島 賞鯨
濃厚的碼頭工人生活氣息啊……
提前在民宿那裡和老闆定了賞鯨環島登島行程,早上8點多就到了龜山島附近(一臉懵b)困啊啊啊
出海賞鯨咯~
龜山島島上有兩個圓峰,東邊的小峰好似龜頭,西邊的大峰好似龜尾,所以人們稱之為「龜山島」。從頭城鎮遠望外海的龜山島。猶如「龜頭」在冒煙,「龜尾」在左右擺動,島邊四周的零巖碎石時浮時沉,有如龜爪在遊動。因而,許多人稱之為「吐煙擺尾的龜山島」。為什麼孤懸在海上的龜山島會出現吐煙擺尾的現象?所謂「龜頭」,實際上是一個火山錐,昔日的噴火口,迄今仍有硫磺氣孔時常噴發,形成一股煙霧,直到半空才消散,遠遠望去,頭部好像在冒煙;而尾部是由安山巖和卵石所組成的條帶,成為島上漁港的天然防波堤,延伸約1000多米,高3米。上面的卵石是很不固定的,如海上刮南風,往往就把卵石推向北面,如果刮北風,從北面湧來的巨浪,就把卵石慢慢推向南面,這樣龜尾就很難穩定在一個固定方向上,當地漁民把它稱為會擺動的尾巴,使得龜山島怦然成了一個會吐煙擺尾的活生生的巨龜了。
登島。
一路的野百合開得茂盛。
那時候為了抗擊外敵建造的炮臺,是真的不是模型哦,不過現在也不能使用了。
龜山島的生態環境雖然很棒,但是由於疾病資源等因素,還是不適合人們生存,因此早在60年代,島民都已經遷走了。龜山島的雷達站,這個雷達站供給的島上的電力以及資源,現在還有兵哥哥駐紮在這。
湖心遠處的觀音,很早就在這裡佇立,她也是默默地遙望雷達站,守護龜山島。
離開龜山島去賞鯨
海上浪很大 風也很大 一片片烏雲昭示要下雨 有一點擔心能不能看到鯨魚海豚
船一直往前開,天空漸漸歸於平靜。
看到了一大群海豚,有時候離得還蠻近的,只是反應太慢沒有完全拍到。可愛的小精靈們。
從龜山島歸來之後去了蘭陽博物館,它立在水濱,像石頭一樣長出來。這樣的建築和建築文化你只能在此地欣賞和體會。建築與環境的協調,也是當地文化的一個象徵。裡面是豐富的宜蘭歷史文化,剛好有一個特展是關於布匹的染藍,我還蠻感興趣,於是進去坐了一會,看了一下紀錄片。
傍晚和朋友回到了臺北,宜蘭的行程結束。這次的行程不緊不慢,對於自由行的遊客來說肯定不適合,但是對於一些交換生同學不趕時間的,想要慢慢了解歷史文化,感受當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