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玉林
1月3日傍晚,冬日暖陽照著大山深處的河坎村,小美站在一盆四季海棠前出神地看著。自從村裡將房前屋後的空地建成一個個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美就經常和小夥伴來看花,「我們要把村裡的變化寫進作文裡。」
河坎小組地處哀牢山腹地,是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平甸鄉桃孔村委會所在地,距離新平縣城28公裡,就是這短短的28公裡,將村民們阻隔在大山深處。
綿延不絕的哀牢山橫亙眼前,雖然增加著人們出行難度,但阻止不了桃孔村人對美的嚮往。
2020年4月17日,新平縣婦聯為推進全縣「美麗庭院」創建,組織部分鄉鎮(街道)、村(社區)婦聯主席到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侯家溝村張家頭小組參觀學習「巾幗共建美麗家園」創建工作。
這次參觀學習,深深觸動了桃孔村婦聯主席魏美芬。回到村裡,魏美芬立即向村「兩委」匯報了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想帶領村民去學習。」
魏美芬的想法得到了村「兩委」的大力支持。「路費怎麼辦?」「大伙兒湊!每戶200元。」
5月10日,魏美芬帶著河坎小組部分村民代表在張家頭小組一邊參觀、一邊詢問、一邊在心裡謀劃著。回程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如何建設自家庭院,「一起去呈貢鬥南花市,買花裝扮我們的庭院。」
1月5日13時25分,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驅車從新平縣城前往桃孔村河坎小組。「向左,向左,這裡右轉,然後下坡……」同行的新平縣婦聯主席馮立英不停地提醒著。一個小時後,路兩旁的格桑花、太陽花映入眼帘,村委會門前護欄上的四季海棠、天竺葵、菊花怒放著。
「洗衣液桶剪成鋸齒狀做成別致的花盆,一根大毛竹一破兩半填上土也是一個花盆。」在河坎小組,記者真切地感受到河坎村民們的想像力和對美的嚮往,還有人把竹子削成竹片綁在一起做成花箱,廢舊鋼管做成花架安放在排水溝上既美化了環境又起到了防護的作用。
各家各戶房前屋後的空地上,有用竹片、木板圍成一個小柵欄,有用磚砌成一個小花壇,空心磚砌的擋牆最上層填了土又是一個個小花盆,路邊鋼管護欄上掛上了一盆盆花,院子大的人家砌了花池種上喜歡的花,院子小的也規劃了一小片區域擺放盆花。
「三四百盆花,不能種上了沒人管。」每家門前的公共部分由各家管理,村口到村委會則由村「兩委」成員輪流照看,澆水、施肥,按季節換花,人們行使著各自的職責。魏美芬還培育了月季、天竺葵、金鳳花等小苗,根據時節的變化,及時免費提供給村民更換。
「不管你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盛開的鮮花。」魏美芬自豪地對記者說。大麗花、金鳳花、格桑花、太陽花、天竺葵……隨著季節的輪換各色花卉在河坎小組道路兩旁、房前屋後競相開放。
「現在,我們最愛做的就是給花拍照,曬朋友圈,點讚的人可多了。」魏美芬邀請記者八九月份再來,「那時候村口的格桑花那就是一個好看。」
「創建『美麗庭院』後,村民的環境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村裡隨時都是乾乾淨淨的,各家的雞鴨鵝也都關起來了。」桃孔村黨總支書記馬光會高興地對記者說,村民們看到哪家的花栽得漂亮,就會詢問哪裡買的,想方設法扮靚自家花園。
馬光會最高興的是,通過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解決了農村長期以來環境衛生差和亂堆亂放的老大難問題,看著漂亮的花和綠油油的蔬菜,再也沒人把柴草和農具隨意亂堆亂放。「我們已經養成習慣,每天先打掃好房前屋後的衛生,給花花草草澆好水,才出門去地裡幹活兒。」
「環境汙染了受害的是村民,治理環境還得靠村民,環境好了受益的還是村民,這個理念漸漸被大家接受。」馬光會計劃每年創建4個小組,「每個月推進一部分,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地做,一年下來4個小組的環境就變樣了,三四年後桃孔村16個村民小組就都漂漂亮亮的。」
冬日暖陽中,祥雲飄蕩、花朵盛開、笑臉綻放,河坎小組一片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