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高峰
不僅是無數登山愛好者的「終極夢想」
也是世界級的旅遊景點
每年都有超過10萬遊客
千裡迢迢趕來一睹「聖峰」風採
近日,一則關於珠峰的消息
在社交網絡上炸開了鍋
連外媒也爭相報導
因為珠峰竟然「封山」了!
根據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的公告
2018年12月5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
不得進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
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在哪裡?
可以參考一下這張景區示意圖
絨布寺處於海拔5150米的位置
再往上走就是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
和8844.43米的珠峰本峰了
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之際
有關部門也出面闢謠
限制旅遊並不等於「無限期關閉」
這道「禁令」主要限制的
是前往大本營觀光的普通遊客
沒有限制珠峰攀登
也就是說,
山還是可以登的
但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
據悉,登山管理部門也將制定
珠峰登山季管理辦法
攀登珠峰接待服務每年只限春季
登山人數控制在300人左右
儘量減少對珠峰生態環境的影響
這對於真正的登山愛好者來說
應該是好消息
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心中
白雪皚皚、冰清玉潔的「聖山」
變成觸目驚心的高原垃圾場
那麼,珠峰是如何一步步走到
需要通過限制遊客來維護生態的地步?
那些真正熱愛珠峰的人
又是怎樣守護這篇「聖地」的呢?
01
珠峰是所有登山者的「女神」
卻被垃圾和排洩物汙染了聖潔
自從1953年紐西蘭登山家Edmund Hillary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登頂珠峰的人後
越來越多的人不服氣
也想要去這座世界最高峰上看一眼
留下自己的「偉大」足跡
世界上第一個登上珠峰的人Edmund Hillary
特別是每年的4月到6月
珠峰腳下都是一場戶外嘉年華
有7萬到10萬名遊客聚集在珠峰大本營
一頂頂支起的彩色帳篷如雨後春筍
成了這個季節的特有景色
這些人並非都是準備攀登珠峰的人
畢竟即使在登山人數最多的時候
每年登上珠峰的也就600-700人
剩下的大部分遊客僅在大本營停留駐紮
但他們離開時卻會留下大量生活垃圾
在這兒,你可以看到俄羅斯的易拉罐、
美國的罐頭、法國的酒瓶、中國的塑膠袋
久而久之
原本美麗的珠峰不堪汙染重負
徹底淪為「世界最高的垃圾場」
更有甚者,為了解決生理排洩需要
很多遊客隨意在雪地裡挖坑大小便
據統計,僅人類留在珠峰上的糞便
就有12噸之多,能裝滿3萬個可樂瓶
本來有一種
集便袋
可以使用完之後將大便裝走帶下山
但是它操作起來相對麻煩
況且又有多少人願意在那種險惡的環境下
帶著自己的大便去登山呢?
於是,人類就發揮出了最原始的本能
用鏟子挖個坑當做臨時廁所
攀登時用的集便袋
這些排洩物堆積多年也無法降解
遇上冰雪消融,還會混入當地的水源
許多依靠融雪獲得飲用水的登山者
因為喝下了被汙染的雪水而生病
所以,也有人把珠峰比喻成
「糞便定時炸彈」
除了留下糞便
在通往珠峰頂點的路上還四處是屍體
在過去的50多年裡
有近300人死在了登頂珠峰的路上
他們有的死於缺氧、雪崩
有的只是想「小憩」一下
睡著後,就再也醒不來了
還有更多人掉進了冰川縫隙
永不見天日,連屍體都找不到
這個人叫Hannelore Schmatz,死於1979年
她是有記錄的第一位喪身的女性登山者
多年來一向堅持這個姿勢
仿佛是這裡的一個地標
圖中這對夫妻爬山前還在興致勃勃的合影
回來後只剩下一個人
圖中女子在下山途中逝世了
登頂,只是登山的開始
活著從珠峰頂上下撤,才是最終目的
登山者如果看到同伴瀕臨死亡邊緣
只能冷眼旁觀而不能出手相救
在這種境地,只能自救,你別無選擇
在海拔8500米以上
人們無法苛求道德的尺碼
這些遇難屍體大部分留在了原地
將遺體運送下山是極其困難的
每個人每次能攜帶的東西有限
屍體甚至慢慢成為了珠峰的「路標警示牌」
每一個後來的攀登者在路過他們時
想必都更能體會到珠峰上的生死一瞬間
珠峰「著名地標」——「綠靴子」
這座世界之巔
遠不像我們想像的那般純潔美麗
左邊屍體、右邊是屎
還有漫山遍野各種垃圾
02
用生命在撿垃圾的「清道夫」
是珠峰最真誠的孩子
資料統計,僅1921年到1999年
就有615噸垃圾被丟在這座神聖的雪山
人們離開時留下了
氧氣瓶、幡旗、繩索和破舊的帳篷
甚至一腳下去還會碰到30年前丟棄的罐頭盒
這些垃圾的外表曾經被冰層包裹嚴實
但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
這些廢棄物正在重見天日
為什麼在珠峰上有如此之多垃圾?
在珠穆朗瑪峰,達到一定海拔後
你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登山或安全返回上
除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外
你甚至根本沒有任何精力去考慮其他事情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性會被放大
可以觀察到自私、欲望、浮躁……
不過,如果你很有錢又不忍心汙染環境
可以僱傭經驗豐富的當地夏爾巴人當嚮導
他們除了會幫你背行李
還會當你的鏟屎官
幫你清理掉所有的排洩物和垃圾
一路背著你的糞便上山下山
但這是一個很艱辛的職業
為了減輕顧客的負擔
他們需要背著好幾十斤的行囊到處走
一旦遇到危險,就無路可逃
曾經就發生過一次冰崩
16個夏爾巴嚮導
因為躲不及滑入冰川裂縫死亡
為了幫登山者實現登頂珠峰
這個職業,每天都在用生命掙錢
糞便最終會被當地工人用後背一筐筐地
徒步運送到最近的山莊,然後倒進坑道裡
需要數年的分化,才成慢慢脫水分解
去年
一部名為《珠峰清道夫》的紀錄片
就忠實記錄了一支
由登山專家和夏爾巴人組成的
志願登山探險隊
怎樣從珠峰上運回垃圾和屍體
這部電影在
豆瓣上獲得了9.0的高分
並在北京電影節上映
但觀看人數仍不足3000人
沒有專業的拍攝團隊
抖動的鏡頭下還有很多噪點
但這是「珠峰的孩子」夏爾巴人
自己使用Gopro拍攝的
他們或許不夠專業
甚至剛剛學會使用拍攝工具
但是恰恰是這種真實的鏡頭
令我們無比揪心
每一次鏡頭的晃動
可能都是他們險些喪命的瞬間
9名美國登山專家和20名夏爾巴人計劃清理
「死亡地帶」(即海拔8000米以上)的垃圾
並至少帶回一具遇難者遺體
攀登珠峰僅僅是自保都非常困難
更何況再背上幾百斤重的垃圾和遺體
去之前,他們做足了準備
200隻犛牛載著他們所有的登山設備
1噸的食物維持他們8周的日常
發起人兼隊長納姆加爾在出發前說
「我們不關心是誰製造了這些垃圾
我們只想把它們清理出去」
面對鏡頭
她的妻子為他戴上哈達平靜地說:
「他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我為他驕傲」
他們經歷了雪崩
走過了兇險的昆布冰瀑
每個人都不遺餘力地收集垃圾
他們小心翼翼地前進
祈禱神靈的保佑
再出色的身體素質
在巍峨崎嶇的珠峰面前
都得甘拜下風
更難的還在等待著他們
一位剛遇難不久的俄羅斯人和瑞士的遇難者
正等待著他們的清理
然而坡度65度的冰面讓他們犯了難
鞋釘都無法阻止打滑
再加上一場突然的風暴
除了隊長,所有人都返回了原地
隊長納姆加爾堅持著找到了屍體
獨自在快要窒息的狀態下拖著屍體走了500米
要知道,遺體被完全凍結後
會與周圍的冰嵌合在一起。
一具80公斤的遺體凍結後可能重達150公斤
之後,他精疲力盡,不省人事
幸虧隊員即使趕到
隊長才撿回一條命來
不過遺憾的是
在後續清理珠峰的行動中
他們的隊長還是不幸離開了
在夏爾巴人的世界裡
他們視珠峰為女神和信仰
在看到滿地的垃圾殘骸時
他們心中的心痛和無奈可想而知
同樣都是攀登世界屋脊
達到的高度或許相同
但攀爬的意義卻不同
一個成就了自己,留下垃圾
一個成就了世界,帶走垃圾
03
一紙珠峰「禁令」,一群珠峰守護人
包括夏爾巴人在內
其實有許多人
早在珠峰「禁令」發布之前
就意識到了珠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
並為此付出了行動
他們中有專業登山家、探險家
也有當地牧民、志願者
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領域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珠峰守護人
像《珠峰清道夫》中這樣的故事
在現實中不知發生了多少回
只是這些故事沒能有幸被攝影機捕捉
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乃至生命
就這樣永遠被淹沒在珠峰的皚皚白雪中
點擊觀看記錄短片《我在珠峰撿垃圾》
(視頻來源於二更)
「禁令」頒布之後
守護珠峰的行動終於不再只是
小規模、私人的志願探險活動
而是大規模、官方的共同方向
這對犧牲在珠峰的「無名英雄」們
多少算是一種回應
謝謝你們的努力,是時候搞大動作了!
據珠峰管理局發布的報告
2018年以來,自治區組織就
進行了3次大規模垃圾清理行動
在珠峰大本營及以上區域
收集生活垃圾、登山垃圾、排洩物共8.4噸
與此同時
一支200人的專業管護隊
也將組織起來發揮作用
西藏體育局甚至還要求登山者
在下山的時候
都必須攜帶8公斤的垃圾下來
違者將有一定的懲罰制度
其實,這個絕妙的辦法
是從尼泊爾那邊「偷」過來的
比起珠峰北側的中國
珠峰南側的國家尼泊爾
更早開始拿出行動保護珠峰
從2014年開始
尼泊爾開始向登山隊
收取4000美元的垃圾保證金
若隊內有成員下山時
未帶回8公斤的垃圾和人類排洩物
這筆保證金將被沒收
把每一個探訪珠峰的人
都變成珠峰守護人
何愁珠峰不淨!
想去瞻仰珠峰的普通遊客
也不必氣餒
新的珠峰大本營將建在絨布寺區域
仍可清晰看到山體和頂峰
不會影響觀賞珠峰
但珠峰垃圾清運的難度
卻會大大降低
珠峰背夫們也將繼續為登山者服務
陪伴他們登上「世界屋脊」
在享受珠峰美景的時候
也不要忘記好好保護環境
畢竟世界只有一個珠峰
守護它也許比徵服它更有意義!
- End -
本文由益美君原創
歡迎分享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