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很火的說法是「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小學三年級是個很關鍵的階段,成敗在此一舉,有一些孩子會成為「學霸」,而有些則會變成「學渣」,父母別不以為然。
小櫻有一對雙胞胎,兩個孩子今年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之前學習成績不相上下,但是自從到了三年級後,兩個孩子的成績大有區別,姐姐成績一路飆升,越來越好,而妹妹的成績則一落千丈,跌入谷底。這件事情愁壞了小櫻,一直對這種差距表示不理解。
為什麼「三年級」對於孩子是一個「砍兒」呢?這幾點原因是關鍵
第一:理解能力出現差距
相較於一年級和二年級,三年級學習的東西會上升一個等級,難度變高,同時內容也變得更為複雜,所以有些孩子到小學三年級會跟不上,畢竟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相同。慢慢的差距就拉開了,那些理解能力強的孩子變成了「學霸」,而理解能力不好的孩子就成了「學渣」。
第二:學習方式大有轉變
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內容大多數是簡單的,就拿數學這門學科舉例,三年級以前基本上都是簡單的加減運算,沒有很高深的數學思維,孩子們都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但是到三年級的時候,教學目標就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會讓很多孩子感到壓力巨大,因此部分數學邏輯思維較差的孩子,就會被其他小朋友遠遠落下,進而產生了「學霸」和「學渣」。
難道我們眼睜睜看著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嗎?當然不是!
這幾點有效舉措,能夠幫助落後的孩子得到提升
1、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有些孩子的成績到了小學三年級會呈現直線下滑的趨勢,其實除了學習內容變得更為複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專注能力很差,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成績。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學習期間,時不時抬頭看天花板、偶爾撓頭、扭頭跟其他同學說話,學習成績怎麼可能提升?學習本來就是一件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只有將專注力提升上去,才有可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於提升成績大有裨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很多,如,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溫故而知新、做題拓展邏輯思維、注重演算等。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做好監督,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對學習的熱情。長時間堅持好習慣,學習成績才會得到大幅提升。
無論如何,小學三年級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講都是一個特別關鍵的階段,家長們要重視,在這一階段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善於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這對他們之後的學習生涯非常有幫助。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