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上半年全省文化產業觀摩現場會上,花溪板橋藝術村作為現場觀摩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產業集聚發展,令與會者耳目一新。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慕德貴在總結大會上高度評價:「板橋藝術村是貴州文化項目的良好示範,初步形成了文化和業態的聚集,這種聚集到了一定的時候還會裂變,催生出更多的文化業態。」
5月下旬,記者慕名來到這個由廢舊老廠區改造的藝術家園,耳聞目睹了這個氣質獨特的村莊。
用廢舊油罐塗成的小黃人、一堆磚頭壘成的小轎車、閒置的廠房「蛻變」成藝術工作室……板橋藝術村位於花溪田園大道,因地處花溪上板橋村而得名。走進板橋藝術村,映入眼帘的是經過藝術家改造的各類裝置和設計。園區設置了文魁街、雕刻小鎮、餐飲、住宿、創意企業、藝術空間等功能板塊,在原始生態植被、參天古樹的環繞之下,形成一個孕育藝術、創意、靈感的桃源。
把具有濃鬱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情的雕塑、書畫、創意微雕等藝術精品,與碧水青山風光旖旎的原生態環境有機融合,使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花溪區在傾力打造文化名片的過程中獨闢蹊徑,在發展和創建藝術原創基地的基礎上,通過還原藝術經典,挖掘民族風土人情的的文化藝術內涵,創新和優化管理模式,使板橋藝術村的文化名片更靚麗。
老舊廠區遇上藝術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同樣也能為一個村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板橋藝術村因地處花溪上板橋村而得名,原為貴州華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分公司。依託上世紀60年代幾家從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線」建設的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後的閒置老工業廠房和土地因地制宜就地起家。
2014年,華工集團旗下的貴州華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華昌分公司搬遷新廠。「如何對待老廠房?拆除搞房開?這是傳統的做法。我們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發展文創產業。把老廠房改造為藝術村,既保留了城市工業文明的歷史記憶,也為藝術家拓展了創作展示的空間。」貴州華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勝介紹,2015年,經反覆調研論證,公司決定充分發揮老廠區環境優美、建築古樸、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打造文旅一體的板橋藝術村。
老廠房變藝術村,傳統企業的綠色化道路和創新性轉變立刻引起省委、市委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藝術村怎麼搞?全國各地發展文旅園區搞藝術村的實踐數不勝數,失敗的案例佔比極高。「要做就好好做,頂層設計很重要!」時任貴陽市有關領導在多次考察後提出「藝術、創新、特色」的六字方針,以及「三三制」的布局理念,即引進三分之一的藝術家、三分之一的藝術館、博物館、文化創意類工作室、三分之一的餐飲和住宿。
園區管委會成立後,主要成員多次前往北京798、上海M50等國內成熟的文化產業園學習交流經驗,並多次向相關專家請教取經。開發時,板橋藝術村保留了原廠區建築風格,同時添加眾多潮流元素進行創意包裝。不僅利用區內紅磚建築構建了知名的畫廊、設計工作室、藝術展示空間、藝術家工作室、學術基地、特色餐廳及咖啡店等創意產業機構,而且對已有廠房、道路、環境進行細微改造,逐步打造「煙囪奇境」「荷塘聽雨」「莫奈魚塘」「紫藤大道」「倫布朗布光大道」等景觀,具有濃厚的藝術創意氛圍。
目前,已入駐板橋藝術村的藝術家、各類與藝術相關的公司及餐飲等商戶達60餘家,正在建設改造的酒店、賓館、公司等有10餘家。這裡有從事花道、茶道、香道、掛畫的專業人士,有從事舞蹈、音樂、美術培訓的老師,有做軟裝設計、美學體驗的牛人,有從事動漫製作、企業宣傳片、微電影拍攝、活動策劃寫真拍攝、VI設計、平面設計、室內外設計等專業、資深的文創工作者及其公司。「三三制」的布局理念得到充分體現,工業廠房和文化藝術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
濃厚氛圍吸引創客遊客
在板橋藝術村的文魁街,戴明賢、陳石、張潤生、張世申、王忠才、石文輝、趙軍、查曉等10餘個貴州知名藝術家的工作室在此成立,他們的作品陣列其中。著名雕塑家劉萬琪、孫利平的大量原作也收藏於此,供觀者一飽眼福。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戴明賢入駐板橋藝術村後評價道:「板橋藝術村是每一位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都應該常來的地方,這裡各種門類藝術百花齊放,隨處都能發現學習借鑑的東西。」
陳石畫作賞析
戴明賢認為板橋藝術村的多元化與書法的多元化是相通的,陽剛美,陰柔美,廟堂書風,山林書風,金石氣,書卷氣,只要書法內容與書法形式相得益彰,只要是書家自覺的選擇,不是專為展覽而寫,任何風格都是一種美。同樣,藝術村的美在於容納了每位藝術家自己的創作與選擇,不被商業化所侵蝕,做到了一村可探知藝術及其個性。敞開窗戶看世界的現代人,應當也具有這種兼包並容,無美不臻的大胸懷、大氣度。「藝術是心靈溝通與傾訴的載體,藝術村則是心靈升華的場所。這裡可以感受到浪漫主義的情懷與洗盡鉛華返樸歸真的簡靜美妙意境。」
陳石畫作賞析
為了讓中國戲曲傳統藝術之聲普及大眾,為了讓京劇票友們有一個清靜舒適的演唱場所,板橋藝術村專門設置了「戲閣」。2017年起,為了響應中央關於「戲曲進校園」的號召,藝術村在戲閣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大學生京劇票友。
板橋藝術村不僅集繪畫、書法、雕塑、戲曲、旅遊為一體,還配置了餐飲、娛樂休閒、主題酒吧、名優特小吃等服務。
陳石畫作賞析
一進板橋藝術村大門,吸引眾人目光的便是「潛水艇」。潛水艇的前身是水泥罐,在藝術村的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像和貴州華工的工匠合作下,「板橋號」正式誕生!全名為「Forever U BOAT Bar」的潛艇小吃Bar正式開業,在潛水艇裡就餐,別有一番風味;侗家工業餐廳讓侗家飲食文化與工業文化完美融合,裡面保留了工廠原始的工具機設備以及行車,增添了新的「味道」;青瓦房餐廳園林式的古樸設計,讓燒烤和休閒度假多了幾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除了充滿個性的飲食餐廳,小橋流水旁的民宿類客棧和庭院式酒店大大提高了藝術村的接待能力,留住了更多的遊客。金絲楠木坊、陶藝體驗館、咖啡吧和茶室、各種古玩店、玉石店、貴州特色藝術商品讓吃住行遊購娛在這裡觸手可及。
園區內雕刻藝術店
另一邊,創客互動工作室空心磚圍成的隔斷、原汁原味的紅磚牆、長枝披垂的綠蘿、愜意舒適的沙發,讓遊客禁不住要走進去一探究竟。創客互動工作室創始人唐楠茜說:「對於創業者而言,藝術村是個很好的宣傳場所。我們不希望把工作室開在寫字樓裡,這樣無法把我們的互動理念直接傳達給大眾。隨著藝術村的名氣越來越響,遊客越來越多,抱著好奇心來我們工作室參觀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藝術村的環境也很符合我們拍攝微電影的需求。今年我們明顯感覺到藝術村人氣漸旺,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漸高,我們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CGMC微縮藝術藏學館手辦作品
在板橋藝術村,微縮藝術帶來青春活力之美。走進CGMC微縮藝術藏學館,琳琅滿目的模型、伴手禮讓人挪不開眼。店主黃海介紹:「國內喜歡模型、收藏模型的人很多,但是只能買工廠的成品。手工製作的模型需求量很大,但是製作人很少。像我們這樣的微縮藝術館,國內不超過5家,目前的訂單都排到半年以後了。整個雲貴川唯獨我們一家,剩下的基本分布在深圳和北京。從某一種角度來說,在貴陽,有這樣一個地方,培養著這樣一個群體,是一種驕傲。」
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向來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常去之地。在各地都進入炎炎夏日之時,70%面積被茂密林木覆蓋的板橋藝術村,依然涼意十足。當你步入參天大樹下的森林,走上木棧道,聆聽著白鷺歡快的歌謠,仰首欣賞墨綠色的松枝與藍天白雲,當涼風不時拂過面,你一定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機裡,屬於板橋藝術村的朝氣與活力之風迎面吹來。
老廠房改造的民宿酒店
良性運營提升實力
今年3月,板橋藝術村首屆主題為「我們走在大路上」的駐村書協會員作品聯合展,在藝術村華工藝術館開展,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分享了為期一月的書法盛宴。
書法家劉奇卡、楊峰、孔農、王烈君擔任指導老師。駐村新會員及書畫知名人士嚴春林、周文捷、王力農、吳應祥、吳亦欽、查曉、謝安輝、李茂江等向觀眾呈獻近百幅書畫力作。本次書畫聯展作品既遵循傳統法度,又勇於創新突破,展現了書畫藝術的繁榮景象和風格多樣的特點。
像這樣的展覽,板橋村華工藝術館每個月都會面向市民定期開辦,現場交易。為群眾和藝術家提供的這一平臺,不僅對觀眾免費,也不收取藝術家的作品陳列費用。若作品在展覽上出售,華工藝術館只提取一定的佣金,收入全部捐贈給貴州省特殊教育學校。「佣金比外面的交易市場少了近30%,陳展不收取費用,給我們這些美術創作者減少了壓力,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年輕畫家阿蘋說。
「進駐板橋藝術村,藉助這裡的藝術推動力和集群影響力,比自己單打獨鬥要強得多。」這是年輕藝術創作者的心聲。對於已經成名的藝術家,在如此藝術氛圍濃厚、風景優美的地方開設工作室,不僅租金相對便宜,還能安心創作。板橋藝術村也因為其良好的藝術生態環境,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我們的宗旨就是用藝術吸引社會資源。藝術家不一定要租賃工作室,但是可以把這裡當作與市場接軌和各種藝術深入交流的平臺。」周勝表示,優質資源和健康的產業模式是推動板橋藝術村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我們運作藝術村,就是希望能推動貴州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幫助本土藝術和藝術家提高知名度,對外傳播貴州好聲音。」
「貴州旅遊井噴式發展,旅遊景點對雕塑品的需求量很大,我們也希望能在貴州拓展更多業務。」入駐藝術村的重慶古堰青銅藝術品有限公司銷售人員說,自從入駐藝術村以來,不僅在貴州的業務迅速拓展,在重慶的知名度也得到迅速提升,公司正計劃將工廠搬到貴州。
「2017年,華迪雕塑從長沙搬到貴州,在板橋藝術村租了兩層樓的工房,用於大型雕像製作,年收入比在長沙增長40%。」華迪雕塑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藉助貴州旅遊影視業發展的東風,作品大量用於影視拍攝基地和景區,收入十分可觀。
板橋藝術村管委會主任蔣永仁介紹,藝術村作為文旅項目,優勢突出:一是符合花溪區這一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貴州省著名風景旅遊區的發展定位;二是區位優勢明顯,位於花溪南部上板橋村,處於國家5A級人文景區青巖古鎮、大學城、夜郎谷景區的旅遊線上,距貴陽孔學堂、花溪公園、十裡河灘溼地公園、高坡景區、天河潭、半邊山都十分方便快捷;三是板橋藝術村自然生態條件十分優越,園區原生態植被覆蓋茂密,參天大樹和灌木樹叢星羅棋布,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展現出令人流連忘返的詩意之美,既適合藝術家潛心創作,也吸引遊客觀光賞玩。
5月18日,花溪苗繡非遺傳承基地——蘭媽媽多彩衣妝博物館在板橋藝術村開館,苗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啟萍的苗繡工作室也同時落成。蘭媽媽博物館的前身是貴州蘭氏少數民族服飾私人收藏館,目前共有約2000件民族服飾藏品,時間跨度從晚清、民國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接下來,博物館將陸續針對各中小學校、各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開展非遺展演、非遺體驗、周末課堂、非遺培訓、創意集市等系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貴州的民族文化。」王啟萍說。
板橋藝術村著力打造成以藝術文化為主題,讓不同知識結構與文化背景、不同年齡層和不同生活閱歷的遊客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感受,讓它成為集藝術品創作展銷售、旅遊、娛樂、餐飲、休閒為一體的藝術樂園。成為懷舊者的尋夢園、探索者的「富礦區」、藝術家交流與創作的精神家園,打造成一個令人怦然心動的地方。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鄧鉞潔
編輯/陸青劍
視覺編輯/鄧鉞潔
編審/楊龍黃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