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6/200614223914010000164729.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田珊 馮若冰 攝像 韋維)6月14日下午,「尋美二郎山 安逸耍天全」採風團來到了紫石關村和甘溪坡,用腳步丈量茶馬古道歷史的長度,感受傳統村落中清涼悠長的「舊時光」。
紫石關村位於雅安市天全縣喇叭河鎮,是全國罕有保存較好的古關隘和茶馬驛站所在地,歷史底蘊厚重,自然環境優美。村子裡共有200餘戶居民,其中40多戶從事民宿經營。由於村子裡夏季氣溫僅20餘度,十分涼爽,近年來已經成為了不少遊客避暑的新去處。仿古城門前,國道318線車水馬龍,當地的工作人員介紹,這裡也是遊覽318國道遊客常選的歇腳地。
沿著青石板一路走進村子中,古城門、天德茶炕等古遺址分布期間,當地村民的房屋外牆上繪寫著「割茶」「殺青」「遛茶」「篩茶」「炕茶」「背茶包」等茶文化相關的圖文,茶馬古道的歷史韻味隨處可感。
來自四川農村日報的鄭慶紅對紫石關村極為感興趣:「沒來這裡之前,茶馬古道只是停留在我們所看到的文字中,今天第一次在現場,對茶馬古道有了更具體的感知。」在聽完工作人員對明朝天德茶炕的講解後,鄭慶紅對古人制茶的智慧更是稱嘆不已。
告別紫石關村,沿著318國道繼續行駛20分鐘左右,採風團來到了傳統村落甘溪坡。甘溪坡古村得源於茶馬古道,這裡是背夫們背茶包子到西藏的必經之路,西出調門(禁門關)的第一驛站,素有「背夫文化發祥地」之稱。當年背夫背茶包子途經此地,走出了一條茶馬文化古道。到清末,兩側逐漸建起民居,最終聚集為完整的傳統村落群,一段有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道從這裡平行向西。
如今的甘溪坡面積 25 平方公裡,轄 4 個農村組,112 戶、390人,主導產業為林竹業、養蜂。保留並修繕的茶馬古道約2公裡,直通村落,沿途設有陳列館、古道背夫銘紀念碑、幹溪古井、清末川西民居等景點。
沿茶馬古道上行,舊時背夫歇腳時用拐子杵下的拐子窩基和照亮夜路的燈杆窩仍清晰可見。漸近村落,青瓦屋頂、穿鬥木架構的民居更密集,村民們或閒坐石階上嘮嗑,或埋頭理著手裡的農活,三五孩童在一旁嬉戲打鬧。
上至一處較為開闊的壩子,許多當地村民這圍坐在屋簷下擺著龍門陣,他們用濃濃鄉音熱情地講述記憶中的茶馬古道。沿著平緩的石坡路,四川省中國旅行社黨委書記劉鋒不時駐足端詳古道上的別致風景和古老遺蹟,甘溪坡村落是兩天行程中他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這裡厚重的文化祭奠讓人仿若置身當年的歷史歲月,他也表示:「希望大家能多到這裡走走看看。」
據介紹,近年來,天全縣聚焦「全域旅遊」戰略,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抓手,全力打造「川藏線上最具水潤風情的康養旅遊目的地」,融合打造最美國道318線、茶馬古道兩條旅遊路線,依託旅遊產業助力全縣脫貧奔小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林業生態旅遊示範縣」、「四川省生態康養旅遊區」,列為「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域旅遊已成為天全縣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圖片由天全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