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作為一枚文史方面的自媒體人,我曾經寫過很多關於北京、關於故宮的文章。
比如說,故宮的設計者為蒯祥,張廷玉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道光皇帝立下遺詔死後不入太廟等等。
但是,我一直都是在書本上、照片上、視頻上了解關於北京的一切。直到今年4月份,我抽空去了趟北京,才親身體驗到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的滄桑與魅力!
我去過太廟、天安門廣場、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什剎海公園、天壇、北京動物園、恭王府等等著名景點,目睹了年代久遠的四合院,也曾穿插在狹窄的胡同之間。
但,我想說的是:我最喜歡的北京文化景點,竟然是這個門票只有2元錢,有著600年歷史的文化景點,進去了都不想走!
它就是太廟!
為什麼我會如此喜歡太廟這個景點呢?
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太廟比較清靜,可以讓人從喧囂中快速寧靜下來;
達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天安門廣場。從地下乘坐電梯到地面,剛出地鐵站口,我就被眼前的一幕景象震撼到了:浩大的廣場、威武、莊嚴、乾淨,紅牆綠樹,藍天白雲,讓人禁不住有種「頂禮膜拜」的衝動。
當然,來參觀天安門廣場的人很多,可以用「人山人海」一詞來形容。前腳跟著別人的後腳,我跟隨者人流一步步挪到了天安門城樓前。但我見走正大門的人很多,又見旁邊一個小側門人很少,於是打算從旁邊進去看故宮。
走近一看,原來旁邊是進太廟門,於是我買了一張門票,竟然只需要2元錢,有點小驚喜!
慢慢走近太廟,我發現來這裡面遊玩的人並不多,時不時還看見三五成群的老人們聚在一起打太極、唱歌、聊天等等,甚是優哉遊哉!而我們自己,也很快從喧囂中快速寧靜下來,享受著慢節奏的生活。
太廟裡面種的樹木花草很多,空氣很好,富含氧離子。人深呼吸一口,感覺這裡便是人間天堂一樣!坐在樹蔭下,看著眼前的紅牆綠樹,心特別靜!
第二:太廟滄桑感十足,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一般;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面聽到或看見太廟,久而久之,對太廟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和嚮往感。這次有機會近距離、親眼目睹太廟的滄桑與風採,我激動萬分。
要知道,太廟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間)修建的,距今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明清兩代共28位皇帝祭奠祖先的地方。在這裡,有許多耐人尋味的人或事。
比如說,太廟以古柏著稱,樹齡多高達數百年,千姿百態,蒼勁古拙。當初太廟建成時,明成祖朱棣下令栽種古柏,意在以「松柏常青」告慰先祖社稷安定,並以此抒發治國安邦的宏願,以示「江山永固,萬代千秋」之意。
現如今,太廟裡面有700多顆松柏樹,我們隨便看一棵松柏樹,都是400多年到600多的樹齡。漫步在其中,我們仿佛穿越了一般。
看著這些古樹,不禁讓人思緒萬千:
這些古樹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幾個朝代更替,依然挺拔在這裡,安靜又喧鬧,可能只是我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人類短暫的一生,在它們面前顯得很蒼白和渺小。歷史的滄桑感到底是什麼樣子?看看眼前這些「老態龍鍾」的古柏樹就一目了然。或許,它們還很年輕,因為有兩棵一千多年歷史的古柏至今依然蒼勁茂盛。
值得一提的是:太廟裡面有兩棵具有特殊意義的古松柏。
一棵是明成祖朱棣親手種植的松柏樹,此柏高13.5米,樹幹徑圍5.5米,枝葉繁茂,茁壯提拔,獨領群柏之首。人們看到此樹的時候,好像也看到了朱棣那種拼搏奮進的精神,而且永垂不朽!
一棵是「樹上柏」,此柏在八米高的斜枝上又生出一株柏樹,是當年清軍入主北京,天下大定後所生;此柏的座枝指向皇宮,相傳有清朝承襲明朝社稷,且根基穩定之意。
結語:如今的太廟也是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裡面栽種了許多漂亮的牡丹花;我們在感受歷史滄桑感與靜謐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絲絲生機與活力,真是進去了就不想出來啊!
現在,人們去北京看文化古蹟時,大都一窩蜂地看故宮去了,卻忽略了故宮旁邊的一個重要景點——太廟,真是有點可惜。
最後,友情提醒:如果您去北京遊玩,一定要記得去太廟看一看、走一走啊!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您最喜歡北京哪個景點呢?歡迎在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