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對自己的罪,常常感到軟弱、灰心喪氣。事實上,那些屬靈偉人也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如何通過研讀聖經、禱告和默想,得著至高的喜樂,從而勝過自己的罪?他們並不完美的一生,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與奧古斯丁、路德和加爾文相比,我們可能只是一些自慚形穢、沒有什麼影響的小人物。也正因此,我們更加感受到從上帝而來的豐厚恩典,上帝通過這些屬靈偉人生前產生的影響和生命的見證,至今仍然向我們說話。
他們都不是完全人,但他們的不完全告訴我們:儘管我們有許多瑕疵,但這些瑕疵卻無法攔阻上帝使用我們。我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認識這些生命中有瑕疵的偉大聖徒。
儘管這些聖徒的生命並不完全,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他們的故事中吸收到豐富的教訓,讓我們的生命充滿盼望。其中有許多的功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回味,在此我用四個要點來總結。
1 不要讓缺點和瑕疵將你徹底擊垮
太多的時候,當別人的批評(尤其是當別人批評得對時!)傷害到我們時,我們就會想要舔舐我們驕傲的傷口,停止我們的一些善行。軟弱感和缺欠感能擊垮我們的意志,剝奪我們行義的熱情。與人比較也會讓我們自慚形穢、躊躇不前。當我們與英雄人物相比較時,我們很容易會消沉、沮喪甚至一蹶不振。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成為謙卑、有信心和成熟的人,我們就必須抵禦同樣存在於聖徒生命中的那些會擊垮我們的因素。前面提到的幾位聖徒都勝過了自己身上的罪與瑕疵,他們得勝的見證應當教導我們學會不被自己的罪與瑕疵擊垮。除了耶穌,上帝所使用的人當中從來沒有一個是無瑕疵的人。在耶穌再來之前,他也永遠不會那樣做。
說到軟弱,我們必須向使徒保羅以及那些在他之後高唱上帝恩典之歌的聖徒們學習:基督的恩典夠我們用,他的能力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們必須向聖經和歷世歷代軟弱的得勝者學習,宣告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聖徒身上的軟弱可以使他們挫敗、沉淪,也可以使他們變得更為剛強。
從保羅、奧古斯丁、路德和加爾文的身上,我們學到的是:「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面對瑕疵和罪時,我們必須學會勇於認罪。
這樣的勇氣在路德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滴盡致。因信稱義這一教義,並沒有使路德對於實際性的敬虔生活無動於衷,反而讓他在跌倒時,靠上帝的恩典能勇敢地站立起來。的確應當如此,就像《彌迦書》7章8-9節宣稱的那樣:「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為我辨屈,為我申冤。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
即使我們犯罪「得罪了他」,即使我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我們仍要向那些控告我們並對我們幸災樂禍的仇敵說:「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上帝雖然懲戒我們,但是他是我的救贖,他要為我贏得勝利,為我申冤。他要成為我的光,且烏雲必將消散。我必得以站在他的公義之中,完成他所交付我的使命。
哦,讓我們從這些聖徒身上學會勇於認罪吧。他們雖然有過犯,但是他們卻能毫不動搖,不被自己的不完全擊垮。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偉大的託付,我們當盡力完成這個託付(即使我們身上充滿各種的瑕疵與罪惡)。讓我們順服所信的道,去彰顯上帝的恩典與榮耀,在一切的善行上都不灰心喪志。
馬丁·路德(1483-1546) by Lucas Cranach the Elder
2 在與罪的對抗中,學習至高喜樂的秘訣
很少有人能像奧古斯丁那樣認識至高的喜樂,為世人樹立一個至高喜樂的榜樣。追求聖潔就是追求以上帝為滿足,而以上帝為滿足就是至高喜樂的屬天恩賜。它之所以至高,是因為它的完全勝過我們心中的一切。
奧古斯丁曾受過罪長期的捆綁,但這更彰顯出讓他脫離捆綁的能力是多麼強大。那些曾捆綁他的「虛浮的樂趣」,至終被一種更高的快樂、至高的喜樂所驅逐:
我突然間對於拋棄虛浮的樂趣感到無比的舒暢,過去唯恐喪失的,這時卻欣然同它斷絕!……因為你,真正的、無比的甘飴,你把這一切從我身上驅除淨盡,你進入我心替代了這一切……我向你,我的光明,我的財產,我的救援,我的主、天父。(奧古斯丁:《懺悔錄》)
沒有人能比奧古斯丁能更強有力講明這一點,即人心是上帝為自己所造的,除非我們能認識到唯有上帝才是我們真正的新郎,他才是我們的大喜樂,否則我們永遠也無法趕出心中對罪惡的戀慕。「因為你造我們是為了你,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懷中,便不會安寧。」
許多人都同意奧古斯丁的觀點:「擁有上帝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但是很少有人認同說,這個喜樂是一種至高的喜樂,它要洗滌人的靈魂,驅走人心裡的偶像,它是忌邪的。
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在這場追求成聖的爭戰中,我們選擇愛什麼、珍惜什麼、寶貴什麼、以什麼為樂,將最終決定我們是否能在爭戰中取勝。
奧古斯丁(354-430) by Gerard Segers
3 在聖經中看到基督帶來超自然的改變
至高喜樂帶出的成聖力量,不會出現在一個盲目的靈魂裡。「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我們在哪裡「看見」主的榮光呢?新約聖經告訴我們,是在「基督榮耀福音的光中……基督本是神的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4:4、6)。
請注意這兩個詞:「得知」和「福音」。我們是在「福音」中看見基督的榮耀,我們是透過知識(「得知」)看見上帝的榮耀。真正看見主的榮耀,就是一種「至高的喜樂」,而我們是借著福音、知識、信息以及上帝的話語才得看見的。哦,為著這個真理,路德花費了多麼大的力量來與那些自行添加新啟示的盲信者,還有那些自行添加傳統的天主教徒抗爭啊。
我們必須從路德身上學習道成肉身的真理,這道是以希臘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成為文字的道及其寫作語法,我們看見了成為肉身之道的榮耀。聖經研究(尤其是結合了禱告的聖經研究)是幫助我們看見這榮耀的途徑。禱告加上默想,是我們以超自然的方式在基督面上看到上帝榮耀的途徑。
禱告:
求你使我的心趨向你的法度,不趨向非義之財。(詩119:36)
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11918)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弗1:17-18)
這些都不是隨意的禱告,而是建立在神話語之上的禱告,是為了熱愛神話語並且渴慕得著神話語光照的禱告。
默想:
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2-3)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
在對使徒保羅用希臘文寫成的經文經過了多年的默想之後,路德終於在福音中看見了基督的榮耀,並且進入了天堂樂園。他的生命和勞苦都見證著這個至關重要的真理:當我們從經文中看見基督,心中的至高喜樂就被喚醒。上帝兒子的榮耀不是通過屬血肉的啟示出來的,但另一方面,又是借著聽道和默想神的話語而向人開啟的(太16:17;羅10:17)。
真理之所以使我們成聖,是因為真理顯明了基督的榮耀,並帶出至高的喜樂,這至高的喜樂能斬斷罪的毒根,使我們得以自由。
加爾文(1509-1564) by Holbein
4因福音真理歡欣,宣揚基督的榮耀
當約翰·加爾文在聖經中看見上帝的尊榮時,他的心就被上帝俘虜,成為了一名傳道人。對加爾文來說,傳道就是心中帶著彰顯基督榮耀的激情,並忠心地、時時地講解上帝的話語。不僅是講解,更是以講解上帝的話語為極大的喜樂。
以至高無上的上帝和聖經裡榮耀的基督為極大的喜樂——這就是我所說的傳道。加爾文奉獻自己的一生忠心地去傳道。他是歷世歷代以來最偉大的神學家之一。他的奉獻也是對我們——無論是普通信徒或是傳道人——的呼召,使我們能夠以講解上帝的話語為極大的喜樂。
如果至高喜樂能夠帶給人一顆敬拜的心和一個聖潔的生活,如果聖經中基督的榮耀能夠喚醒這樣的喜樂,那麼讓我們一同祈求上帝興起一代又一代有著像加爾文一樣奉獻心志的人,以講解陳明耶穌基督的榮耀為大喜樂,使萬民都得著喜樂。
要點回顧
1.除了耶穌,上帝所使用的人當中從來沒有一個是無瑕疵的人。面對瑕疵和罪時,我們必須學會勇於認罪,在跌倒時靠上帝的恩典勇敢地站立起來。
2. 人心是上帝為自己所造的,除非我們能認識到唯有上帝才是我們真正的新郎,他才是我們的大喜樂,否則我們永遠也無法趕出心中對罪惡的戀慕。
3. 聖經研究、禱告和默想,是我們以超自然的方式在基督面上看到上帝榮耀的途徑。當我們從經文中看見基督,心中的至高喜樂就被喚醒。
4. 傳道就是心中帶著彰顯基督榮耀的激情,並忠心地、時時地講解上帝的話語。不僅是講解,更是以講解上帝的話語為極大的喜樂。
本文來源
約翰·派博:《至高喜樂的傳承》(杜華譯),中西書局,2011年
作者簡介
約翰·派博(John Piper),美國作家,「渴慕神」(Desiring God)機構創辦人,伯利恆學院( Bethlehem College&Seminary)院長,著有《至高喜樂的傳承》、《生如朝霧》、《道與刀》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