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攝影攻略:泰順廊橋、景寧古剎

2020-12-20 網易旅遊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中國古建築,總有種能讓人瞬間沉靜下來的魔力,它們千百年來固守著最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為我們保留著最本真的美好。一起跟隨攝影師的鏡頭,走進浙南的泰順、景寧,去看看廊橋和古剎之美吧。

本次行攝路線:溫州——景寧縣(時思寺)——泰順(廊橋)——溫州

泰順廊橋 宋風遺骨雅韻悠長


北澗橋。1/20s,ISO100,F/16

泰順,浙南邊陲一個溫婉的小城,不曾被國人熟識,卻早已憑藉「中國古橋博物館」十足的底氣在世界上嶄露頭角。它似一處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隱秘仙境,用不曾被擾亂的寧謐,為我們守護著一座又一座令人驚嘆的古廊橋。

★宋風遺骨 尋《營造法式》的身影


仙居橋。1/160s,ISO1600,F/5.6

宋代開始,許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化做實際的夢想,他們便創造了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宋南移以後,泰順的讀書人進京趕考的機會與日俱增,泰順的整個文化格局,在南宋時便達到了頂峰。「宋林花園十八學士」就是泰順名人賢士中重要的一支。現在在北澗橋橋頭的廊橋文化展廳一層就有關於林家十八學士的詳細介紹。

泰順的整個歷史文化格局宋代以後幾乎很少變化,也正因此,這座帶有宋代氣質的小城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中國古代的審美文化和價值觀: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

泰順對宋風遺骨的保留更明顯地體現在其當地的建築上,在這裡,你隨處可以找到《營造法式》的身影。刊行於宋崇寧二年的《營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而這本書裡的建築法則和特點,如用料、建築寬高、鬥拱樣式、柱礎紋飾等等,在現如今的泰順都能找到,這些留有宋代營造特點的建築,很多都構建於明清時期,比如建於明代的劉宅橋,採用的就是宋代的鬥拱式抬梁結構。

★活著的廊橋:人與人、人與神的交流


北澗橋頭賣茶葉蛋的老婆婆。1/1600s,ISO1600,F/5.6

有幸的是,泰順不僅保留了廊橋本身,還代代延續著廊橋文化,可以說廊橋在泰順依然鮮活著。市聲不絕於耳,孩童們在橋內你追我打,小情侶們憑欄軟語溫存,老婆婆茶葉蛋的香味兒混合著泗水特有的清新味道瀰漫開來,飄過橋頭的茶館,繞過橋畔的古樟樹,帶著暖暖的氣息撫平了每一位遊人的內心。

廊橋自古以來的功用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便是人與人、人與神的交流。廊橋兩邊有商鋪,有民居,廊橋本身便成了一個公眾活動的場所,本地居民在這裡互通有無,那些因了廊橋慕名而來的遊人,也成了當地人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渠道。

千百年來,在人與自然界博弈的過程也逐漸形成了一些徵服自然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往往依附於神力存在,於是便有了廊橋上的祭祀活動,人們通過廊橋與神明溝通,祈求風調雨順,幸福安康,如今在北澗橋、仙居橋等廊橋上,還可看見佛龕的身影。也正是因為承載了與神明溝通的使命,泰順所有的廊橋都是飛簷翹角,以積極昂然的姿態迎接神明的降臨。

★最值得拜訪的廊橋


北澗橋。1/100s,ISO400,F/11

北澗橋、溪東橋:泰順的「大喬小喬」

北澗橋,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被稱作「中國最美的廊橋」。43米的大跨度、遠離水面的高度,飛簷翹角的姿態,使得其有種展翅欲飛的感覺。當然,被稱作最美廊橋也是和其環境密切相關的。北澗橋所在之處是四水匯流之地,橋頭還有兩棵千年的古樟樹,四季變幻不同的色彩,橋身通體呈硃砂色,與藍天白雲碧水相輝映,會令人大呼驚豔。而且,北澗橋周邊的廊橋文化最為鮮活,如果想體會廊橋是如何起到人與人、人與神溝通作用的,那你一定要選擇到北澗橋去看看。


溪東橋。1/125s,ISO320,F/11

溪東橋,疊梁式木拱廊橋,架構基本和北澗橋一樣,因此被稱為北澗橋的姐妹橋。它始建於明隆慶四年,北澗橋內有很多題字,非常值得賞玩。


仙居橋。1/160s,ISO400,F/8

仙居橋:長虹臥波

仙居橋,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景泰四年,橋屋十八間,80柱,是泰順跨徑最大的木拱橋。仙居橋的對稱性非常明顯,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足支撐在兩岸的巖石上,底座由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拼接對拱而成「八字結構」,非常穩定。大跨度的單簷造型使得仙居橋整個姿態給人一種長虹臥波的氣勢。

三條橋:最寂寞最浪漫

三條橋,疊梁式木拱廊橋,由原先三條巨木跨河為橋而得名,起源於唐貞觀年間,宋紹興年間進行維修。它被稱作泰順最寂寞最浪漫的廊橋。

三條橋周圍幾乎沒有民居,是連接泰順與福建的山澗小橋,兩邊是蜿蜒的古道、鬱鬱蔥蔥的山林。三條橋流傳著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曾有一對情人在此話別,痴情的小夥站在橋頭,一直等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回來。這個故事最後被譜寫成了歌曲《我在廊橋等你》,訴說著一種等不完的戀情,它比戀人之間卿卿我我的戀情還要熱烈,它會為你守候千百年,「我在廊橋等你,等你。等你一起品雲霧香茶醇又美,等你一起和墨香同沉醉。」

薛宅橋:廊橋裡的「比薩斜塔」

薛宅橋,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正德七年。據說是當地建造最穩定的一條橋。史料記載,其所在區域洪水非常大,薛宅橋也因此屢毀屢建,在長期的摸索過程當中,尋找到了最穩固的構架方式,所以直到現在,它的梁木都沒有彎曲變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薛宅橋是泰順唯一一條向一邊傾斜的廊橋,好似「比薩斜塔」一般。這裡還有個當地流傳甚廣的典故,據說當年建造薛宅橋的時候,徒弟不服師傅,師徒兩人發生了爭執,於是分頭賭氣造橋,便形成了如今一邊高一邊低的造型。

當然,專家從建築結構上究其原因,發現其實當初選料時,三節苗的料太長導致了橋的重力向一邊壓去,歷經三百年,便有了如今趣味盎然的「比薩斜塔」。

★廊橋的工藝和傳承

 廊橋的整個建築工藝流程:選棟梁——把墨——搭橋架——上三節苗——裝牛頭梁——三節苗對接——編梁——三節苗與五節苗在編——剪刀撐——立將軍柱——扇博——蓋橋屋——上梁——上色、蓋瓦——圓橋

形象點說,廊橋就是「編織」起來的橋,主要由三節苗和五節苗穿插別壓構成,並由將軍柱決定橋梁的高度和寬度,由牛頭梁分散橋墩的壓力,用燕尾榫承擔拉扯和固定的作用。不用一顆釘子,僅僅是通過榫卯結構穿插別壓便可保證百餘年後依然堅固如初,可謂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現如今,廊橋的製造工藝已經被重新發掘並延續了下來,泰順現在共有三組人員,六個團隊在用這種傳統營造技藝建造新的廊橋,截止目前,新廊橋已經達到了16座。

★廊橋攝影攻略

建議拍攝時間:

仙居橋:晴天拍攝,利用陽光,表現橋體建築之感。

北澗橋:1-2月份(此時水量不大,可充分利用河道中的石頭做為前景進行拍攝)

溪東橋:3-4月份(此時水量適中,拍攝全景時,溪流美感最佳)

廊橋夜景:晚上9點30分之後。(1.周圍現代建築較多,待天光完全消失後拍攝,可利用曝光隱藏現代建築。2.遊客較少,可減少幹擾,簡化畫面。)

1、控制光比

白天拍攝廊橋經常會遇到光比較大的情況。為了能記錄更多的場景細節,可優先保留重要高光細節,之後開啟相機D-LIGHTING功能,或通過後期處理軟體提亮暗部細節。即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照片效果。


廊橋夜景。1/2s,ISO500,F/6.3

2、夜景拍攝

拍攝夜景廊橋時,我們可以利用廣角鏡頭採用低角度拍攝的方式,展現出廊橋的內部建築結構及匯聚美感,配合小光圈的使用,還可使燈光產生星光的美感效果;如果在廊橋、附近有相關的古建走廊,也可以利用框架式構圖風格,將遠近的建築相結合,既可展現主體的全貌,又可交代主體所處的生態環境。當然,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


廊橋周邊生活氣息。1/200s,ISO400,F/8

3、記錄廊橋周邊的生活氣息

很多當地居民會在廊橋周圍做一些旅遊紀念品的小生意。所出售的商品和她們的狀態,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拍攝對象。如果將特色建築也合理的融入畫面,便可得到凸顯地域性的文人照片。

4、鏡頭的選擇

在很多情況下,由於位置的制約,我們無法拍攝到廊橋的全貌,此時的超廣角鏡頭便會大顯身手(超廣角鏡頭一般指14-24焦段)。在超廣角鏡頭也無法完整囊括的情況下,我們便可利用多張接片的方式達到目的。


前景的運用。1/80s,ISO320,F/11

5、前景的運用

單獨拍攝一個廊橋固然可以展現出外面建築美感,但往往只能做為說明性的照片,或多或少會缺乏一些藝術美感。我們不妨在周邊走一走,一般廊橋下面都會有河流,趕上水量不大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大塊河石或岸邊的水車,以這些元素做為前景,不僅可以使照片產生立體縱深感,而且還可以提升照片的藝術美感。

雨天拍攝硬體準備:

其實木質的古建築在雨天拍攝會帶有一種特別的美感,好像整個建築都被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詩意。如果想要在雨天拍攝廊橋,那麼一定記得做好如下準備:

1、使用一個能全天候防雨的攝影包。

2、為相機準備一個防水罩。

3、儘量使用大變焦鏡頭,既可減少換鏡頭的麻煩,又可降低感光元件進灰、進水的風險。

4、在攝影包內放置一包幹燥劑,可降低攝影器材受潮的風險。

5、準備三腳架。雨天光線較弱,就需要用比較慢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這時候使用三腳架可以確保獲得更清晰的圖像

★廊橋小百科

1、壓橋

廊橋通過榫卯結構把它穿插別壓打好以後,需要上面一定的重量把它壓住,一般都是靠瓦的重量來壓。橋梁一經水浮起來就散了,底下沒有任何固定的東西,只有足夠重量的壓力才能保證橋的穩固性。

所以每到洪水期間,守橋的人就會敲鑼號召村民們把重的東西,比如家裡面做年糕的石臼等等拿來守橋,在兩個牛頭梁的位置上放置重物,來確保橋不被洪水衝垮。

2、祭祀

廊橋的橋內一般設有神龕,供奉的神像很廣泛。據說古時人們都把這裡作為一處祭祀中心。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時候,每當這時,鄉民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橋上,依次進行祭祀,擺上一整隻豬頭,奉供茶、酒,添幾盤菜餚,上幾炷香,磕頭作揖禱告祈福。虔誠的鄉民既禱告廊橋的平安,又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合家團圓如意。

★周邊聯遊

推薦聯遊線路:

A、廊橋文化園/張十一故居(泗溪)——胡氏大院(雪溪)——仕水碇步(仕陽)——薛宅橋——劉宅橋(三魁)——百福巖古村落(雅陽)——塔頭底古村落

B、三條橋——毓文橋(洲嶺)——仙居橋——園洲古村落(司前)——交洋土樓

重點聯遊景點:

1、胡氏大院

胡氏大院是以三和院為平面布局建築中的典型。它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93年),道光年間(1833年)重修,歷經漫長的歷史,現在還有9戶人家在這裡居住。整個建築呈「品」字形分布,平面布局為棋盤式,有兩個三和院組成,院中間建有兩道橫牆,猶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住宅的大門是對稱的石制門樓,最令人稱奇的是,院中的排水系統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現在還在正常使用。胡氏大院庭院三邊有排水槽承接屋簷流淌下來的雨水,內廷的地面為四周低、中間高,所以在雨天時,雨水就可以順著地勢排到水溝,然後順著水溝流入溪流,非常巧妙。

2、毓文橋

石拱木廊橋,位於羅陽鎮洲濱村水尾,兩山缺口處,全長23米,寬4米,單跨7.6米,有橋屋6間,始建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層樓閣,二樓為文昌閣。

3、百福巖古村落

百福巖村屬雅陽鎮,坐落於該鎮北向。百福巖是一個多姓共居的古村落,有周、李、林、葉、盧、姚、馬、施、毛、董、邱、王等姓氏,其中數周氏生齒最盛,逐漸形成一個聚族而居的家族區域,至今,村落中依然完好保留的古代民居建築均系周氏所建。百福巖山環水繞,民居建築或依山或傍水,整體環境甚是優美。從民居的建築環境來分,可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沿後山腳建造,坐落在溪谷地上,如周氏宗祠、長尾厝、石門樓、旗杆底等,呈一字形橫向排列。另一部分則沿山凹順山勢建造,呈縱向一字形排列,如中央厝、頂頭厝等。百福巖現存民居中品位最高的當數石門樓(共二座,均系周杰庭建造),這兩座民居布局講究,建造精緻,據專家考證,許多做法還具有濃厚的川西和閩北建築風格。

交通指南:

動車幹線——蒼南高鐵站/福鼎高鐵站

蒼南高鐵站位於蒼南靈溪鎮,距泰順縣75公裡,現已開通蒼南至杭州、上海、南京、廈門、東莞、保定等客運路線。福鼎高鐵站位於丹岐村,距泰順63公裡,現已開通福鼎至上海、福州、廈門、杭州等客運路線。

鐵路幹線——溫州火車站

泰順汽車站

泰順汽車站發往溫州的客運車次從6:00-18:30每40分鐘一班,每日也有發往杭州、上海、南京、福州等地的客運大巴,且可以在此乘坐前往景寧的大巴。泰順汽車站諮詢電話:0577-67582505


點擊上圖下載古建築攝影攻略

歡迎報名

古建築攝影貴陽免費大講堂即將開課

雪花純生古建築攝影公益課堂將於2014年4月16日在貴州貴陽舉辦,紐約攝影學院攝影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專家將詮釋古建之美、揭秘攝影獲獎秘籍。所有影友免費參加,期間還有抽獎環節,專業攝影包、攝影背心、充電寶等精美禮品等你來拿。>>>>報名通道

本文來源:網易旅遊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建攝影攻略:泰順廊橋、景寧古剎|雪花純生古建築攝影大賽|...
    中國古建築,總有種能讓人瞬間沉靜下來的魔力,它們千百年來固守著最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為我們保留著最本真的美好。一起跟隨攝影師的鏡頭,走進浙南的泰順、景寧,去看看廊橋和古剎之美吧。1/100s,ISO400,F/11北澗橋、溪東橋:泰順的「大喬小喬」北澗橋,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被稱作「中國最美的廊橋」。43米的大跨度、遠離水面的高度,飛簷翹角的姿態,使得其有種展翅欲飛的感覺。當然,被稱作最美廊橋也是和其環境密切相關的。
  • 尋訪泰順廊橋,感悟工匠技藝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廊橋。廊橋,泛指有廊屋的橋。溫州泰順的廊橋又大致可分為編梁木拱廊橋、八字撐木拱廊橋、木平廊橋、石拱廊橋等幾類,其中編梁木拱廊橋最具文物價值。我國的編梁木拱廊橋集中在浙閩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如浙江省的泰順、慶元、景寧,福建省的壽寧、古田、連江等地。
  • 去泰順,開啟一場別有韻味的廊橋文化之旅
    明景泰年間,景泰帝加強浙南山區一帶的治理,設景寧、泰順、慶元、壽寧四縣,合「景泰慶壽」之彩。「景泰壽慶」所處一帶,以古廊橋著稱。其中屬泰順廊橋最多,泰順橋梁不僅數量多,結構也多種多樣,因此享有「中國廊橋之鄉」「橋梁博物館」的美譽。
  • 泰順攝影師相機中的廊橋記憶
    「述說E時代的甌越鄉愁」徵集活動啟動後,來自溫州泰順的林夕先生,向我們投來了他的攝影作品。拍過那麼多風光,他獨愛「泰順廊橋」,不僅是因為廊橋美,更是因其蘊含著的濃濃鄉情。雖然沒有《廊橋遺夢》那般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但泰順廊橋靜謐恬靜的美,和她質樸的家鄉風情,總能讓每個泰順人情牽多年。
  • 半月談丨泰順廊橋:橋架山澗,意通古今
    立足當下:加強保護刻不容緩2019年4月,在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和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主辦的「4·18國際古蹟遺址日主題活動」中,泰順廊橋——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災後修復工程實踐項目,獲批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全國優秀古蹟遺址保護項目」特別推薦項目。「這次評選結果是泰順廊橋保護成果的生動體現。」
  • 專家齊聚「廊橋之鄉」浙江泰順 共話木拱橋保護與傳承
    泰順廊橋。 據悉,木拱廊橋亦稱虹橋,是一種「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橋梁樣式,是歷史遺存給閩浙兩省七縣(福建省壽寧縣、屏南縣、周寧縣、政和縣,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獨有的文化瑰寶。泰順廊橋。
  • 浙南泰順,廊橋舞龍
    溫州市泰順縣位於浙江省的最南端,牴觸浙閩交界處,是中國廊橋之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黃腹角雉之鄉,中國木偶之鄉,革命老根據地縣。泰順縣被譽為「浙南淨土」,「中國十大最純淨美麗風景線」,「自助旅遊天堂」。泰順鄉風淳樸,山清水秀,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泰順縣的廊橋,具有中國橋梁活化石之美稱,現存的30餘座古廊橋像璀璨的明珠一樣鑲嵌在泰順大地上,其中15座廊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泰順廊橋尋訪記
    傍晚時分,路過景寧畲族自治縣,省道邊新建的廊橋。泰順,浙閩交界的小山城,境內共有46座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橋,其中15座廊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廊橋,泛指有廊屋的橋。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在相隔一段路程的路上,建造一座供人歇腳的風雨亭。而橋上建造屋簷,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蝕,還起到風雨亭的作用。泰順訪橋,從全國重保橋起。
  • 溫州街頭「廊橋」移動,泰順全網尋找「旅遊錦鯉」
    在活動上,泰順還同步發布了暑期文化旅遊產品及攻略,以此吸引更多的溫州市民赴泰順開展休閒、健康、養生遊玩。悠然廊氡 文化樂園悠然廊氡,文化樂園,這個暑假,你可以帶上孩子走進廊橋之鄉泰順,感受千年遺韻,或是泡一泡泰順氡泉,養生休閒。
  • 專家齊聚「廊橋之鄉」浙江泰順 共話木拱橋保護與傳承
    泰順廊橋。 據悉,木拱廊橋亦稱虹橋,是一種「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橋梁樣式,是歷史遺存給閩浙兩省七縣(福建省壽寧縣、屏南縣、周寧縣、政和縣,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獨有的文化瑰寶。泰順廊橋。
  • 閩浙木拱廊橋走進上海高校,請為它申遺打call!
    泰順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雷全勉泰順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雷全勉介紹,閩浙木拱廊橋聯合申遺工作啟動於2004年,2009年「中國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閩浙木拱廊橋」正式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7年閩浙七縣廊橋保護和申遺聯盟組建,開展申遺規劃編制。
  • 廊橋舊夢 | 泰順十五座國保級廊橋及鄉土文保
    泰順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座小城,古村落、廊橋、雲海、古道是它全部的印象。
  • 泰順廊橋:深山裡的天工圖騰
    ,直到1980年10月,《中國古橋技術史》編者之一的唐寰澄來浙南閩北實地考察時,看到三條橋。鄰近福建壽寧的泰順,其木拱廊橋在浙閩地區同種橋梁中,最為引人注目。 1989年8月4日,《中國文物報》刊發夏碎香題為《獨具一格的泰順木拱廊橋》一文,這是泰順廊橋第一次見諸媒體。
  • 發生在泰順的「廊橋遺夢」
    發生在泰順的「廊橋遺夢」 2012/02/16 03:21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李如婷 瀏覽:5584
  •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傳承研討會在浙江泰順召開
    「申遺,是保護好廊橋遺產、弘揚好廊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據泰順縣廊橋研究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廊橋亦稱虹橋,是一種「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橋梁樣式,是歷史遺存給閩浙兩省七縣(福建省壽寧縣、屏南縣、周寧縣、政和縣,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獨有的文化瑰寶。在泰順境內,保存較好的古代廊橋有33座,其中列入國保的就有15座。
  • 泰順三魁廊橋獲評中國單孔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
    1月15日,三魁鎮傳來一個好消息,原來是泰順三魁廊橋創基尼斯紀錄,被評為中國單孔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泰順縣三魁廊橋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三魁鎮秀溪邊村,於2019年5月開始動工建設,2020年8月竣工,橋體總長90米,寬7.5米,高41米,單孔跨度48米,是我國單孔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
  • ...中國廊橋之鄉——浙江泰順一日痛失三橋。薛宅橋、文重橋...
    (原標題:【GIF 颱風暴雨 泰順三座古廊橋被毀】受颱風「莫蘭蒂」影響,中國廊橋之鄉——浙江泰順一日痛失三橋。薛宅橋、文重橋、文興橋,全部被毀!
  • 泰順——中國廊橋之鄉
    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常年適合旅遊,溫泉,廊橋,美食,竹木雕刻,茶葉,十八乾等等!泰順有著在歷史上曾有很多名人為了避開戰亂,相繼轉移到泰順這一群峰起伏、人煙稀少的「山水田園」,造就了具備山區地帶田園風光特點的鄉土文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蹟。當中較為突出的象徵便是泰順廊橋。
  • 我在最美廊橋畔等風雨停也等你——泰順廊橋實景劇首演開啟
    視頻裡,身著中國傳統服飾及泰順畲族民族服飾的舞蹈演員們,在「世界最美廊橋」北澗橋畔,歌舞翩翩,在溪面上的細雨夜燈映襯下,更顯婀娜多姿。這是8月25日晚七夕夜與8月26日晚上,在泰順泗溪鎮北澗橋畔首演的以「我在廊橋等你」為主題的實景演出的現場紀錄。
  • 中國33座國寶級廊橋,泰順就佔15條,真正的廊橋之鄉
    ,在泰順的這15座,北澗橋、溪東橋、文興橋、文重橋、三條橋、仙居橋、薛宅橋、南陽橋、霞光橋、池源橋、普賓橋、城水橋、劉宅橋、永慶橋、毓文橋,南陽橋、霞光橋、普賓橋,我還沒去過。文興橋,被譽為廊橋中的「比薩斜塔」,文重橋,故事多多,你來了,可聽一聽,我想你也會被感動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