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烏魯木齊開始大規模實施老城區(棚戶區)改造以來,改造情況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烏魯木齊居民的神經。
老城區的改造,是為了城市發展的更加現代化,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烏魯木齊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棚戶區改造。
老城區(棚戶區)改造提升讓曾經的老城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但也有許多承載著烏魯木齊人美好記憶的地方,淡出了歷史舞臺。
在感慨的同時,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年來老城區的變化和未來的規劃。
沙依巴克區
如果說這些年來變化最大的一定是沙依巴克區了,很多城中村變成了高樓大廈,老的農貿市場變成了城市綜合體。
作為烏魯木齊商業貿易發展最成熟的區域,沙依巴克區的商圈眾多,雖然核心地段的交通、商業發展繁榮,但是房屋破舊老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老破小、雜亂差、道路擁堵、安全隱患等等,也是城市在發展之中必經的「硬傷」。
火車頭外貿城是不少老烏魯木齊人都記憶深刻的地方,那裡有便宜的小飾品、眼鏡和童裝等商品,是逛街購物很好的地方。
而如今那裡依舊人來人往,只不過曾經的火車頭外貿城已經變成了德匯萬達廣場。
2015年,由沙區政府牽頭,新疆本土企業德匯集團與萬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了德匯萬達廣場。
這是萬達集團全國首個輕資產合作項目、全國首個由傳統批發市場轉型為城市綜合體的創新項目,也是烏魯木齊規模最大的商業綜合體之一。
德匯萬達廣場的建造,不僅讓這一片區有了大型城市綜合體,同時對於周邊的房產價值、就業崗位增加,都有了極大的帶動作用,這也是烏魯木齊本土企業結合老城區改造實現產業升級的成功典範。
距離德匯萬達不遠處,是碾子溝長途客運站,那裡幾乎蘊含了大半新疆人的記憶。
在那個飛機與鐵路都還不是那麼通達的年代。碾子溝客運站承擔著運輸全疆旅客以及部分國內城市旅客的重任,在整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它都是烏魯木齊最重要的城際公共運輸出行點之一。
2018年10月1日,位於烏市黑龍江路的碾子溝客運站搬遷至烏魯木齊站對面,並接替它目前所有業務。
在2019年年末時,紅星地產和碧桂園入駐了這裡,也為這裡帶來了紅星·天鉑和碧桂園拾光裡兩個高端項目。
烏魯木齊交通的快速發展讓出行變得越來越便利,烏魯木齊到西安高鐵的通車,也意味著客運服務有了更顯著的提升。
雖然那個曾經承載幾代人記憶的碾子溝客運站搬遷了,但是在那個地方進出烏魯木齊,和親朋好友相聚告別的情景還仿如昨日。
如果說一個讓烏魯木齊人記憶最深的地方,那麼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說出老北園春農貿市場。
老烏魯木齊人的生活記憶裡,肯定都有一座老北園春農貿市場,這裡也曾是烏魯木齊最有市井熱鬧、柴米油鹽茶韻味的地方了。
逢年過節,父母總是會帶著我們去北園春採購年貨,那裡的東西便宜,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息。
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在2017年,萬科拿下這塊土地,與政府一同拉開了老城改造的序幕,也亦是烏魯木齊第一批老城區改造項目。
在2019年8月,北園春市場正式搬遷,而這一地塊在萬科的項目建成後,也將變得更加繁華和現代化。
一面是城市新封面,一面是老城記憶。或許這也是一座城市在發展之中最深意的畫面。
老滿城是目前烏魯木齊人購房的熱門地段,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乾隆年間,清朝大文人紀曉嵐就有詩句專門描述老滿城:「酒肆錯茶園,不異中華裡」。
曾經的老滿城地塊也加入了老城區改造的大軍之中,特變、旭輝先後入駐這裡,豐富的教育和醫療等資源成了置業人群優先考慮的地方。
以上這些地方都是老一輩烏魯木齊人充滿回憶的地方,它們的改造提升不僅見證了烏魯木齊城市發展的變遷,也代表著烏魯木齊越來越現代化,便利化。
除了這些讓人記憶深刻的地方外,烏魯木齊其他城區也在不斷地改造和提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烏魯木齊這些年其他區域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天山區
2017年,天山區老城區改造提升工程重點區域為二道橋、大灣、東大梁、十七戶和明華街片區。
其中二道橋區域規劃定位為「風情旅遊步行街」,旨在打造「一街走遍新疆,一日暢遊古今」,二道橋步片區將建文化展示、商貿旅遊步行街。
按照規劃,二道橋片區的老城區改造提升功能定位是我市絲綢之路文化展示和商貿旅遊區,以文化展示、旅遊交往功能為主,公共服務配套、開放空間營造為輔。
二道橋片區通過天橋、地下通道、建築連廊等措施,將整個核心區與新疆國際大巴扎、二道橋大劇院等現有旅遊資源串聯為一個有機的步行系統,打造形成完整的區域風情旅遊步行系統。
除了二道橋特色區域的建設外,天山區很多老舊小區也完成了「舊貌換新顏」的改變,建築外立面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環境和道路的建設,讓居民的居住體驗不斷提升。
在大灣南路,萬科·翡翠天驕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也已封頂,這一項目建成後,也會為天山區的商業發展錦上添花。
與此同時,為了快速推進天山區整體改造工作,老城區周圍給水、供電等配套設施以及道路修建項目也在完善中。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
2017年,高新區(新市區)老城改造創新廣場二期項目和位於城北的安置房項目同時開工奠基。
創新廣場二期將建成高新區(新市區)經濟發展的配套使用部分,將為高新區(新市區)科研總部基地提供更為便利的生活。在原有的高新區(新市區)科研總部基地的基礎上,配套商務寫字、商務服務、體育健身、文化圖書館及資料檔案館的配套設備,使創新廣場成為功能全面的政府配套設施。
包括創新廣場二期項目在內,高新區(新市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52平方公裡。目前創新廣場一、二期都已建成,其中一期已在2016年完成入住,高新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都已進駐。
如今高新區的居民辦理戶籍等事情也變得非常的便利。
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
經開區(頭區)2017年至2019年老城區改造範圍約9.0平方公裡,其中,城中村改造範圍約1.28平方公裡,將惠及10.1萬各族群眾。經開區(頭區)老城區改造提升工程將分類、分區、分期實施,通過增加公共基礎設施、增加道路基礎設施等,改善老百姓居住環境。
通過四路一線道路建設和硬體設施改造後,將提升道路基礎設施狀況,遠期,此片區將成為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的配套功能區,配套的企業用地。
經開萬達、白鳥湖萬達和奧特萊斯的入駐也為該區域帶來了非常多的人氣,同時滿足了周邊的居民日常生活娛樂。
水磨溝區
水磨河景觀工程建設是水磨河生態廊道建設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項惠民工程。
此前,水磨河一期、二期改造工程,主要針對水磨溝公園風景區段的千米河道進行了景觀提升,風格與水磨溝公園內的景致相融合,而水磨河三期景觀工程延伸至居民生活區,從克南高架沿河路口到北山大橋,兩岸400米將建約3萬平方米的濱河遊園,主要服務於周邊近4萬居民。
「水磨河全長27公裡,其中16公裡在水區,水磨河生態廊道建設是個逐年推進的延續性項目,將為水磨溝區居民居住環境帶來非常大的提升。
近年來,烏魯木齊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緊貼民生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實施了老城區(棚戶區)改造提升工程、房屋綜合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一系列工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在不斷地變好,我們熱愛的烏魯木齊也在不斷的改造和提升,城市變得更加乾淨整潔,生活環境也變得越來越便利舒適。
這樣不斷在努力的烏魯木齊,就是我們始終熱愛家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