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特稿(記者 王小英)無聲火鍋怎麼吃?按鍵,舉牌,還是寫字?
近一個月來,蘭州一家無聲火鍋吸引了不少人前去體驗。這裡的服務員,超過一半是聾啞人,手語是他們交流的主要方式,無聲火鍋店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不用說話就可完成點菜
在無聲火鍋店裡,所有的菜品和酒水都是編號的,顧客只需在菜品後面寫下數量,聾啞服務員就可以通過「點菜寶」點菜。
火鍋店還安裝了一套呼叫系統,由桌面呼叫器和腕錶式信息接收器組成。桌面呼叫器放在桌上,腕錶則佩戴在每一個聾啞員工手腕上。桌面呼叫器上有5個按鈕,分別對應「加菜」、「酒水」、「買單」、「服務」和「取消」五項服務。顧客摁下按鈕,對應區域內的腕錶式信息接收器就會開始震動,並在腕錶屏幕上顯示對應信息。
桌上還有7張心形手牌,分別標有「米飯」、「紙巾」、「加茶水」、「酒杯」、「碗」、「加菜」和「買單」,上面還附有手語姿勢,顧客可照著手牌比劃對應的手語。
嘗試另一種公益路
「過去我也會通過捐款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都不是面對面的。」蘭州無聲火鍋創辦者仲耐紅希望找到一個平臺,讓這些人得到幫助,更有尊嚴。
偶然的機會,仲耐紅聽說了無聲火鍋的概念,她想招聘聾啞人為員工是一種更有意義的公益慈善路。之後,她多次前往重慶、上海等地了解學習,並最終決定在蘭州創辦一家無聲火鍋。
2014年10月下旬,她通過甘肅省殘聯的牽線搭橋,在金昌市殘聯的幫助下到金昌招聘員工。
「很多人都沒有工作經驗,從特殊學校畢業後就在家待著,也有個別在電子廠等地方打工,但因為交流困難等原因,沒辦法幹下去。」仲耐紅說,「最初,其實我並不確定,可在金昌招聘員工的時候,他們對工作的渴望打動了我。」
上崗前密集培訓一個月
11月7日,火鍋店還在裝修中,招聘的30多名聾啞員工就已經到位了。
「之前在餐飲服務行業工作的時候,很少跟聾啞朋友打交道,不知道跟他們該如何相處。」擔任領隊的張亞男剛開始有點猶豫,但在為期一個月的培訓時間裡張亞男的疑慮被完全打消了。
聾啞員工趙飛來無聲火鍋店之前在自家的修理鋪打雜,這是他第一次外出工作。
很多客人都是第一次接受無聲服務,覺得服務很好的就會伸出大拇指。這個時候,趙飛就去拿便利貼,讓客人把想說的話寫在上面,然後籤上自己的名字,貼在二樓樓梯口的心形牆上。每次得到顧客的表揚,趙飛都會開心很久。
更讓張亞男佩服的是他們精準的生物鐘。「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來工作,結識了很多朋友,每天下班之後會在群裡聊到晚上一兩點,就算如此,他們也不用鬧鐘,每天早上不到七點就準時起床了。」
未來還將繼續招聘聾啞員工
「我準備最近抽空去挨個了解一下這些員工的家庭情況,跟他們的父母溝通。」仲耐紅告訴記者,她擔心這些員工在火鍋店沒有歸屬感,希望通過家訪能夠對他們更了解,方便溝通。
在員工中還有兩對聾啞夫妻員工,仲耐紅說,以後隨著條件改善,她還準備給這類員工提供夫妻房。
最近,仲耐紅聯合武威市殘聯又搞了一場專場招聘會,準備再招一些聾啞員工,讓他們先在目前的店鋪中接受培訓,等到以後開新店時這些員工就能直接上手了。她還計劃以後招聘一些肢殘的殘疾人朋友做收銀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很希望這些員工能夠在店裡學得一技之長。」仲耐紅說,她找了火鍋店廚師,希望他以後能夠帶幾個聾啞徒弟,給這些人傳授廚藝,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