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文化部辦公廳網站發布了《關於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評審委員會根據項目價值進行了評審和認定,從此前全國各地申報的1111個項目中,評選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298項,其中新入選151項,擴展項147項。
廣東省入選該名錄的非遺項目包括傳統嶺南醫藥、抽紗(汕頭抽紗、潮州抽紗)、潮州彩瓷燒制技藝、陶瓷微書、傳統香製作技藝(藥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寮步香市、鑼鼓藝術、粵劇等。目前,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正向社會進行公示,公示期為20天。
全國:獲批數量創歷史新低
本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共有298項。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卻達到355項之多,包括新入選191項與擴展項164項。與之相比,今年的入選數量卻呈大幅下滑趨勢,數量創下了歷史新低。
「為了控制申遺項目的質量,國家在非遺項目數量上相對進行了精簡。」廣州文木文化遺產服務中心主任朱鋼解釋,由於經過前三批申報,目前已有上千項有價值的項目被挖掘出來,剩下的項目評審必須「優中取精」。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華也認為,獲批項目的減少,表明非遺「重申報,輕保護」的現象正在得到改善。
在往年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評審中,餐飲類並未受到很大的關注。今年在獲批數量整體減少的情況下,餐飲類卻有所提升。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朝鮮族泡菜製作技藝、雲南蒙自過橋米線、德州扒雞製作技藝等傳統技藝項目都榜上有名。
「由於餐飲類的項目與產業掛鈎比較密切,過去評委們會擔心部分企業通過申遺來謀取利益,與非遺保護的宗旨背離。」宋俊華說。然而,近年來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被熱捧,各地的傳統餐飲文化也相應呈升溫趨勢。「不過,與全國各地各具特色的飲食項目總數相比,目前獲批的項目還是相當有限,這說明國家仍對相關項目有所控制,沒有完全放開審批。」宋俊華說。
白酒項目在本次評選中就被暫時擱置。「這是因為酒類項目在第二批已經評過了,許多中國名酒都已榜上有名,白酒的評審到第三批就基本停止了。」朱鋼表示,儘管目前還有許多二三線的酒類品牌積極申報國家級非遺,但對白酒類是否應該大規模進入名錄,專家還存在較大爭議,因此本次評選暫時不將白酒納入評審範圍。
廣東:嶺南醫藥備受關注
在本次評選中,不少具有嶺南特色的非遺項目也紛紛入圍,其中嶺南傳統醫藥最受人矚目。珠海一指禪推拿、深圳賈氏點穴療法、汕頭太安堂麒麟丸製作技藝等項目都先後上榜。
「在中國傳統醫藥文化中,嶺南醫藥文化一直都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保存比較完好。廣東喝老火湯、喝涼茶等民俗習慣,也在無形中延續和發揚了這一傳統。」朱鋼認為,這些項目的入選可謂「實至名歸」,其中不少還來自珠海、深圳這類珠三角的發達地區,顯明傳統醫藥在現代化的大都市裡仍然保持活力。
除嶺南醫藥外,本次入選的部分廣東非遺項目過去並未受到充分關注。來自東莞的寮步香市就是其中一例。寮步香市歷史悠久,以銷售莞香而聞名。香市起源於唐代,在明清時期最為繁榮。寮步香市曾與廣州花市、廉州珠市、羅浮藥市並稱為「四大名市」而揚名天下。然而,寮步香市後來隨著莞香生產的停頓而走向沒落,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近年在當地政府的悉心經營下才重新有所起色。與寮步香市緊密相關的莞香製作技藝,也在本次名錄入選。
「寮步香市入選的經驗告訴我們,未來要獲得評選,申報單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朱鋼表示,未來獲批國家級非遺的項目越來越少將成為必然趨勢,這也意味著各地申遺的需要得到相應提高:「各地需要對非遺項目的傳統價值進行更有邏輯的論證和更清晰的表述,才有助於增加申遺成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