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精緻生活
多肉出現果凍色,並不一定就是好事,或許和化水只有一步之遙
其實仔細想想,肉友們養肉的追求並不是很多,無非就是這兩個:1、成老樁;2、出狀態。養成真老樁需要耐心,要經得住時間的洗禮;而出狀態則需要靠紮實的養功了。而多肉植物出狀態的表現一般就是葉片肥厚緊緻,上色或者變果凍色。
多肉植物的上色大家都知道了,主要就是在控水、充足光照和大溫差的環境下,多肉植物體內的葉綠素轉化為花青素或類胡蘿蔔素,在外的表現就是從綠色變為比較鮮豔的或紅或黃或橙或紫的顏色了,但是在很多時候,肉友們自己養的肉肉會出現一種比較暗比較髒的「豬肝色」,並不是純淨明亮的顏色,那麼多肉植物的這種純淨明亮的果凍色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多肉植物果凍色是指多肉植物的葉片呈現一種半透明的或綠或黃或紅的顏色,就像各種顏色的果凍一般,有一種純淨的質感。一般如果只有光照充足的話,多肉植物的葉綠素雖然會轉化為花青素,但是肉肉自身合成葉綠素的速度一點也不慢,這樣葉綠素其實並不會損失多少,和花青素相互摻雜,肉肉雖然上色了,但是展現出來的很多都是髒髒的那種「豬肝色」,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後來大神們發現,低溫可以阻礙葉綠素的合成速度,當葉綠素的合成速度跟不上它向花青素或類胡蘿蔔素轉化速度的時候,葉綠素會慢慢減少,隨之出現的就是比較純淨的果凍紅或果凍橙等顏色了。所以說想要肉肉出現果凍色,除了只有陽光還不夠,低溫的環境也不能少。
而恆定低溫的環境並不能長久的保持,比如春天和秋天,春天秋天的特點就是溫差大,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肉肉其實是在夜間低溫環境的作用下變成果凍色,而白天除了光照以外,相對的高溫其實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越到深秋天氣變冷而溫差變小的時候肉肉的果凍色越明顯。而到了冬天溫度太低,肉肉都需要進屋保暖,光照不足通風不好,自然出不了什麼好狀態。所以我們大多數的常識就成了果凍色是大溫差造成的。
為了肉肉出現果凍色,大家也是各盡所能製造低溫,有的天天給肉肉噴冰水,也有朋友跟催直接晚上把肉肉放冰箱冷藏,白天拿出來曬太陽,對於這樣做,小精緻自認還是不敢做的,即便敢做也不忍心。
還有一種很危險的情況,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果凍色,那就是化水。多肉植物化水是一種病態,形成化水的原因主要有3種:高溫高溼、病菌感染和凍傷。肉肉的化水和果凍色主要有下面2點區別:
1、果凍色一般都比較明亮健康,同時並不是一個顏色,而是有很自然的過渡色,而化水的顏色一般只是暗黃一個顏色。
2、健康的果凍色肉肉捏上去還是比較硬挺的,而化水的肉肉葉片捏上去則會有一種軟軟的感覺。
另外,在小精緻看來,肉肉出現果凍色,其實已經是在一步一步的失去健康,因為葉綠素是肉肉進行光合作用正常生長的關鍵,適當的缺失可能造不成什麼大影響,但是如果追求極致的果凍色而想讓葉綠素完全消失,那可能離肉肉化水也就只剩一步之遙了。
所以說,肉肉出了果凍色,並不一定就是好事,需要仔細觀察辨別,另外對待肉肉的出狀態要抱著著一顆平常心,以肉肉健康為基礎下的好狀態才能長久。
以上由小精緻生活整理髮布,希望能給新手朋友們一些參考。關於涉及到一些專業的理論知識,小精緻畢竟不是專業的,水平有限,只能說一個粗淺的大概,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還請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另外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曬出自己的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