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與新加坡達成原則性協議,將推行雙邊「旅遊氣泡」。不過,日期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三航廈有兩名工作人員確診新冠肺炎,或為事情添加變量。
新加坡衛生部上周六(24日)通報,樟宜機場第三客運大樓兩名工作人員染疫,將安排該大樓所有可能接觸旅客的人員接受檢測。
確診員工分別是一名64歲保安和48歲檢測助理,兩人彼此無接觸,均是在看診時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接受檢測後證實染疫,目前未發現與其他個案有關。當地衛生部預計,機場未來數月旅客量會逐漸增加,已與有關當局討論,要求機場前線人員定期接受病毒檢測。另外,樟宜機場在未來數月還計劃設立專門檢測病毒樣本的實驗室。
有本港旅遊業界人士擔心,若新加坡未能控制疫情,「(旅遊氣泡)都唔會做得成」。不過,本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則持相反意見,指相信兩地政府達成協議時,或已對有關情況作出估算,並提前準備好應對措施,至今未聽聞會因而影響計劃落實時間。
旅遊事務署表示,兩地政府正積極商討,期望於未來數周敲定「旅遊氣泡」各項安排及細節,會在致力保障兩地公共衛生的前提下,恢復往來。兩地會適時公布生效日期和實施詳情。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雖然新加坡的情況「少少令人擔心」,但認為仍要觀察數天,若無出現大型的社區傳播,料對當地疫情未必會有大影響;若樟宜機場因輸入個案引致大型群組爆發,本港或須重新作出檢視。
他又提到,香港與新加坡都是國際航空的樞紐,無論直航或轉機旅客,都有機會抵達兩地,從而構成風險,「今日發生系新加坡嘅事,唔排除香港隨時都有機會發生。」而近期歐美疫情轉趨嚴峻,認為兩地政府在落實「旅遊氣泡」時,須考慮分開不同風險的人員及航機,甚至入住的酒店。
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就指出,兩宗樟宜機場的個案,患者都沒有接觸,相信未必是經機場傳播。他續稱,當地政府有將緊密接觸者隔離,相信只要14日觀察後,如沒有引起大爆發,將不大影響推行「旅遊氣泡」。
許樹昌又稱,飛機上的空調系統每小時換氣達20至30次,比手術室更多,認為乘客只要保持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風險並不高。他又指,假如市民希望儘快開關,現時的防疫措施便不宜「放得太鬆手」。
來源:香港薈綜合,政府新聞網、香港01、大公網、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