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家公司、總市值10.4萬億、近三年繳稅超過9000億元……這一組數字,是深市民營上市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並助力國家經濟發展交出的「成績單」。這些成果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民營企業家充分運用資本市場平臺進行併購重組。一直以來,深交所積極支持民營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全力做好監管和服務,在日常監管中著力提高併購重組信息審查的效率和質量,為優質上市公司開闢重組「快車道」。
涉及交易金額1.7萬億元
民營上市公司進行併購重組有其天然的必要性。華南某大型券商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一些民營上市公司在經歷初創期和快速成長期後,面臨發展困境:受市場容量飽和、價格充分競爭等多重因素影響,僅靠內向型發展難以突破行業「天花板」。為了解決發展瓶頸問題,這些企業傾向於通過併購重組提升自身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或進行橫向併購,或進行產業鏈延伸,或向價值鏈高端轉型。
近三年,深市民營上市公司共推出重大資產重組827單,佔深市併購重組總單數的77%;涉及交易金額1.7萬億元,佔併購重組總金額的67%;配套募集資金總額達4878億元。
從併購模式看,民營上市公司圍繞產業整合進行的併購是主流,近六成重組方案為同行業或上下遊併購,重組標的集中在電器、機械、金屬、化工、汽車等製造業以及電信、網際網路、軟體及信息技術等行業。
近三年來,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的深市民營上市公司共推出併購重組432單,涉及交易金額6645億元。民營上市公司對戰略新興行業的標的情有獨鍾,827單重大資產重組中有362單的標的分布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專用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等領域。
一些傳統過剩產業的民營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實現產業升級,也是資本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表現。近三年,深市民營上市公司推出的併購重組中,有77單涉及置出產能過剩、經營前景較差的資產,注入市場空間廣闊的業務或資產,實現轉型升級。例如,快遞行業龍頭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和順豐快遞均選擇與上市公司資產置換的模式登陸深交所,形成了良好的產業聚集效應。
併購重組助推公司業績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企業轉型升級驅動,深市民營上市公司發揮體制靈活優勢,積極「出海」,「試水」境外併購。
近三年,深市民營上市公司涉及境外併購52單,合計金額2325億元。上市公司通過境外併購快速獲取優勢資源和技術,加快產業升級,提高了國際競爭力。例如,美的集團以現金方式全面要約收購德國上市公司庫卡集團,實現了從白色家電行業向高端智能製造領域的延伸,產業布局得以優化,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進一步提升。
民營企業還通過併購重組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有利於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實現多種經濟體制共同發展、比翼齊飛的良好局面。
從實踐來看,深市併購重組中,有民營企業將優質資產注入國資上市公司,也有民營上市公司收購國企資產引入國有股東。例如,近期民營企業盛虹集團與國資上市公司東方市場進行併購重組,將盈利能力較強、發展前景廣闊的民用滌綸長絲業務注入上市公司,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實現了盛虹集團化纖業務板塊的重組上市。
從結果來看,併購重組助推民營上市公司業績的效果顯著。近三年完成重組的民營上市公司在重組完成後當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8%,淨利潤同比增長77%,業績增速顯著高於深市整體增速。目前深市共有民營上市公司1508家,佔深市公司總家數的71%。這些公司總市值10.4萬億元,佔深市總市值的六成,近三年上繳稅收已超過9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