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濤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1929年載濤迫於生計將貝勒府賣給了當時的輔仁大學,載濤有6個兒子2個女兒,不過大兒子和大女兒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
載濤的次子載佳曾在陪著溥儀讀英文,與溥儀的關係非常好,溥儀與日本人關係親近時,載濤從此與溥儀決裂,但載佳卻依然跟著溥儀;三兒子溥侒是載濤最看重的,在載侒還只有幾歲時,就為載侒定了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
《愛新覺羅宗譜》記載:「民國四年乙卯五月賞給頭品頂戴,九年庚申十一月賞戴花翎,嫡妻必祿氏彬恂之女。」溥侒的正妻出生名門,相貌端正,而且十分賢惠,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溥侒能夠娶到這般妻子讓當時許多人都羨慕了一番。
不過溥侒的妻子在為丈夫誕下子嗣後,身體狀況是越來越差,溥侒和父親載濤也找過不少名醫,但都沒有效果,溥侒的妻子對生死倒也看得開,經常安慰陪伴在床邊的丈夫,只是想到年幼的兒子,溥侒的妻子也是憂心忡忡。
溥侒正直壯年,肯定還是要再娶妻的,年幼的兒子又會怎麼安排?當母親的都自私,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最好的,到那時兒子會不會受到欺負?是不是就沒有人管了?溥侒妻子為此想了好幾天。
一次溥侒妻子的奶媽和奶媽的女兒連氏過來探望,溥侒妻子與奶媽的感情深厚,和奶媽女兒連氏也是一塊長大,溥侒妻子也就向奶媽說出了心中所慮,但奶媽出身卑微,卻也幫不上溥侒妻子多少忙,因此連連嘆氣。
連氏就開口說:「姐姐與我情深姐妹,不如姐姐開口讓我嫁過來,我也好照顧姐姐的兒子。」溥侒妻子一聽倒也覺得是個好辦法,等到丈夫溥侒回來時,再三叮囑自己死後娶妹妹連氏(奶媽女兒)為妻,溥侒想到妻子病危,時日無多,只得含淚答應。
連氏進門後,對溥侒倒是十分關懷,一度讓溥侒想將連氏扶正,不過載濤怎麼也不同意將連氏扶正,以「出生卑微」為由拒絕了,溥侒為此還帶著妻兒搬了出來,不過溥侒和已逝的溥侒妻子都看錯了連氏。
連氏尖酸刻薄,私底下經常虐待溥侒的孩子,正妻兒子骨瘦如柴,溥侒意外發現連氏在毆打自己的兒子,才知道自己釀成了大錯,追悔莫及,將孩子送到載濤身邊,後來33歲的溥侒也病逝了,連氏便失去了經濟來源。
妻子臨終前,丈夫必須娶親妹妹做續房,丈夫照做後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