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1月25日,全年共接到急救電話近66萬次,救護車出車12萬次。其中,有2萬次是無效出車。近日,武漢市急救中心公布一組數字稱,因為「不急」的急救擠佔資源,導致大量真正需要急救服務的患者,苦等不到「救命車」。急救醫生們紛紛呼籲:急救資源有限,請把機會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
案例
車到門口,呼救者說要退車
趙明在武漢市急救中心的120指揮中心工作,說起「空跑」來,一肚子苦水。
「最典型的一次,連著去了兩趟,連病人都沒見到。」趙明對兩個月前的一次急救記憶猶新:上午10點半,一男子打進電話說在馬場路20號,女友突發急病,要叫車去醫院。該處離市十一醫院比較近,調度員直接調派該院的救護車前往救人。誰知車到門口,給對方打電話,男子卻說病情緩解,不要車了。救護車無功而返。
20分鐘後,男子再次打進電話,說女友病情加重,需要叫車送醫。這次,他提供的地址是馬場路48號。隨後,救護車趕到,男子卻改口說要坐的士上醫院,不要車了。救護車二次空跑。
15分鐘後,男子第三次撥打120急救電話,說自己在馬場路36號,需要救護車送女友就醫。
「您的情況比較特殊,能否就近找警察,一起協助報警?」趙明提的這個建議,被男子拒絕。隨後,男子再未打電話叫救護車。趙明告訴記者,經驗告訴他男子很可能是報的假警。
數據
「不急」的急救佔七成
近日,武漢市急救中心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元旦到11月25日,全年來電次數達到將近66萬次,除去諮詢的、騷擾的和誤撥的,總出車12萬次;其中,有效出車10萬次,無效出車2萬次,跑空1000次。
120指揮中心主任餘靜榮介紹,目前市中心城區共39個急救站,每天值班的救護車41臺,服務對象是全市約一千萬人口。但是,救護車跑空比例常年徘徊在20%左右。
該中心急救醫生丁一鶥稱,幾乎每個月都能遇到和醫療不沾邊的,還有大量「不急」的急救任務,如出院、轉院、複查,甚至感冒、痛經等,這些需求約佔七成。而心梗、腦梗、骨折、外傷等真正「急」的急救服務,僅佔總量的三成多點。有時急救車到了,病人坐的士先走了;有時候急救車到了現場,對方電話卻打不通了。
呼籲
別浪費有限的急救資源
餘靜榮認為,120本是針對各種突發狀況提供應急醫療服務,但在跑空的那一刻,很可能一個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就錯過了救治的機會,「受害的可能是你、我、他」。
「不能再這樣浪費急救資源!」趙明呼籲,市民應意識到,現有急救資源有限,應將緊急救護服務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
盤點
搬家、拉肚子、防女友自殺
多位急救醫生表示,遇到的出車任務太「奇葩」:
痛經、拉肚子,叫救護車。一次,一位武昌的男大學生叫車,送到醫院發現是普通的拉肚子;另一位女大學生叫車,理由是痛經。
康復也要叫救護車。一位爹爹患有泌尿系統疾病,每月兩次到醫院更換導尿管時,他必定會打120叫救護車送自己去醫院。
救護車「被迫」幫老人搬家。老人行動不便,想搬家,乾脆叫救護車去醫院,再要求直接出院,把自己從醫院送到新家。
避免女友自殺。小夥在廣州打工,前不久,和武漢的女友在電話裡吵架,女友威脅說要自殺。小夥忙打電話叫了110和120。到場敲開門一看,女友正要睡覺,原來是虛驚一場。(記者 王春嵐 通訊員 張麗 羅雙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