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玩具總動員4》很好看,真的太好看了。觀影指南:重溫1、2、3部,然後再看第4部有奇效,最建議重溫3,記得初二看完玩具總動員3的時候,以為已經是巔峰了,看4之前其實有一丟丟爛尾的害怕,但是看完4之後覺得,這個故事真是太棒了,太棒了,前3部故事雖好,但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麼胡迪是安迪最喜歡的玩具?在這個系列的電影中,安迪、其他的玩具和觀眾都很有默契的一致認同,儘管胡迪有一些小缺點,但胡迪一直是安迪最喜歡的玩具:
第一部:巴斯光年來之前就有玩具說,安迪從幼兒園開始就最喜歡胡迪第2部,玩具們見到胡迪時說,安迪需要胡迪第3部,安迪要去大學了,安迪把胡迪從玩具箱裡拿出來,決定把胡迪帶到大學去,並把其他玩具收到閣樓上,前3部已經很好了,一個個故事好到讓我覺得不需要深究為什麼胡迪那麼重要,但玩具總動員4讓我看到了答案(這個我就不劇透了,嘻嘻,快去看,快去看,不好看你回來打我),胡迪確實是安迪生命中很重要的玩具,他們一起經歷過很多美好的事情,在安迪的成長中,胡迪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對於胡迪來說,安迪曾經是他生命的全部,從第一部到現在,最初的觀眾已經長大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時,我覺得自己有的時候像安迪,有的時候像胡迪,有的時候像巴斯光年我想這是一部給大朋友們看的電影,(接下來可能劇透了),人總會長大,我們與安迪一樣,長大以後,也會與生命中曾經很重要的人Say Goodbye,但是安迪是不是會在焦慮、煩惱的時候。
想到他的好朋友胡迪,想到了胡迪是不是又會讓他整個人充滿了力量?過去,安迪的存在決定了胡迪的自我定義,胡迪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玩具),將要去向何方,在世界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樣的問題的覺知,都是建立在「我是胡迪的玩具」的認同感之上的。當他離開安迪的時候,這些之前看起來不是問題的問題,都成了大問題。胡迪開始疑惑了:我該做怎樣的自己?我能夠做怎樣的自己?當看到胡迪深陷其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共鳴。
這就是埃裡克森提出的青少年面臨的主要發展障礙呀,大概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關於成長的話題吧。像是高考完開始填報志願,又或是本科即將畢業的時候,對自己現在和將來的角色感到混亂,從而體驗到了不確定性和不適應。看4之前,我覺得3已經是大圓滿了,但是4真的太棒了,安迪長大的同時,胡迪也通過他自己的努力,達成了自我同一性的建構,這才真的是大圓滿,安迪和胡迪分別了,但是他們都將開啟嶄新的第二人生,都將幸福快樂的生活,各位觀眾也是。
真好呀,那些過去的同學,過去的朋友,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們還好吧?最後,mark一下小可愛巴斯光年,其實你一直知道你要幹什麼,只需要一個外在聲音的鼓勵而已,如果還有玩具總動員5,是不是就會看到內心強韌的你了呢?感覺突然充滿了奔向美好生活的的力量泡泡,這就是童話世界的魔力吧。我覺得這部電影每一秒都是高光時刻,但是還是圈點幾個最愛最愛的吧:胡迪和叉叉說到主人邦妮的時候,說著說著就下意識地說了安迪(從這我就開始以淚洗面了),然後叉叉問他安迪是誰的時候,邊說著安迪,胡迪就變溫柔了(抱起了叉叉,哈哈)。
兔哥和達鴨的3個策略真的絕了,鐳射眼也絕了。我一直在想,玩具總動員的世界觀裡,玩具從來沒有在人前展現過自己有生命的一面,如果有一天……(官方腦補,最為致命),蓋比娃娃在獲得發聲盒,卻沒有得到小女主人的喜愛之後,和胡迪說他可以拿回自己的發聲盒了,讓人對這個反派也討厭不起來,這一切都是因為愛呀,最後,胡迪把自己的警長勳章給了女牛仔。胡迪已經獲得了對自己的全新認同,無論是發聲盒還是警長勳章,他都不需要了,而這些曾經帶給安迪快樂的東西,將傳承給其他玩具,陪伴下一個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