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聯合國:為和平發展與和諧合作風雨同舟

2020-12-15 今日中國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防止和制止戰爭、促進經濟繁榮,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聯合國提供了緩和國際衝突、處理國際爭端、解決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的權威性架構和機制。建立75年以來,聯合國在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人權、裁軍與防擴散、恐怖主義、人道主義和衛生突發事件、性別平等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聯合國還是大國間調整相互關係以及發展中國家結交朋友、維護權益、交換意見、共同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最重要場所。聯合國的根本大法《聯合國憲章》構成了當代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石。 

 

       

 聯合國總部大廈

  支持與貢獻

 

 

  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中國堅決支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始終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講話時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將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在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再一次強調了中國對聯合國的堅定支持,並莊嚴承諾中國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入參與聯合國的活動,增加資金投入,積極提出方案和倡議,對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權威與作用給予有力的支持。在國際安全方面,中國一直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會費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30年來,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4萬餘人次,忠實履行維和使命。為全面落實2015年聯合國維和峰會的承諾,近五年以來,中國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和300人規模常備維和警隊在聯合國完成註冊,已有6支維和待命分隊晉升為三級待命部隊。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待命部隊中數量最多、分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開展了80多個項目,使用資金規模6770萬美元,為聯合國維和、反恐、能源、農業、基建、教育等領域工作提供支持。 

 

  在全球發展方面,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消除貧困聯盟的工作,與其它國家攜手推進國際減貧合作。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解決了14億人的溫飽問題,今年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也是對人類發展事業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聯合國2030年議程國內落實工作。率先發布落實議程的國別方案和兩期進展報告,在多個領域實現早期收穫。推動各國將發展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年議程對接。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積極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近五年以來,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80個減貧項目、118個農業合作項目、178個促貿援助項目、103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34所醫院和診所、123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3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80餘個項目,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中國已向聯合國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成為捐款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完成了133個「婦幼健康工程」,邀請3萬多名發展中國家婦女來華培訓,為世界婦女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全球人道應對計劃,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開幕式宣布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等重要舉措。中國將不折不扣落實承諾,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貢獻。 

 

  對於中國在聯合國的貢獻,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如是評價:「中國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是聯合國議程不可或缺的夥伴。」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是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和主要參與者,也是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支柱,發揮著核心作用。」 

 

  為聯合國改革提供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發生了複雜深刻的變化,像新冠肺炎疫情一樣的全球性威脅和挑戰層出不窮,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全球性威脅和挑戰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全球治理亟待改革。聯合國作為全球治理最重要的平臺,也需要進行改革,以進一步自我完善,更好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的職責,在思想理念、機構設置和運行模式等方面適應全球治理的需要,繼續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在後疫情時代繼續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對此,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積極提出了寶貴的中國方案。在後疫情時代聯合國首先要主持公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要切實提高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使聯合國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利益和意願。 

 

  其次要厲行法治。毫不動搖地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制度和規則協調各國的關係和利益。大國更應該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遵信守諾,不搞例外主義,不搞雙重標準,也不能歪曲國際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國際和平穩定。 

 

  第三要促進合作。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搞零和遊戲。而是要以對話代替衝突,以協商代替脅迫,以共贏代替零和,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國共同利益匯合點,建設和諧合作的國際大家庭。 

 

  第四要聚焦行動。積極踐行多邊主義,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以可視成果為導向,平衡推進安全、發展、人權,特別是要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契機,把應對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挑戰作為聯合國工作優先方向,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框架突出位置,更加重視促進和保護生存權和發展權。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一種特殊形式告誡世人,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讓世人更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思想力量與時代價值。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反覆強調「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正讓全世界人民深刻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意義。」「在我們這個動蕩的時代,遠見至關重要。所有國家都應該認識到人類的共同命運」。站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的特殊歷史節點,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熠熠生輝。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講話中所總結的:世界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重申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旗幟下實現更大團結和進步。展望未來,中國將會為聯合國的發展和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為世界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和其它國家一起繼續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任遠喆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北京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基地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張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彰顯大國擔當
    各方對此高度關注,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給予充分肯定和讚許,更存殷切期待和厚望。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是習近平主席201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宣布設立的,是中國首次通過基金方式支持聯合國工作,搭建了中國與聯合國務實合作的新平臺。基金從設立到開花結果,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彰顯了中國的創新精神和大國擔當。  基金有力維護了多邊主義。
  •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指導委員會舉行第五次會議
    中新社聯合國9月10日電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指導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0日通過視頻方式召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維奧蒂、經濟和社會事務副秘書長劉振民、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楊濤、中國財政部行政政法司司長王瑛等基金指導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
  • 中國和平發展為世界創造福祉
    今天,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鍛造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大國外交,正是從數千年追求「和合」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結出的果子。沒錯,如今的中國已經重新覺醒並日益強大,但世界不會「為之發抖」,因為「這是一隻和平的、可愛的、文明的獅子」。5000多年的文明,修成中國對和平、和睦、和諧理念的深刻理解。
  •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五周年「成就與展望」研討會舉辦
    人民網聯合國12月8日電(記者李曉宏)當地時間12月8日,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五周年「成就與展望」在線研討會召開。該會議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聯合國秘書處聯合舉辦,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維奧蒂、經濟和社會事務副秘書長劉振民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
  •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五周年研討會線上舉行
    中新社聯合國12月8日電 以「成就與展望」為主題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五周年研討會,8日以在線方式舉行。研討會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聯合國秘書處合辦。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維奧蒂、經濟和社會事務副秘書長劉振民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
  •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五周年「成就與展望」研討會舉行
    新華社聯合國12月8日電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五周年「成就與展望」研討會8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代表高度評價基金5年來所做貢獻。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維奧蒂表示,基金成立以來,有力支持了聯合國在和平與安全領域的重要議程,有力支持了秘書長的工作。她感謝中國政府慷慨出資,以及對聯合國工作的支持。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基金工作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密切結合,聯合國各部門積極參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受益。
  • 聯合國與中國承諾開展空間合作—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聯合國4月22日電 (記者馮衛東)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UNOOSA)21日發表聲明表示,該組織與中國政府再次共同承諾,在外層空間的探索與利用方面進行合作
  • 習近平關於和平發展的這些箴言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不久前在馬裡和南蘇丹犧牲的聯合國維和人員中就有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我們將繼續履行好國際義務,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 聯合國和平紀念館與韓國防部合作 紀念韓戰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2月4日報導,聯合國和平紀念館4日與韓國國防部遺骸發掘鑑定組制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韓戰爆發65周年之際,出借陣亡者遺骸發掘照片和遺物,交換聯合國軍隊參戰記錄,分享收集到的資料。報導說,聯合國和平紀念館在1月就已經借出50種83件遺物用於展覽。
  • 中國代表:中方支持聯合國與法語國家組織加強合作
    新華社聯合國9月8日電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8日在安理會關於法語國家組織作用的視頻會議上發言,認為安理會同法語國家組織加強互動,對加強多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他說,中方支持聯合國及其安理會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八章有關規定,同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加強合作。目前有不少法語國家組織成員問題在安理會議程上。法語國家組織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同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工作形成有益互補,為幫助這些國家實現長治久安作出貢獻。他說,中方歡迎法語國家組織積極開展熱點問題的斡旋調解。
  • 特稿:百年變局中推動和平與發展的中國力量
    在合作與對抗、多邊與單邊、開放與封閉的較量中,中國擔當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發展動能。中國主張、中國力量,為推進全球治理、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發揮著重要作用,與世界共奏命運與共的合作交響。
  • 「一帶一路」合作促進東北亞和平發展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國際觀察)「一帶一路」合作促進東北亞和平發展新華社記者 孫萍 劉贊 於榮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定於11日至13日在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舉行。俄「向東看」戰略的逐步落實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正在給東北亞地區合作帶來和平與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
  • 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
    當前,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本版今日刊登的理論對話和思想縱橫,對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 人民日報:為中東和平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近年來,中東國家直面挑戰,立足國情艱難探尋和平、穩定、發展路徑,執著追求民族振興、國家發展夢想。   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啟程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作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負責任大國,中國將如何同中東地區國家開拓雙邊關係發展新機,為中東和平發展提供方案,為世界安全穩定貢獻力量?國際社會將熱切目光投向習近平主席的中東之行,希望藉此為上述問題找到新的答案。
  • 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正文包括八個部分,分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白皮書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
  • 2014國際和平日
    198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9月聯大開幕的日子定為國際和平日,旨在「加強各國人民內部及相互之間和平的理想」。200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把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自此,每年聯合國都要提出當年度國際和平日的主題,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並號召世界各國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 韓美首腦會談晚宴吃韓國拌飯 象徵「和諧與合作」
    據韓聯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夫婦本月29日在白宮設宴歡迎韓國總統文在寅夫婦,晚宴主菜為韓國拌飯,象徵「和諧與合作」。 資料圖片:韓國拌飯(韓聯社) 據報導,韓國拌飯將米飯、辣椒醬和多種顏色的食材拌在一起,多種味道相融合,形成特別的味道,意味著「和諧」。韓國歷任總統也常常以拌飯招待外國首腦。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解讀
    習近平主席從全球視角思考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議,倡導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親誠惠容理念,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場合宣布務實合作舉措,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注入中國力量。2018年4月,中國成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專司國際發展合作事務。
  • 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立場不會改變——寫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
    為慶祝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紐約聯合國總部的達格·哈馬舍爾德圖書館,展出了聯合國歷史上75份重要文件,以彰顯其在和平與安全、人道主義援助、發展與人權領域的歷史性貢獻——  1946年1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一號決議,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消除原子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 人民日報:同解時代命題 共促和平發展
    5年前的金秋,習近平主席赴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首次登上聯合國講壇,站在歷史高度,把握時代脈搏,面向人類未來,深刻闡釋中國對國際秩序以及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政策主張,提出一系列務實合作倡議和舉措,為國際關係發展帶來新的氣象,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新的力量,為促進全球發展提供新的方案,在國際關係史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