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經典之作在汽車界流傳,汽車講究三修七養,可見保養對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些清潔工作中,用車是最常見的一種「保養」,清洗車的外觀和內飾並不十分複雜,只要勤快一點,愛車總能閃閃發光。但發動機艙的清潔工作卻被無數車主所忽視,時間久了也不免沾滿灰塵,甚至油液洩漏的地方也會形成一層油泥,如果不定期清理,會加速發動機部件腐蝕,嚴重時還會生鏽、老化、龜裂,必須引起重視。
圖省事找那種精洗店花錢就能搞定,畢竟發動機艙沒必要經常清洗,價格相對比較貴一點但也不過分。自己買車後,每年一個頻率段自行清洗,擦拭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正常情況七八年的機艙可以達到一次機艙沒有清洗過三年的標準,其實並不算髒,最多算上灰塵和灰塵。因此,我也是建議大家不必太在意發動艙是否乾淨,自己可以看的過去就好,因為那裡本來就容易髒。
若啟動機艙積垢達到一定程度後,一方面可使機艙散熱功能降低,油耗增加,加速配件老化;另一方面可引起一些線路故障或短路,在高溫條件下,引起龜裂油管洩漏的可燃物起火,引起自燃。所以,發動艙也要定期清理,一般一年清理一次為好。一目了然,心曠神怡;一目了然地清潔發動機艙,還可以對某些線路、管道進行檢查和保養,有效減緩電路、橡膠管道及其它部件的老化速度,清除金屬鏽蝕或油泥,降低自燃機率,延長發動機原機壽命。
所以問題來了,發動機艙裡各接各的,傳感器到底該怎麼清理呢?用高壓水槍像洗車一樣直接衝是不行的。由於大多數發動機的插座、密封並非全防水,更無法抵禦高壓水槍的衝擊;而且發動機艙的許多部件不僅粘在灰塵和油泥上,具有天然的高粘度,單靠水是無法衝刷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了解發動機的結構,盲目地用高壓水槍衝洗還可能導致發動機艙部件受到損壞,例如點火線圈、保險箱等。所以如果貿然下手,反而會弄巧成拙。
清潔起動機艙多數是由於長時間漏油,滲油導致發動機、變速箱甚至整個機艙都有油泥積聚,這種情況下,打開機蓋就是黑色和油膩的一層,不清洗看著很難受。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工具和水的清潔劑自己就很難徹底清理乾淨,沒有必要折騰還是不如找專業人士來做。假如不是油泥,而是灰塵和汙跡,這種情況清洗也很簡單,一支水槍、一塊抹布、幾個塑膠袋(保鮮膜)就能搞定。
講到這裡,我想起了很多二手車商收拾機艙內內飾的專業程度完全可以與精洗店媲美,許多3-5年的二手車經過了車商的手之後,光亮無比,機艙比新車還乾淨(新車一般存放3個月以上,所以多少都有灰塵)。但畢竟人家是作為商品來做的,都是為了賣高價,所以也捨得下本。若自己只做簡單的清理,則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熄火後待發動機冷卻後再進行準備工作,發動機持續工作溫度高,謹防燙傷。假如是渦輪增壓車型,熄火時還是有電控系統在工作,如機油泵、散熱風扇等,即電路的某些部分處於通電狀態。靜置半小時以上或在車前進行清潔。
二是電路、馬達、電源、線路的保護,防止滲水,造成短路的隱患。如今有些混動車型並不適合大水、噴霧(滋)衝洗,再者我覺得也沒有必要。三、做好準備工作後,如何洗就自由發揮了,就像洗油煙機一樣,一次不能洗兩次,二次不能洗三次,也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只要不與水槍直射發動機的線圈、電機及上述電路有關)
四、清潔後用幹毛巾擦拭,除去防護罩,哪裡髒哪裡擦,剩下的都是細枝末節的工作,明白自己的心意。五、起動打火時,不要關閉發動機艙蓋子,找一個朝上的位置停下來(有條件的話找一個平緩的坡度,或用磚塊墊在後輪上,讓頭部稍微向下,以便儘快排出艙內其他地方積水)。如此依賴引擎散熱,陽光直射,艙蓋通風,頭部朝下,保持15-20分鐘。
上面,是自己洗土的方法,只要還能保證電路和線路沒有水分就不用擔心。對一些老車也最好看看下面的線路再決定是否用水養,因為有些老化或保養過的線頭,線可能都是裸露的。正如題目所說,題主問如何清洗,我就分享一下個人的經驗,但老實說,發動機艙只要不是漏油、滲油造成的髒就不算髒,有情調三年洗一次,沒情調五年洗一次也沒什麼,不過是推動快速消費的後備箱宣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