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陽因富得州名,不獨農桑別有營。
日暖提筐依茗樹,天陰把酒入銀坑。
江寒魚動槍旗影,山晚雲和鼓角聲。
太守能詩兼愛靜,西樓見月幾篇成。
-----《全唐詩》章孝標
早在中唐時期,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的著名詩人顧況,在《送韋秀才赴舉》詩中寫道「鄱陽中酒地,夢老獨醒年」。
宋代進士鄱陽人黎廷瑞《饒百花洲》「北嶺尋花去繞屐,東湖載酒水平船,舊遊零落今餘幾,回首春風。
在饒州,經常有名人出入的酒局,往往布點設在三個著名的酒樓中。
一是鄱陽樓。此樓至少不晚於中唐。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有《陪使君叔鄱湖樓宴鄭中丞》詩。南宋狀元王十朋知饒州時,多次到鄱江樓赴宴並賦詩,留下了《同官居會飲鄱江樓,送谷簾泉二尊,戲成小詩》、《鄱江樓分韻得月字》、《前端午一日會飲鄱江樓十有六人既分韻賦詩又戲成短篇》等詩。「佳節江樓上,同僚共把杯」一句,大體能讓人猜想到古代官員的酒局狀況。宋周《清波雜誌》有一則「投獻取知」,也記載了鄱江樓上「郡宴」的故事。
二是新橋酒樓。鄱陽「東湖十景」,因吳存的詩流傳下來,也讓人記住了新橋酒樓。吳存的《新橋酒帘》:「橋邊窗戶小家樓,新釣魚肥酒旋篘。可是東風能喚客,青簾舞過柳梢頭。」「酒帘」也有寫作「酒旆」的,用字不同,意義一致。元明清各朝都有「十景」的和詩。
三是迎賓酒樓。「問客何南,似耳畔足根,猶帶些彭浦濤聲,匡廬去氣;勸君且碎,看天時人事,無非是山頭風雨,水面浮舟。」題迎賓酒樓聯,是鄱陽名聯,作者徐風鈞,樂平人,清末舉人,鄱陽學監,即鄱陽中學第七任校長。作者站在店家的角度,一「問」一「勸」,噓寒問暖,予人賓至如歸之感。下聯是對時局的判斷:社會動蕩,風雨飄搖,不妨醉生夢死。且暗嵌「風雨山」、「浮舟寺」等地名,天衣無縫。
鄱陽古代釀酒業的興盛也能從「饒州酒監」的設置可見一班。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說與旁人渾不解,仗藜攜酒看芝山。」劉季孫的這首詩,家喻戶曉,題目竟然是《題饒州酒務廳屏》。劉季孫曾以左班殿直官銜監督饒州酒務。江東提刑王安石巡視饒州酒務,在官署看到此詩,大加讚賞,並破格提拔劉季孫任饒州的「教育局長」。
就是這則著名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重要信息:北宋時期就成立了「饒州酒監」!這個酒監,大概不是質監部門,而是稅務機構,負責人是劉季孫。王安石有《答劉季孫》詩。
「饒州牌」饒州系列產品是採用傳統的大曲泥窖發酵工藝與現代科學的汲取技術相結合配製而成。
選糧,選用本地享譽一千五百年貢品級大米、小麥。混蒸,做到「內無生心,外不粘連」泥窖發酵。此外還採用回醅發酵,即在新酒醅中,以老帶新進行發酵的工藝。採水,為湖面即達到直接欽用標準的鄱陽湖地下純淨之水。摘酒,分層緩火蒸餾,分段量質摘酒。貯藏,貯藏因地制宜,放置於陰涼,避光地下酒庫,密閉貯存。老熟,新酒通過90-180天的地下庫窖藏,使酒體香淳軟綿,香味突出,柔和。勾兌,七分釀造三分勾兌,將各種曲基酒勾兌調起,調整風味,以新老酒和不香、醇、甜的酒,按比例相互調和,取長補短,使酒質趨於一致,去除異雜味,令酒的香味更加醇淨,綿甜淨爽,真正達到「聞香下馬」「杯中留香」。
本公司生產的鄱湖系列濃香型白酒「夢回鄱陽」淨含量500ml,酒精度:50%vol,特點:窖香幽雅,醇厚豐滿,綿甜爽淨,尾淨香長。
饒州牌濃香型白酒「饒州府---秦之風」,淨含量500ml,酒精度:45%vol,特點:窖香悠雅,柔和協調,陳爽綿甜,尾淨悠長。
饒州牌濃香型白酒「饒州府---漢之風」,淨含量:480ml,酒精度:45%vol,特點:酒液純清,酒香典雅,諸味諧調,甘綿爽口,餘味不斷。
2010年7月在第一屆四省一市(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重慶)白酒質量評比中「饒州」系列「秦之風」榮獲金獎,「漢之風」榮獲優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