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說走就走」,其實你是在被動旅行

2021-02-17 社會學了沒

推薦

作者:李哲

來源: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

編輯:

阿鳩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同意」

「找個男朋友,不要自己走!」

● ● ●

關於旅遊,我們發現一些東西「過氣」了。

比如旅行社,根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2015 年全國旅行社的利潤總額同比減少了 34.14%。

特別是國內遊,千篇一律的所謂特色和毫不走心的服務都引起了人們的不滿,遊客通過旅行社進入景區的比例已經從 2010 年的 60%-70% 下降到 2015 年的 20%-30%。

攜程、途牛這樣的線上旅遊服務商是旅行社虧損的原因之一,但 2016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這些公司自己也在經歷整體虧損。無論是被冷落還是在燒錢,旅行社和線上供應商都在找方向。

同時,很多新事物開始出現或者更流行了。

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旅遊,於是有了一邊旅遊一邊打工、上課、做志願者或者禪修的項目和服務;人們追求一切領域的個性化和當地化。

住在當地居民開的 Airbnb 裡,吃房東推薦的當地人常去的小餐館,穿得和當地人並無二致地走在本地居民區。各種創業公司也希望開發讓人得以通過一個智慧型手機解決旅遊中做攻略、預定服務和寫遊記等等所有問題的應用。

但是,關於年輕人旅行的判斷和基於此推出的所謂吸引人的服務,很多情況下都是錯的。

年輕人都有「說走就走」的情懷,一言不合就辭職來一個間隔年。

年輕人都在想盡辦法窮遊,花最少的錢玩最多的地方。

年輕人容易受到社交網絡的影響,在旅遊方面做決定和找信息的時候最信賴社交網絡?

……

誠然,社交網絡、消費升級和追求個性是年輕人旅遊的背景,但要理解這個市場,上述的刻板印象並不能給出真正有用的建議。

基於此,我們回顧了好奇心日報從旅遊行業大會、業內公司,到各種各樣的年輕旅遊者(比如經歷過間隔年的年輕人)的報導,也採訪了窮遊私人定製、Hive、白日夢旅行這樣的新型公司或項目。

與此同時,為了知道更多年輕人的看法,好奇心研究所針對旅遊消費、個人旅遊體驗、對旅遊景點的看法、旅遊方式做了多個調查。

我們最主要的發現是,雖然年輕人總是被貼上「愛玩」「會旅遊」的標籤,旅遊 KOL 通常會特別針對年輕人做類似「去海島開始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年輕人第一次叢林遊」的營銷,但年輕旅行者並不都是說走就走的所謂旅遊達人。

對很多人來說,類似「出差順便在周邊逛逛」,「去另一個城市探望異地戀男/女友」,「支教並走訪周邊的村莊」這一類出行可能更接近他們的旅遊常態——我們給這種方式取了個名字:被動旅遊。

在我們介紹過的一份報告中,出生於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到 21 世紀初的千禧一代被描述為更拼的一代人:由於經濟不景氣、初入職場的危機感、以及技術的發展使工作與生活的界限逐漸模糊。

他們中的 43% 都是工作狂,而全年齡段的這一比例只有 29%。他們在職場上比父輩更努力、更有危機感,而且對工作看得更「長遠」了。

在國內,996(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每周六天)工作制下的年輕人也並沒有太多時間專門休年假。好奇心研究所針對國內讀者的調查也顯示,沒人能夠接手休假期間的工作、沒辦法和周圍人的年假湊到一起去旅遊是年輕人休不完年假的兩個主要原因。

-圖片來自好奇心研究所的林小妖-

另外,年輕人其實討厭在人擠人的黃金周出行,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去往任何一個地方都會被中國人淹沒。

告別學生時代不久的年輕人,還記得自己當初總在利用得天獨厚的假期(和翹課)優勢錯峰出行。工作之後,他們也希望繼續這種不用擠火車也不用在景點數人頭的旅行。

於是很多年輕人果斷地放棄黃金周出行,他們理想中的假期是利用周末加年假拼湊一個小長假出來,並且早早訂好特價機票……當然完美規劃的假期有時會因為到時候請不出假而泡湯。

有時候他們只能利用兩份工作之間的間隙出遊,當然這種間隙可能是給自己放個假,也可能是裸辭之後一時沒找到下一份工作。

關於出差,國外針對年輕人旅遊趨勢的研究用到了一個詞 bleisure(business+leisure),年輕的職場新人帶著拼勁和新鮮感,把出差當成是工作中可以出去走走的機會,無論有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旅遊環節。

而對學校裡的年輕人,留學或交換學習、異地戀和出差也成了各種被動旅遊的契機。規模越來越大的留學生、交換生群體,最初出去的目的中多多少少帶有遊玩的成分。異地戀的年輕人把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貢獻給交通業和旅遊業。

因此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一年中這種被動旅遊的次數超過了主動旅遊。「說走就走」的情懷更像是噱頭,這些經常被動旅遊的年輕人,需要靠譜和能夠滿足需求的服務。這裡有一些我們關於被動旅遊的觀察。

1. 並不是所有間隔年都是充分準備甚至自主決定的。現實生活中的 Gap Year,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沒申請到學校,還沒找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工作而發生的,更像是掉到人生的 Gap 中掙扎的一個 Year。

2. 有的人只是單純地想逃避,把自己先「扔」到一個完全的異鄉,有的人是暫時的求職或求學失敗之後被迫空閒。

3. 打工旅遊的年輕人有時會吐槽「全在打工,沒時間旅遊」。

4. 換一個地方生活的不適應、條件艱苦和語言不通都可能成為問題。但對於滿懷期待參加義工項目的年輕人,最大的困擾集中在「做的事情有意義嗎?」

5. 間隔年或支教的時候沒有壓力又有大把零碎的時間,兩三天的周邊遊需求更大。

6. 留學和大學時期申請海外交流學習中,與同輩群體一起深度遊的機會很多。這段時間可能會成為近五年或十年最長的旅遊階段。

7. 遊學和留學生在旅遊方面還有個煩心事,父母或朋友拜訪的時候,不知道該帶他們去哪裡玩、以及沒法玩到一起。

8. 年輕的職場新人比其他人更喜歡出差,不管時間多少,他們都期盼著出差的時候能順便玩一玩,雖然不一定能如願。

9. 旅遊愛好者出差的時候不一定有機會出去玩,但會努力在吃東西和住酒店方面下功夫,在不花費太多額外時間的情況下尋找有當地特色的東西。

10. 長期出差的人最大的期望是出差這件事儘量不要打亂自己的生活習慣,他們可能更喜歡連鎖酒店標準化的服務,被當作熟客對待之後會假裝無奈地發個朋友圈表達一下欣慰之情。

除了被動出行之外,有關年輕人怎麼出門旅行,我們還提出並試圖解答了以下這些問題。

1. 並不是中老年人才喜歡度假。在我們的調查中,「做了大半年工作狗,想對自己好一點」超越了「出去看世界」和「說走就走」的情懷,成為年輕人出門旅遊的最大動機。

2. 不像旅行目的地推薦的推薦更受歡迎,公眾號的文章或者知乎熱帖,只要能把日本的美食、臺灣人的友好、山間民宿的避世其中之一講得清楚生動,就足以讓年輕人動心了。

3. 早就看膩了老套的景點,「鮮為人知」成了當今對旅遊景點的最佳封號之一。

4. 找旅遊攻略的地方,之前螞蜂窩和窮遊是主流,現在更喜歡用知乎甚至朋友圈,在這樣的平臺似乎更容易找到「鮮為人知」的景點和靠譜的玩法。

5. 做攻略的時候被信息爆炸困擾,希望有一個針對自己需求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靠譜參考資料。

6. 這個參考資料曾經可能是 Lonely Planet,而用過一次之後,就會因為旅行信息太過時而慘遭淘汰。

7. UGC 遊記最大的問題是乾貨太少,好奇心研究所曾做過一個「你在找旅行攻略的時候無法忍受什麼?」,1036 人無法忍受沒有乾貨的旅行心情類 UGC 攻略,393 人無法忍受「你推薦個餐館,連地址都沒有」。

8. 雖說是在社交網絡時代,但決定旅遊目的地時,還是會最先考慮自己喜歡的書籍、電影中描繪的地方。

-圖片來自好奇心研究所的林小妖-

在好奇心研究所「你都是如何挑選旅行目的地的?」這項調查中,3650 次表態中,最多贊同指向了這一選項。

9. 決定出境遊前很多人可能不會有明確的目的地,已經包裝好的產品因為降低了規劃成本,會影響旅遊者的決定。(@窮遊「私人定製」業務主管白一帆)

10. 在熟悉一個旅行地點後,第二、三次去更會以興趣為中心選擇旅遊目的地,比如騎行,潛水,滑雪等,因為會對當地最好的潛水地點、滑雪場有所了解。(@白日夢旅行 旅行設計師景雨)

1. 年輕人巴不得旅遊的時候越接近當地人的生活越好,他們並不想咋咋呼呼一眼看起來就是遊客。

2. 在好奇心研究所的相關調查中,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表示會特別留心當地人喜愛的小眾景點和美食。

3. 點評網站上受到全球遊客喜愛的場所和本國老年人會去排隊的場所,毫無疑問選後一個,會覺得便宜又特別。

4. 在吃東西上假扮當地人的方式還有去逛當地菜市魚市野生菌市場,再買點沒人吃過的食材和調味料,比買那種爛大街的旅遊紀念品高級多了。

5. 但也有一種情況會讓他們破例改變自己的一些偏好,就是帶父母出去旅遊的時候。

6. 選擇住當地 fancy 的民宿,不然住連鎖酒店什麼的,和出差又有什麼兩樣。

7. 住青旅和 Airbnb 有時候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認識當地人」的需求,又不想用 tinder 之類的軟體。但是有時候對服務本身並不是特別滿意,比如住得不舒服。

8. 當然會被設計感、洗漱用品的品質、spa 、健身房之類獨特的東西吸引,但乾淨還是對酒店的基本要求。

9. 酒店很美的話,不太在乎在當地具體怎麼玩,可能出行前連行程都沒規划過,但卻極度在意住宿品質。

10. 嘗試當地的公共運輸,包括語言文字完全聽不懂看不懂的那種。可能打個Uber,從會英語的車主那裡了解當地國計民生,不是為了省錢,是為了接地氣。

11. 在住宿方面,男性最看重的是空調(76%)、免費使用的小冰箱(61%)、大屏幕電視(52%)、陽臺/平臺(34%)和每日家政服務(27%)。(@英國在線預訂網站 Sunshine 的數據)

12. 女性最看重的是海景(85%)、浴缸/獨立浴室(59%)、和舒適的床(56%)。女性對酒店的使用場景是:「啊這美麗的 view,啊這愜意的生活,啊這美好的人生。」(@英國在線預訂網站 Sunshine 的數據)

13. 旅遊是一件個人化、隨意的事情,年輕人對政府舉辦的所謂「旅遊節」並不感冒甚至一無所知。

14. 年輕人當然在乎旅遊中的多種體驗,在花費一定時間和金錢的情況下,他們希望能夠在旅遊的時候能順便打工、上課或者做志願者。

15. 定製遊的消費者以蜜月和家庭旅行為主,比如不經常出國的年輕夫婦和要帶老人、小孩出去旅遊但不願費精力主導的父母。

16. 非一線城市的學生群體更容易被機構提供的體驗式旅遊服務吸引(眼前一亮的感覺)。(@Hive 前員工周星星)

1. 不太喜歡旅伴,但需要陪伴式服務。年輕人在旅遊中追求自由,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拒絕各種服務的陪伴。特別是對獨自出行的旅遊者和沒空做攻略的旅遊者。

2. 在一項「發生了什麼小事會讓你覺得整趟旅行都被毀掉了?」的徵集中,我們發現超過一半的表態都來自於對旅伴的不滿。

3. 一個合適的旅伴的評判標準是:需要在對旅遊景點的偏好、逛街、體力方面都跟自己匹配。

4. 旅遊這事還被年輕人當做檢驗戀愛能否繼續的重要手段。

5. 不介意一個人旅遊,網際網路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一個人旅遊的人也會遇到一些麻煩:主要是酒店費用沒人分攤、看到好風景卻只能拿自拍杆拍照,在車站、景點上廁所也是個大問題。

6. 會搜索適合獨自旅行的地方。「獨自旅行創意」(solo travel ideas)在網絡上的搜索量增加了 50%,「獨自旅行目的地」(solo travel destinations)的搜索量則每年增長 60% 還多。(@Google數據)

7. 中國女性其實更愛獨自出遊,現在已經至少有 43% 的中國女性選擇過獨自旅行,略高於全球 41% 的平均水平。(@TripAdvisor 的數據)

8. 女性本身就比男性對旅遊更感興趣,也包括獨自旅遊以及從準備事無巨細的攻略中得到樂趣。

9. 但在真正旅行過程中,女性更在乎旅行的安全感。

10. 年輕人喜歡自由行,但並不能推斷出他們討厭跟團。不喜歡傳統旅遊團的主要原因是老套的導遊、景點和購物店。

11. 跟團的原因之一是「安全感」,對自己(以及學生黨對父母)的心理安慰。

12. 如果一個旅遊團不太去那些討厭的地方,能推薦年輕人喜歡的小眾景點,還能解決拍照、一起吃飯的問題,年輕人沒理由討厭它們。

13. 有時候,和出行前那一大堆想做你生意的公司比起來,旅行過程中怎麼吃喝玩樂,遇到小問題時怎麼尋求幫助是個空白點,常會有一下子不知道該找誰了的感覺。

14. 想讓年輕人為旅遊中的某項服務發朋友圈,除了提供和他們以往認知不一樣的東西,更有效的是提供讓他們能廣而告之「我過得很棒」的東西。

1. 現在嚴格意義上的「窮遊」並不流行。年輕人也會帶著「來都來了」的心態進行一些窮家富路的消費。

2. 比起省錢,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最看重的一兩點關鍵服務品質不打折,以及省錢的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習慣偏好。

3. 精打細算,即使是出境遊,也能在淘寶上辦籤證,預定各種服務,比在當地購買更便宜,甚至免稅店的會員卡都能在淘寶上花小錢搞定。

4. 不知道去哪裡玩的時候,特價機票是個做決定的方法,但是如果買了特價機票,「就要在別的地方對自己好一點,比如吃好一點」。

5. 在吃上花錢並不吝惜,在好奇心研究所「你旅遊的時候都是怎麼敗家的」調查中,關於吃的選項「來都來了,從米其林到路邊攤都要品嘗一遍」得票排在第三位。

6. 對老套的旅遊紀念品很厭倦,但對網絡上經常出現的網紅伴手禮之類的各地特色食品很熱衷。

隨著旅遊市場的增長,年輕人的選擇也變得更豐富,他們肯定不是傳統的「來都來了」打卡集郵型選手,早幾年湧現的「用腳丈量土地」、「在旅行中結交好友」也有了更年輕豐富的版本,當代年輕人又在實際操作中發現了許多新的旅行需求和選擇,解鎖了更多樣的隱藏旅行人格。

年輕人愛玩、會玩,願意看世界;也精打細算,順勢而為,享受生活,很多情況下,他們更願意自己的旅行看起來像一場精心策劃的「生活在別處」。

● ● ●

社長問:

你都有哪些難忘的旅行記憶呢?

快來評論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旅行:說走就走,其實只是一種神話
    我一直認為,旅行出發最好的狀態是說走就走,多麼灑脫,多麼瀟灑,最重要的是這樣真走成了,一念之間,就抵達夢中的遠方。反之,永遠走不了,一輩子圍著鍋臺轉。提起說走就走,許多人覺得望洋興嘆,說自己沒有閒錢,沒有時間,達不到那個生活狀態,有的人則覺得太不現實,太雞湯,太賣情懷。旅行說走就走其實,說走就走真沒有那麼玄乎,小編旅行多年,我觀察許多所謂有錢有時間的人,他們大多也不能說走就走,而且越是提前計劃好的旅行越走不了。
  • 著名作家皇帝《被動收入》散文集第1集 世上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
    哈哈,真正領略到了說走就走的旅行。當然,世上沒有真正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你得安全第一,你得有時間,這位朋友奮鬥了十年,有車,有房,有股票,也就是說,每年的股票分紅此一項絕對收益就足夠支撐他的開支,就算他什麼也不幹,也有幾個優秀的上市公司在給他打工,還不算其他的財源。——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得有錢支撐消費。
  • 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可以很簡單
    又不是去加德滿都!」我算是學會了。我夏季回國,在國內做短途旅遊時,就學會了:只帶一身換洗衣服,只帶隨身寫作用的電子設備,最多帶一本書在機場讀。每當我媽勸我多帶點什麼,要不要帶瓶水、帶些水果時,我就回答:「到處都有得賣。衣服髒了可以在酒店洗衣房裡洗——又不是去直布羅陀!」當然,我後來也明白,這麼說未必到位。
  • 是什麼阻止了你,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據說,文藝青年做夢都想完成的兩件事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旅行呢?有網友推斷,真正能實現&34;的人,大致有兩類,第一類是還沒有責任的人,即父母身體健康、自己時間充裕,不需要為何人何事牽腸掛肚,多數以學生為主;第二類則是沒有責任感的人。話雖有些絕對,卻也折射出如今人們缺少了那一顆勇於放下的決心。那到底是什麼阻止了我們,不能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16歲的時候,你在讀書,你豪言壯語,以後要環遊世界!
  • 說走就走的旅行,你敢嗎?
    #你有沒有體驗過一把說走就走的旅行?第一次獨自旅行離家近點,求得也是一種心安。我認為趁年輕,你還有時間(金錢不是重點)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說走就走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個世界值得一看,但是勇敢的說走就走,其實是心細機警儘可能排除危險而又敢於嘗試。
  • 一個人說走就走的旅行,要注意什麼?
    長大以後,有時候很喜歡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沒有束縛,不用強求,自己想去什麼地方就去什麼地方,自己想吃什麼東西就吃什麼東西。但是,一個人出來旅遊的孤獨感是很強的。想拍照的時候,沒人幫你拍看到好看的風景,自己想合照一張,卻只能叫別人幫忙,儘管也能辦到,但總是不能那麼肆意妄為的釋放自己的天性,所以如果打算一個人出門,最好是帶上自拍杆,或者是提前備好一些自拍攻略。
  • 想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結果,說走就走的下班都是奢望
    文/媛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火爆一時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去年刷屏朋友圈,身邊朋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就是沒錢,有錢我早就出去旅遊了」,但是你缺的真的是出去旅遊的錢嗎,其實你缺的出去旅遊的命呀!
  • 一場說走就走的微步旅行是什麼感受?
    旅行,估計沒有人不喜歡。經常聽到有人說想去這裡、想去那裡,還有一些人會說,希望自己能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說走就走的微步旅行是什麼感受? 在網上有很多的網友分享自己一個人旅行或者是一場隨性旅行的體驗。那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 你總說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但你卻一直沒有出發去旅行
    很多關於旅行的視頻或者文章評論區,總會有人說我也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許多人都會經常說我也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是說了很久卻一直沒有動身,問他為什麼,他會告訴你沒錢、沒時間、可是等你有錢、等你有時間、等你有人陪又是何時呢?很多人從第一次說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後面娶妻生子,再到帶孫子孫女,再到孫子孫女結婚,這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卻一直沒有實現。很多人會說年輕時就好好努力賺錢,等到老了退休後再去旅行,但是回頭看看,現在的老年人他們有多少人經常出去旅行過?
  • 是什麼讓你不顧一切的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會給我們帶來什麼1、旅行會改變心態5、旅行教會你謙卑帶你走出安逸之鄉,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感受世界。6、旅行譜寫著你一生的故事在品名之餘,頓悟你的志向所在。可能不會如此,但你的精神更加富裕和有智慧。9、旅行讓你認識到有些東西重於滿足眼欲旅行教會你成長,你會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成為與以往不同的,一個更好的自己。10、旅行使你有機會品嘗各種食物、飲品,走過各種地方你能想像認識新世界的神奇魅力嗎?
  • 說走就走的旅行,我準備行動了,那你呢?
    他說:有時清醒有時迷茫,也許有一天,風會指引你方向,吹向你心底的地方,回歸最初的自己,不必偽裝不必牽強,無謂世事,踏向遠方,那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需要勇氣來做翅膀....... 望向粉色的殿堂。道一句,終於,我懂你了!
  • 人生需要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人的一生至少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大連康輝旅行社給你一個建議,趁你還年輕,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風景。在你年輕的時候可以說走就走,等到年老時才不後悔,因為到了年老的時候有很多地方已經太遙遠了。不走出去永遠不知道,你沒到過的地方有什麼樣的美麗風景。
  • 都說渴望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其實我是恐水的,是他給我的勇氣,他拉著我的手慢慢潛入水下, 一種信任,在水下我們像兩條魚一樣緊張的遊來遊去,錯!魚應該不緊張吧!上船後摘下潛水設備第一句話便說:「我勒個去去!還好我生活在陸地" 我慶幸自己不是一條魚,因為七秒的記憶根本不夠記住你對我的好!
  • 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魔女宅急便》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人人都叫囂著想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人說,旅行不過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發朋友圈。有人說,旅行的意義大概不是遇到多少美好的風景,或者遇到多少人,而是在某一個時間點遇到全新的自己。有人說,旅行的意義大概讓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多美好,然後去努力配得上這個世界。
  • 你也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原標題:你也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端午節三天假可以幹什麼?別說沒想法!要知道,絕大部分人在真正到了放假的前一天,其實早就已經沒有心思繼續上班,就算坐在辦公桌前也是一遍又一遍地查找各地交通情況及天氣,又或者是握著滑鼠一次又一次地瀏覽最適合「說走就走」的旅遊目的地……看到這裡,也許你確實還沒有明確的出遊計劃,但想想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朋友圈「攝影展」,會不會覺得不應該遺憾地「窩」在家看別人的旅行呢?提前預覽端午節朋友圈的旅行,說不定你也「說走就走」了!
  • 記錄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大學以後的我,有了時間,有了經歷,就開始了各種旅行。去過很多的地方,看過最美的山河,才漸漸明白旅行的意義。   作為一位地地道道的河北人,生在平原地區,對山川湖海就一直有自己的期待。
  • 歐洲遊記,說走就走的旅行
    導語:歐洲遊記,說走就走的旅行!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從英國出發至巴黎,傳說中的花都,一開始在我眼裡沒有那麼美,可能是因為我捨不得英國的一切和在巴黎發生了件我旅途中最難熬的事情。
  • #宜旅行,說走就走的旅行。
    心裡一直種著一顆種子,一顆想旅行的種子,很期待,很嚮往,希望它可以早點生長發芽。我不清楚「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否合適每個人,但肯定不合適我,身上的包袱太多,不能說放下就能放下,只能不停的給自己心裡的種子澆水。像我這種既無底氣,還牽掛著很多人,「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只是發發牢騷而已。我每天都在更新自己的情緒,卻又一日復一日的安慰自己,再等等,再等等,會有時間去旅行的。
  • 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所以啊,我們總希望生活能有些許的調劑,也希望可以灑脫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設預案,不辨方向,踏上遠方的列車,回首看一看,踏上去向遠方的路,期待能在遠方看到一些不一樣的風景,也期待著能遇上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人;不求有長久的結果,但求能有那一小段的同行,在流年的時光中,留下一抹明亮的色彩。
  • 旅行前一定要有規劃,絕不能說走就走
    說走就走的旅行同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樣,既然是衝動,就是不理智的行為。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無意中做出不理智的行為,但我們絕不應該明知這是不理智的行為還去做不理智的行為。這不是瀟灑,是犯傻。事實也確實如此。旅行有諸多的好,我可能會在以後的文字中大力鼓吹這種好,有時甚至會別有用心地故意誇大一番,就像大多數作者所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