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很多的愛狗人都願意買條小狗當寵物養。與實體寵物店的不菲價格相比,網上不少出售幼犬的廣告帖讓人驚喜,不但品種齊全,而且價格誘人。然而,相信網上鋪天蓋地的推廣廣告買回來的狗,很多卻難逃同樣的命運——買回家不到幾天就生病,甚至死亡。
幾位消費者在一家位於吳中區迎春南路上的寵物店的買狗經歷,同樣是網上看到廣告,實體店買回「星期狗」。那麼,究竟什麼是「星期狗」?這樣的黑心商家,為何能長久存在?記者展開了調查。
網上看到心動廣告買回家的兩條狗相繼死亡
常熟的王先生是一個愛狗之人,一直想養一條寵物狗。但是,實體寵物店裡動輒上千元一條的價格讓他有些退縮。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先生在58同城上看到了一則帖子,「高品質純種金毛,每隻600元,90天內出現問題包換。」但是,帖子上只留了電話和社交聊天帳號,沒有寵物店的具體地址。電話聯繫後,對方告訴王先生,寵物店就開在善濟路和沈思港路附近,到了就能找到。
5月9日,王先生特意從常熟趕到了這一地點。在店裡,他左挑右選,看中了一隻金毛幼犬和一隻阿拉斯加幼犬,價格分別是600元和800元。店主告訴他,這兩隻幼犬都只有2個月大,已經注射了兩針疫苗,做了驅蟲,而且買賣雙方可以籤訂一份協議,寫明一個月內小狗如果出現犬瘟、細小病毒或死亡可以退款或免費更換。價格便宜,又有保證,王先生當即就付款了,還順便買了300元的狗糧,一共花費1700元。然而,等王先生付款後,店主卻沒有出示任何幼犬打疫苗的記錄,甚至當著他的面餵了金毛一顆膠囊,理由是小狗得了感冒。
當天晚上11時左右,其中的阿拉斯加幼犬竟然死了,另一隻金毛也出現了嘔吐、精神萎靡的情況。剛買回家的狗就死了,王先生立即找寵物店講理,對方稱根據協議規定,想要退換必須在購買後的第二天晚上21時前。5月10日,王先生趕到了店裡,但是對方稱死亡的小狗不賠償,想要換一隻金毛,則需要補700元差價。為此,雙方差點起了爭執,最終王先生帶著生病的金毛回了家,第二天中午金毛也死了。
其實,王先生的遭遇並非個案。根據本報之前的報導,三位市民分別在位於吳中區錢家花園對面的一家寵物店裡買到了問題狗,不是買回家幾天就死了,就是得了傳染性疾病。
線上推廣鋪天蓋地按圖索驥幾乎都是同一家店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登錄58同城網站搜索相關信息。點擊網站首頁的「寵物狗」標籤,在眾多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價格的出售信息中,好幾條標價只有五六百元的出售信息特別顯眼。點擊進入其中一條出售哈士奇幼犬的信息,顯示出售的是3個月大的純種哈士奇,並且已經注射了兩針疫苗,完成了驅蟲。另外,在網頁的顯眼位置,還有諸如「售出3個月有問題包換」、「售後服務有協議保證」、「終身免費看病、美容」等保證條款。然而,記者仔細查看了所有內容,卻沒有發現掛出信息的這家寵物店的具體地址,網頁上只留下手機號和社交聊天帳號,註明需要提前預約看狗。根據同一手機號查詢,短短幾天內,該手機號已經發布了9條出售犬只信息,無不是以價格便宜吸引人。
記者撥打了網頁上留下的電話號碼預約看狗,發現對方提供的寵物店地址,恰巧就是市民上當受騙的那家。隨後,記者又查看了網站上的其他低價信息,分別聯繫賣家發現,雖然網頁上留下的聯繫電話不一樣,但最終提供的地址就是那一兩家寵物店。
前天,記者來到位於迎春南路的這家多次被投訴的寵物店一看究竟。一間門面的店鋪裡,擺滿了狗籠子,每隻籠子都裝有小狗,有的甚至同時裝了兩三隻。大部分小狗都不太活潑,有的趴在籠子裡打盹,即使有人去逗弄,都懶得動一下。店員頻繁地清理狗籠下面的排洩物,而記者留意到,託盤上的排洩物是稀爛一攤。
一家經營了十幾年的寵物店的老闆告訴記者,即使是幼犬,糞便也該是成形的,如果出現拉稀,那就是疾病發作的前兆。
「星期狗」是怎麼回事業內人士揭秘:打血清製造假象
為什麼買回去沒幾天的狗就會生病?一名從業多年的寵物醫生於佳(化名)告訴記者,這種狗被業內稱為「星期狗」,因為狗狗患有犬瘟或細小病毒感染等,而犬瘟就像是「癌症」,小狗一旦得上幾乎沒救。
於佳說,一些寵物店的小狗是從外地狗場批量購入的,運輸過程中將眾多的小狗聚集在一起,小狗的自身抵抗力較弱,很容易患病。並且,犬瘟和細小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只要其中一隻小狗染病,要不了多久,所有的小狗都會被傳染。「為了防止傳染,得病的小狗需要立刻隔離治療,因此正規寵物店不會將那麼多小狗放在同一空間飼養。」於佳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治療細小病毒費用極高,比如一隻剛出生30天的泰迪,治療細小病毒感染一周,至少需要花費三四千元。
正因如此,有些黑心商家就動起了歪腦筋。於佳告訴記者,有的商家為了讓患病的狗狗「復活」,通常會注射血清。血清是一種生物製劑,通常是從健康狗的血液中提取出的,實際是人為為患病的小狗提供抗體,但是注射一次只能維持小狗一到兩天的活潑狀態,並不能一次性治癒疾病,一旦停止注射,小狗很快就會呈現出病態。
那麼,正規出售的小狗應該是什麼狀態?記者在經營多年的家寶寵物店內看到,小狗都是單獨狗籠飼養,籠與籠之間除一個通氣孔外,並無其他接觸。在店裡,記者還看到了一本黃色的寵物健康免疫證。店老闆說,凡是店內出售的寵物狗,每一隻都會配有相應的健康免疫證,上面會寫清楚寵物的出生日期、品種、免疫證號等,而且每打一針疫苗,都會將相應的疫苗標籤貼在本子上。店老闆介紹,店內出售的小狗,一般都會打好2至3針的疫苗,成本大約在300元左右,再加上種狗的餵養、犬舍的租金等成本,一隻金毛的出售價格最低也要2000元左右,如果只賣600元,連成本都不夠。
買到「星期狗」維權難活體動物交易存在監管盲區
買到「星期狗」,雖說是消費者貪圖便宜惹來的麻煩,但是不甘心被騙,維權之難卻讓人抓狂。幾位投訴人的維權結果幾乎都一樣,被商家一推了之,而購買者卻無可奈何。
市農委畜牧獸醫處工作人員朱凌雲告訴記者,消費者一旦買到病犬,事後要想維權確實存在一定困難。「因為狗是活體,在店裡時看上去沒有異常,到家後發現患病,雖然有可能在店裡就已經患病,但是取證困難,管理部門很難進行監管。」朱凌雲說,由於目前尚無明確法律規定,動物活體交易的監管存在盲區。根據以往案例的分析,記者發現,在日常的寵物買賣糾紛中,也確實大多通過協商處理。
據介紹,蘇州市場上不少寵物狗從周邊或東北等地運入,雖然進入蘇州時需要提供檢疫證明,但也只是針對狂犬病進行檢疫,犬瘟、細小病毒感染等疾病屬於犬類的常規病,並不在檢疫範圍之內。而且檢疫證明的有效期只有短短幾天,進入蘇州市場後,狗狗的健康狀態就無法監控了。
律師表示,消費者買到問題狗後,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小狗在未出售時就有病。但是,想要收集這一份證據並不容易。朱凌雲告訴記者,測試小狗是否有狗瘟或細小病毒感染等,最簡單的辦法是當場試紙測驗,但是試紙測驗並不百分百準確,而且沒有法律效力。而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在省內只有一兩家單位可以做,不但費用昂貴,而且需要一定的時間,消費者不太可能會去做這一套繁瑣的檢測。
朱凌雲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寵物狗時,務必要選擇正規寵物店交易,不要輕易受到低價的誘惑,在挑選前,最好事先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或者請專業人士陪同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