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都想做「兼職」賺錢,但是如果這份「兼職」是出賣自己的信用貸款給別人花,你還敢做嗎?去年才大學畢業的小溫就掉進了這樣一個兼職陷阱,賺了300多元的兼職費,欠了3萬多元的網絡貸款,如今面對網貸公司的催債轟炸,他後悔不已。
在不斷變換花樣的金融詐騙中,求職陷阱讓不少年輕人稀裡糊塗背上貸款,是怪自己「傻白甜」還是怪壞人太多「遇人不淑」?業內人士表示,在求職中保持踏實心態和防騙常識很重要,切記保管好個人信息。
做兼職「衝業績」 個人資料全外洩
小溫是山西人,去年在石家莊找了份工作,今年離職,一時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就想先找份兼職,掙點錢貼補生活。他加入了一個微信兼職群,認識了專門介紹兼職的崔某。
2月5日,崔某說可以給小溫介紹一份兼職,幫一家摩託店「衝業績」,只要用小溫的身份證、手機號在後臺操作一下就行,小溫同意了。兩人約好見面,崔某帶小溫來到了槐安路上一家賣電摩的摩託店,要了小溫的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後,就開始下載APP進行操作,其間還要求小溫面對攝像頭拍攝臉部,按規定做出表情動作,進行實名認證。然後,小溫的手機就收到了兩家網貸公司的簡訊,提示他正在辦理分期貸款購買電動摩託車,崔某告訴他,這都是後臺的虛擬操作,不要當真,小溫就沒當回事。辦完手續後,崔某給了小溫160元「兼職費」。小溫說,辦完「兼職」掙到160元他就離開了,店裡並沒有給他摩託車。
此後的2月27日、2月28日,崔某又兩次約小溫見面,做了同樣的「兼職」,用他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辦理貸款,剛開始也說是後臺虛擬操作,但是最後一次「兼職」用他的「花唄」辦理分期貸款時,小溫終於明白錢是要還的,因為他平時也用過「花唄」分期。這時崔某才告訴他,這是「套現」,自己會還錢的,只是用用他的信用,讓小溫不要擔心。這兩次兼職,崔某一共給了小溫200元「兼職費」。
4家網貸公司催還款 愁壞小溫
對小溫來說,只是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號,就賺到了360元的兼職費,他覺得挺輕鬆。但是接下來的事,就再也輕鬆不起來了。
3月5日,他接到了1馬上消費金融兩家公司的催款電話,提示他及時還款,否則會影響到個人徵信記錄。小溫趕忙聯繫崔某,崔某說沒問題,錢馬上還。小溫的兩張銀行卡一直都在崔某手裡,崔某通過這兩張銀行卡還了當月的欠款。4月份,小溫再次接到網貸公司的催款電話,他像上次一樣提醒崔某還款時,發現崔某已經聯繫不上,並把他的微信拉黑,電話也不接。而網貸公司的催款電話卻一個接一個打過來,在這種催款攻勢下,小溫不得不一邊還款,一邊向網貸公司提出申訴。
小溫說,崔某用他的個人信息一共從4家公司貸了款,分別是: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螞蟻花唄、及貸網,4家公司的貸款期限不同,一共需還本息3萬多元。對於他來說,3萬多元是個大數目,每月還2000多元,負擔很重。但是不還的話,按網貸公司的說法,會影響到他的徵信記錄,他剛踏入社會,將來還涉及結婚買房,如果徵信記錄不良,連房貸都辦不下來。
除了向各家網貸公司提出申訴,小溫還根據崔某的身份證找到了崔某的家,但是崔某家裡只有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崔某父母說,崔某從不回家,他們也聯繫不上,像小溫這樣找上門來要帳的人倒是經常出現,崔某的父母也沒辦法,解決不了。
網貸公司:小溫需償還借款
針對小溫的遭遇,記者日前聯繫到了摩託店裡負責分期貸款的業務員梁某。梁某說,後臺系統顯示,小溫的確在2月5日辦理了分期貸款購買一款電動摩託車,屬正常交易。至於小溫反映的上當受騙,梁某表示不知情。
小溫在向消費貸款公司申訴時,也未獲得支持。及貸網的客服人員說,借款是需要本人實名認證、信息授權才能辦理的,當時小溫的借款完全符合程序,他提供了自己的所有個人信息並且進行了實名認證,款項也的確發放到了他本人的銀行卡上,小溫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個人信息盡到保管義務,也應該有防範意識。及貸網只能向小溫本人來催還借款,至於小溫與其他人之間的糾紛,小溫可訴諸法律來解決。捷信消費金融公司的相關人員也告訴記者,2月5日的貸款辦理後,後臺客服在24小時內對小溫進行了回訪,當時小溫的答覆很正常,顯示這是一份正常的借款合同。3月份小溫才給客服打電話申訴說自己受騙了,他其實並沒有拿到摩託車,目前公司的安全部門已就此事件啟動調查。
律師:涉嫌詐騙 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的任立坤律師認為,按小溫的敘述,崔某和信貸業務員涉嫌合夥詐騙,他們以兼職為名,騙小溫辦了貸款,事實上並不是真實的交易,因為小溫並沒有拿到摩託車。小溫需要向公安機關證明自己並沒有取走摩託車,事後只是得到了160元的兼職費。
至於4家網貸公司的貸款,小溫仍需自己償還。因為他雖然被騙,但是向網貸公司提供信息、實名認證均是他自願完成,網貸公司有權向他討要借款。
警方:求職陷阱多 頻頻掉坑為哪般
本想賺點錢,反倒欠了債——小溫的遭遇並非個案,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年來的網絡貸款騙局呈高發趨勢,尤其是針對求職群體的網絡貸款騙局,不法分子利用求職者的輕信無知和信用意識淡薄,騙取信任,套出貸款後拿錢消失,把債留給求職者來還。
石家莊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的張警官告訴記者,從他接觸到的案例來說,求職者頻頻掉坑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求職者的輕信、無知,防騙意識淡薄,對陌生人很容易相信,很輕易地就洩露了自己的個人信息;二是部分求職者本身貪小便宜的心理,總想不勞而獲,靠投機來賺錢,而不是靠踏踏實實的工作,比如常見的網絡刷單,就是看中了一些求職者貪便宜的心理,先給點小利,再套走你的本錢。三是網絡貨款公司的管理不嚴,審核不嚴,以致一些貸款公司的業務員和騙子聯手做局,誘騙求職者貸款。至於如何防騙,張警官說,求職者一方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莫貪小便宜,就不容易被坑;另一方面也要多了解些防騙常識,尤其是金融領域的常識,保管好個人信息。
央行:個人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
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曾專門發布案例強調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在案例中,因本人洩露個人信息造成的損失自己承擔。央行專家指出,當前網際網路金融飛速發展,網絡支付、結算工具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消費者要加強個人金融信息洩露的風險防範,提高保密意識,妥善保管銀行卡號、支付密碼和支付寶登錄名、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以免信息洩露並被他人使用,造成自身財產損失。
此外,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獲悉,人行徵信系統已經接入了部分網貸公司的數據,如果網貸逾期不還,也會影響到個人信用。而不良的信用記錄,必然會給消費者今後的金融生活帶來一系列的壞影響。
來源:燕趙晚報